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第八届“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分论坛一:韧性与规划,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四楼周卜颐报告厅举行。论坛邀请了英国相关专家和国内学者交流韧性与规划的研究成果,探讨新时代全球城市灾害面前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论坛现场
【报告内容】
【报告一】Urban Resillience Through Mixed Use Planning
演讲人:Iqbal Hamiduddin博士(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qbal Hamiduddin博士做了题为《Urban Resillience Through Mixed Use Planning ?》的主题报告。他以德国弗莱堡沃邦新区和新奥尔良法国街区二者的横向对比主线,从他们在汽车通道、单车与人行通道、社区带动的发展过程三个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公共交通通道、就业空间两个方面的不同之处切入,说明了密集的混合土地利用促使了更高的就业本土化,从而减少通勤碳排放、形成更好的上班弹性、提供被排斥群体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社会适应力。
【报告二】The resilience of London Metro network from complex network perspective
演讲人:Yuerong Zhang(张月蓉)博士(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Yuerong Zhang(张月蓉)博士从伦敦地铁遭遇的特定灾害事件入手,认为时间尺度从根本上决定了如何定义和测量韧性,因此她将新兴的“韧性”理解归纳为一个计划。进而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对“韧性”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她认为旨在增强抵御能力的政策应解决社会公平问题,防止对韧性的叙述成为现有漏洞的理由。
【报告三】What is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the UK) ?
演讲人:Dannielle Sinnett副教授(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
Dannielle Sinnett副教授认为绿色基础设施的优势是展现在单个元素组成的多功能网络中。绿色基础设施应该形成一个多功能网络,反映并增强当地环境的特征,响应当地情况、抵御气候变化并提高环境质量、需要长期管理和维护。另外,她还从居民健康、水资源管理、自然保护三个方面补充了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原则,明确了对绿色基础设施质量的期望。
【报告四】The resili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fabric across European regions: An Ecological parallel
演讲人:Giuliano Punzo博士(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Giuliano Punzo博士首先梳理了弹性在生态学中的定义,并把生态系统认为是一个网络,为量化生态系统提供了方法。然后他对生态系统网络的营养深度与连贯性进行了剖析,确定对网络具有明确的营养水平时和网络远离分层的交通和水网络时的非相干性参数,最后得到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分析的数据集。他认为在经济扩张时期,营养连贯性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要比经济收缩时期更好;在经济扩张时期,营养连贯性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要比经济收缩时期更好;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它会通过增加其营养上的不连贯性来实现,从而导致脆弱性在经济紧缩时期表现出来。
其他报告人结合现有的项目研究以及课题,讲述了个人或者团队在韧性城市方面的经验。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规划师任伟以“蓝绿网格体系”为切入点,提出了承受-韧性-再造三个阶段的作用机制,构建韧性城市安全屏障。总结出“西织补、东构建”、“强骨架、建公园、织绿网”的优化策略和蓝绿网络韧性体系,并在生态韧性、社会韧性、工程韧性三个方面提出八个行动计划。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生贺彦卿把影响城市社区韧性的因素分为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他对南京市一个居住小区进行评价,总结出韧性城市的发展策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李纯选取全球“100韧性城市”项目中的16座韧性城市,从水体退化、个体退化、雨洪风险三个方面进行问题为导向的讨论,解析它们在面对具体问题时的应对措施,进而总结出实践经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生李泽钦根据城市居住区新规中的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生活圈构建了“社区物质循环服务设施”的评价体系,通过分析现状的设施覆盖率、人口协调指数与物质循环历程,提出设施的优化策略。
【分论坛尾声】
报告宣讲后,在场观众对交流的内容提出了疑惑与思考,与报告人进行了沟通互动。
通讯员 林彤
摄像:邱悦
审核:郭亮 邓巍
20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