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几个月的精心准备,2018年4月24日晚,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系研究生读书分享会终于迎来了第二波高潮。在这里,哲学思想、文化观念、艺术原理、设计法则叠彩纷呈,每个人都沉浸在阅读、思考、分享和交流的气氛里。阅读的敏悟、分享的快乐,加上老师点评的精辟、平和,使大家如沐春风、似润甘霖,又好像给每个人带来一次学思的耕耘。这间平凡朴实的会议室此时此刻变身为艺术与设计的五彩世界,吸引着每个人对设计艺术奥秘的关注神情,也撩动着每个人探究学术真理的热情心灵。
读书会邀请到建规学院的何书记、湖北美院的李君老师,设计学系吕宁兴老师、秦凡老师、任康丽老师。2017级设计学系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读书会活动。
此次读书会共有5位同学分享了各自的阅读心得,他们阅读的书目包括:《闲情偶寄》、《设计遵从自然》、《世界现代设计史》、《建筑模式语言》、《建筑的七盏明灯》。
1)周思怡同学分享:《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文人李渔的著作,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个部分,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玩古董、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艺术与生活审美的问题,内容丰富,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周思怡同学对作者和书籍概要进行了介绍,并从“生活美学”的角度解读了《闲情偶寄》及其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读者感想:
这是一本从平凡人家日常生活中寻求“美”的宝典。当然这个“平凡人家”的概念在经过老师的指点后,我明白是不尽确切的。本书呈现的李渔的特点有三:1)追求新奇,化俗为雅;2)讲求经济实用;3)以自然为审美最高标准。凸显了李渔追求生活之“乐”——有“具体生活场景之乐”,也有“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之乐”。它为现代人对生活的追求提供了某种指向性,既有接地气之能,又有雅兴之美。
作为女生,阅读《闲情偶寄》不得不提李渔对女人的认知。我们常能看到现代人对李渔《闲情偶寄》的批判:指出他对女性的不尊重,男权社会的大男子主义。我认为既对也不对。对的地方在于,以现代社会环境来看,我们确实应该更加尊重女性、正确认知女性的价值,不应该将女性认知为男性的附属品;不对之处在于,与同时代对比,李渔其实是一个开放且对女性包容的人,他推崇女性的解放,希望女性对自己能有正确的认知,其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我认为他在声容部里传达的思想就是希望当时的女性要有自我认知意识和自我价值提升意识。
教师点评:
《闲情偶寄》是李渔自身人文理想与生活审美经验的总结,其主要阅读对象以文人、士绅、贵族为主,主要为精英阶层提供服务,也是为抬高豪绅、贵族生活雅性品质的一个手段,具有明显的世俗文人文化印记,对于女性生活与容饰审美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时代进步意义。要读懂、读通《闲情偶寄》,需要结合晚明社会及明清之交江南社会与城市文化的发展状况,结合文人心境与世俗文化的交织历史来进行整体阅读。
秦老师、吕老师正在进行认真的点评
2)张晓晶同学分享:《设计遵从自然》
张晓晶同学分享的是伊恩·麦克哈格的《设计遵从自然》。她从作者简介、全文概要、重点思想及个人感悟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设计遵从自然》全书共由十章构成,从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与自然在城市中的地位的角度来分析人、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再通过数据分析手段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而提出自己的生态设计理论与实践方法。在这里,张晓晶同学重点讲解了作者的千层饼理论。这本书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关注城市与生态规划问题,让我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的方法,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理论方法的提出与具体实践推广也还有很大的差距。
读者感想:
对于《设计遵从自然》这本书,读完以后感触很多,我们不能够再把尊重自然只当做一个口号,而要努力落实到行动中去,虽然现在仍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我们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与创造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每个人一步步行动起来才能把科学理念变成美好现实。
教师点评:
设计遵从自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理论发展过程、技术进步过程和制度完善过程,我们既不能够忽视也不能够太过激进,而且麦克哈格的千层饼模式在当时也还未成为正式理论,而且其中各层次之间的抽取与叠加效应的生态原理与机制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具体研究,作为城市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者来说,还需要在每个具体的设计中不断的探索,发展强化我们的理论并付诸实践,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安全美好!
3)李路璐同学分享:《世界现代设计史》
她通过四个方面跟大家分享:1)基本介绍2)目录梳理3)重点章节4)读书反馈。
读者感想:
读完之后,感想颇多。社会背景影响了设计风格的发展演变。明白了一些风格的来源与发展,这些风格因为什么原因而推陈出新——往往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受。老子《道德经》中说“反者道之动”,当一种设计潮流发展强化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开始追求与之“对立”的另一种设计潮流,而这个新潮流继续向前发展,也总会有“返回”最初潮流中的趋势。简单来说就是“物极必反”。
事情发展是质与量互动。历史的发展并不是自成天然段落,而是连续不断发展。我们所看到历史上的闪光点,也不是一蹴而就,应该是由深厚的矛盾积累而成的爆点。
优点:这本书设计史所涉及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讲述了设计师的起源和发展,继承与革新,以及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了解国外设计史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它的丰富性、完整性和可读性在目前国内的设计史书籍中也是领先的。
缺点:排版问题:图片的注解文字竖向排布不便阅读,图片和内容位置模糊。关于作者自己的见解较少,大多是设计历史的陈述罗列。内容重复繁多,导致部分地方逻辑不清晰。网上对作者的其他设计书评价还是不错的,我也听了他给汕头大学的学生上的课,会穿插很多有趣的故事。因此被用作许多学校的考研教材。
教师点评:
1.在读书时融入了自己对这些风格流派的思考是不错的,但对工艺美术运动至现代主义运动之间的设计运动发展关系理解与阐述的不是很清晰,当然这跟作者有史无论的历史陈述方式有关,作为读者,应更深入的了解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等与现代主义运动的不同关系及对现代主义设计的不同影响。
2.建议按关联分类研究设计史,比如深入研究建筑、家具史等,然后从中找出共同的发展背景、发展关系与设计互动逻辑。
4)华紫伊同学分享:《建筑模式语言》
华紫伊同学阅读的是Christopher Alexander的《建筑模式语言》。她通过前言、作者生平、建筑的模式语言以及自组织理论四个方面对全书进行了阅读评介。1979 年美国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国当代著名建筑理论家亚历山大及其合作者编写的一套丛书, 即《建筑的永恒之道)( 卷1 )、《建筑模式语言》( 卷2 ) 和《俄勒冈实验》( 卷3 )。这套丛书以一系列新的观点来分析建筑和城镇, 建立了关于规划和建筑的模式语言理论体系, 成为轰动一时的当代西方建筑理论名著。此次分享的就是卷2《建筑模式语言》。书中提供了2 5 3 个描述城镇、邻里、住宅、花园、房间及细部构造的模式,使读者可以把2 5 3 个模式汇总成为一个整体, 作为一种设计语言来掌握运用。
读者感想:
“模式语言”体系的工作方法对于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极具启发性:
(1)经验可复用,以模块化的局部设计为主
ChristopherAlexander的“模式语言”可以说是对其自身及所处环境下的当地建造经验的复用,他针对这些当地的建造经验提取出适合当地的模块化的局部设计,即各个模式语言。这适用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拥有各自传统营建经验的情况。
(2)模式建构,着重经验的分解与模式提取
模式语言构建了一个使用者共同参与的框架,共同模式语言的使用,是建筑地域性产生的前提。这种模式建构方法适用于我国建筑设计师少、城乡居民自发建造活动量大的现状,是保护我国传统城乡风貌、延续城乡肌理的有效途径。
(3)重视使用者的参与
使用者参与并非是Christopher Alexander的独创,而是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Christopher Alexander推崇使用者参与自身住房的设计建造过程,认为有无数使用者参与的建筑将形成有活力、舒适的建成环境。使用者参与自组织地解决复杂性人居环境问题的方式可以将个人能动性融入项目的设计建造过程,保证设计过程的开放性和自组织特性;适用于我国城乡住宅以家庭为单位、邻里互助的自建模式。
教师点评:
这本书里面囊括了253个不同城市空间的设计模式,他的模式语言是在美国成立,他是根据美国的发展模式,人们居住模式和生活习惯总结出来的设计规律。然而这些模式放到中国来因为地域的差别可能并不适用,所以我们读这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套用,而是要体会作者在研究这些模式背后所思考的问题,对这些模式背后形成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制度原因进行探究,为我们中国城市与乡村环境发展总结有中国特色的“模式语言” 。
5)周萃洋同学分享:《建筑的七盏明灯》
通过作者简介及全书主要内容介绍及章节分析与大家分享。
约翰·拉斯金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作家和美术评论家,也是为哥特建筑复兴作出重要贡献的美学家。《建筑的七盏明灯》是拉斯金在30岁时完成的理论专著。该书从建筑哲学、建筑伦理角度切入,所阐述的建筑七大原则为:奉献、真理、权力、美、生命、记忆和顺从。
“七灯”抓住建筑本质性的灵魂,将奉献、真理、权力、美、生命、记忆和顺从这些标明七大根本原则的关键词,各列一章进行深入阐述,颇多发人深省之处。正如作者所说,“由于这些法则一旦得到如实表达,就不仅能防范各种错误的发生,而且成为各种成功的源泉,所以,我认为把它们称作‘建筑明灯’并非言过其实。”
读者感想:
拉斯金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即便能砌一堵和以前一模一样的石墙,它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他在书中对于建筑遗产讨论的方面是对劳动本身及其真实性的尊重,而不是史料性的文献信息保护与重建。其对建筑保护的直接影响是强调现状保护、第一与第二历史都需要保护、日常维护以及现代性的整补,反对天衣无缝的修复,更坚决反对风格推测后天衣无缝的修复,因为这是用自己的劳动取代前人的劳动,且假装是前人的劳动成果以谋求利益,是不道德的,在作者本身上是不真实的,是对原本的作品和人本身的异化。因此《建筑的七盏明灯》的理念告诉了我们劳动、真实与第二历史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建筑生命里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西方理论可以运用在中国建筑保护的工作上,例如我们要让古村落留得住、传下来。
教师点评:
第一历史是元历史,对一栋建筑来说也就是它的原始的建筑历史,只有梦想,无法复原;而第二历史是留下人的生活与自然痕迹的建筑历史。我们要以敬畏之心尊重第一历史,以审慎之心对待第二历史。崇敬建筑的精神,尊重建筑的真实。
读书会进行到一半时,何书记也被大家浓浓的学习氛围所感染,分享了她的阅读收获、阅读方法及感悟。何书记非常热爱读书,至少每个星期读一本书,有时还可以读两、三本。每读一本书,她都会写阅读感悟并录成音频文件分享给大家。这次她分享给我们的是她的阅读感悟《断舍离》。大家听后颇受启发,并纷纷表示要向何书记学习,养成用心读书、热心分享的好习惯。
何书记给大家分享她的读书感受和读书方法
这次读书会最后,秦凡老师还给大家分享了他的设计作品——“香泉映月”,并结合读书感想谈了自己的实践体会。香泉映月位于湖北·咸宁·温泉旅游新城·嫦娥大道888号,项目占地3985亩,是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度假养生于一体,融旅游、商业、地产于一身的城市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其中大型实景神话音乐剧《嫦娥》选取咸宁本土桂月文化,以华夏文明经典神话“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为创作元素,依托清丽实景山水,集合顶尖创制团队、独特创意策划、前沿科技舞美、宏大演出阵容,对上古神话进行现代演绎,既传承了璀璨华夏文明精粹,又呈现出声光电科技舞美的梦幻视觉胜境。
剧场设计的效果图及施工现场照片
《嫦娥》的舞台设计及灯光效果图
现场排练场景照片
此次读书会给大家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也使同学们在深切感受读书之难的同时体会到读书之乐和读书之用。非常感谢何书记、李君老师、吕宁兴老师、秦凡老师及任康丽老师的到场与读书指导!感谢何书记与五位同学的读书与分享!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期待下次读书会的到来!
图文编辑:孙馨
编辑修改:吕宁兴、任康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