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求是网:党的理论创新规律性认识的思想智慧

作者:顾海良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编辑:陈浩发布:2024-02-12点击量:


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中心内容,提出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明确理论创新的方位、方向、方法,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规律性认识是理论创新的根本性标识

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是对事物发展过程持续的、内在的、起着根本趋势作用的本质特征的揭示。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的提炼和概括,是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是理论创新的根本标志。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这两大规律性认识作为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理论创新的标识,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学理支撑、最根本的理论真谛。

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内在特征和根本趋势在“思维具体”上的再现。例如,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中,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还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内在要素、趋势和特征的本质的揭示。在“第一个结合”中是这样的,如毛泽东同志1938年在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指出的:“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在“第二个结合”中也是这样的,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回顾党的百年思想历史时指出的那样:“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不仅是对事物客体内在特征在主体的“思维具体”上的再现,同时也是在对事物规律性认识把握的基础上,主体作用于客体,即由认识世界而达到改变世界飞跃的过程,这构成规律性认识的整体过程和基本环节,也是规律性认识所达到的理论创新的整体过程和基本环节。认识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这种关系,就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到的是历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对规律性认识最显著的理论创新,一方面是“剧中人”意义上的创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历史剧”演进本身的规律性,凸显主体对客体内在规律性认识上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是“剧作者”意义上的创新,开创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历史剧”的新篇章,开拓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马克思关于“历史剧”中“剧中人”和“剧作者”关系的辩证理解,对我们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规律性认识,特别是对“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中的思想智慧和学理探析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剧”,是民族优秀文化凝练的过程,而民族优秀文化成为这一“历史剧”长期淬炼的结晶。由“剧中人”在规律性认识中转化而成“剧作者”,焕发出文化主体性的作用,谱写了新时代“第二个结合”的华彩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的文化主体性:一方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规律性认识的结果,是对中华文化本质特征和内在趋势的学理概括;另一方面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文化主体性有着引领时代的强大的文化力量,铸就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塑造了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文化主体性成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和理论要素,升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特质和理论形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规律性认识的意义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在根本上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时代课题上,凸显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上的重大意义。

“第二个结合”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中国特色的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中国特色的历史真谛。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的本质特性和文化禀赋,凝结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构成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功“结合”的“根脉”,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成为一种理论“根脉”和思想“魂脉”高度契合的关系。在思想观念上,这种高度契合性主要体现在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社会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相通;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与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与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相合等方面。“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在对“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规定就在于: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第二个结合”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互相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生成和发展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丰富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华文化的辉煌和中国精神的光彩。“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的深厚底色,表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深刻把握,升华了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认识的底蕴和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第二个结合”中历史自觉向理论创新跃升的必然的逻辑过程,也是确立中华文化主体性,夯实“第二个结合”思想基础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过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夯实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才能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魅力、在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确立中华文明的鲜明文化特性。“第二个结合”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这些学理性阐述乃至体系性、创新性原理的阐释,丰富和拓新了“两个结合”的理论视野。

三、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理论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在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新特点和新要求的分析中,深刻透析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战略擘画和方略落实作出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更加显著的中国底蕴,构成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大时代课题的核心要义。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习近平总书记从内涵、本质和内在要求等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作出系统论述:一是从“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的作用和地位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时代担当和崇高理想的宣示。二是从主要内涵及其特征和特色的整体关系上,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的内涵以及蕴含其中的保持历史耐心、顺应历史潮流、传承中华文化、坚持永续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等创新性观点和创造性理念。三是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四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上,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五是从重大原则上,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六是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和时代意蕴。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集中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所实现的集成性的理论创新上的贡献作出深刻阐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作出系统阐释,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和本质特征以及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的认识,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在对中国式现代化方位和方向的规律性认识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方法上的规律性认识作出新的阐释:一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的阐释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二是从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的系统过程中,对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活力与秩序的关系、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等六个方面作出阐释。

在处理和解决好这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历史上没有遇到过的新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四、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旨要,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的理论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情怀,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引百年大党开辟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在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中,形成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映现新时代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显著特征。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探索的核心论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形成的根据和基础。

2024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的讲话中,从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的重大问题,指明了确保全党永葆初心、担当使命的根本任务;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为什么能自我革命”的重大问题,坚定了全党用好“第二个答案”、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信心决心;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的重大问题,展现了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光明前景。

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是以新时代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为根据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自我革命只有进行时。经过新时代坚持不懈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对待党的自我革命,重要的不是存在不存在问题,而是愿不愿直面这些问题、想不想碰触这些问题、敢不敢攻坚克难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急剧变动的背景下,对于我们这样长期执政的大党,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多有存在,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多有存在。殷鉴不远,是以为镜。在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我们见证过因为地基不牢靠而被动摇、被损毁,最后导致社会主义制度顷刻瓦解、轰然倒下的惨烈史实。

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是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面临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方向和方法为根据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新要求,既有施药动刀的治病之法又有固本培元的强身之举。在自我净化上,强调不断纯洁党的队伍,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在自我完善上,突出健全监督机制,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在自我革新上,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开辟未来;在自我提高上,重在自觉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和政治历练,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四个“自我”,既是党的自我革命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也是自我革命的根本方法和重要举措。只有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的讲话中,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作出“九个以”的概括: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为战略目标;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着力点;以正风肃纪反腐为重要抓手;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这“九个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的深度概括,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深透凝练。

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着力探索的根本标识。在三大规律中,共产党执政规律是对处于执政党地位、起着执政党作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性质、发展过程及其制度特征、体制运行和建设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基本特征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揭示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普遍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刻认识这三大规律,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二十大再次提到:“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对三大规律作出新的探索、形成新的见解。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指导,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和战略擘画为主题,深化了对中国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为主题,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红旗文稿》2024/3

Copyright © 2022 HUST SCHOOL of COMPU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Powered By , All Rights Reservered Hust 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