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通知公告
新闻资讯
国内外创新博文
引导页 > 中心动态 > 国内外创新博文 > 正文
韩明春教授:以“人工智能+”助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12-28 20:40:11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体:  

文章标题:以“人工智能+”助力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文章作者:韩明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25年经济工作的九大重点任务,其中,“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项重点任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这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人工智能+”行动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后的再次点题。与人工智能的内涵有所不同,“人工智能+”是指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其核心概念是智能化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赋能。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的浪潮下,“人工智能+”为现阶段行业发展和变革指明了方向,即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对全产业全链条全场景进行赋能,推动实现“数智化”。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释放出一个重大信号: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希望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带动科技和产业全面创新,以不同领域之间知识和数据的交互及其产生的协同效应推动技术和行业共同进步,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和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行动既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又根植于未来产业发展的深厚沃土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不仅为推进上述六大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应用场景,还在未来产业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中汲取创新动力,倒逼自身场景应用的多样化创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措施,可以有效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人工智能+”行动,可以从产业、政府、民生和人才四个方面着手推进:

一是要聚焦产业。一方面,要统筹数据、算法和算力“三位一体”协调发展,通过大数据、强算法和大算力构建的大模型赋能传统产业,以智能制造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强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重点打造人工智能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的应用场景。

二是要赋能政府。首先,要推动构建数据有序共享、互联互通的智能化政务云平台体系,打造高效智能的政府服务平台,以政务服务线上化、智能化为重要抓手,驱动政府工作质效提升;其次,要借助智能化技术,推动构建政策实施效果实时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政务服务评价体系,畅通问题反馈通道,完善政府工作系统的一揽子设计,推动实现更加有为的政府;最后,要强化政府数据的安全监管和隐私保护,以数据安全为生命线,扎实推进数智政府的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建设,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要关注民生。要积极引导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民生领域,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与民生有效对接、良性循环。例如:以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改造、交通运输监测调度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来发展“智慧交通”,助力改善城市交通路况;以智能诊断辅助工具、智能穿戴诊疗设备和智能手术系统丰富“智慧医疗”应用场景,实现医疗质量、效率和效益的多方面提升,推动新型医疗服务、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案升级;以集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物联化于一体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打造“智慧课堂”“智慧教室”和“智慧校园”,综合构建“智慧教育”系统,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健康管理类、康复辅助器具类、养老监护类、中医数字化、家庭服务机器人五类智能养老产品设计搭配智慧健康养老软件系统平台建设,助力形成“智慧养老”方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养老需求,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要培养人才。要结合实际深化“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一方面,要善于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合法、合规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和科研工作,推进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不断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多维度、高质量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高校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和相关人才队伍建设。

原文链接:http://www.cppcc.gov.cn/zxww/2024/12/27/ARTI1735282146261201.shtml?from=groupmessage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030193号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
邮编: 430074    联系电话:027-87542253     电子信箱:hao_zhang@hust.edu.cn
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