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基本情况
周纯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华中卓越学者特聘Ⅰ岗教授,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技术及工业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工业互联网技术和工业信息物理系统安全的研究,作为主持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国家自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博士点基金项目(博士生导师类)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科技部攻关引导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中英国际合作项目1项;和工业界合作紧密,作为主持人先后与中车集团、国家电网、中船重工、三一重工、航天部五院等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数十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项,有十余年的产品开发经历;在Proceedings of the IEEE,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IEEE Trans长文20余篇,参与制定工业控制系统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相关国家标准1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多所大学开展全方位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负责的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第一届华中科技大学课堂教学卓越奖获得者,中国大学MOOC《C语言程序设计》(华中科技大学)课程负责人,主持编写教材2本,参与编写教材2本,作为第一完成人曾获湖北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3次,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奖、华中科技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华中科技大学‘我最喜爱’教师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主要学术兼职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与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业通信(现场总线)及系统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与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系统及功能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技术及工业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武汉市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主要研究方向
工业通信网络及工业互联网技术、工业控制系统的功能安全及网络空间安全、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安全系统中的应用、工业系统的数字孪生及在安全防护中的应用、工业控制系统攻击检测与安全分析仪器研制、网络化控制系统及智能装备研发等。
招生要求(专业需求和招生方向)
专业需求: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测控技术、计算机、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
招生方向:工业通信网络及工业互联网技术、工业控制系统的功能安全及网络空间安全、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安全系统中的应用、工业系统的数字孪生及在安全防护中的应用、工业控制系统攻击检测与安全分析仪器研制、网络化控制系统及智能装备研发等。
研究成果
主持的部分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向石油炼化装置的攻击检测及动态安全失效分析仪器,2022-2026,项目主持
2、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融合的仪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2019-2022,课题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云计算环境下工业信息物理系统主动入侵反应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2019-2022,项目主持
4、一体化电力网络安全仿真验证环境关键技术研究,2019年国家电网科技攻关项目,项目主持
5、车载网管交换机的内嵌式主动防御技术研究,2019-2022,中车企业合作项目,项目主持。
已完成的近期部分科研项目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容忍入侵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2015-2019,项目主持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容忍入侵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安全策略优化与实时控制方法,2013-2015,项目主持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模型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瞬时故障恢复及安全控制,2011-2013,项目主持
9、面向电力工控系统的攻击仿真验证技术研究,2018-2019,2017年国家电网科技攻关项目,项目主持
10、信息安全评测软件工具研制,2016-2018国防保障条件项目
代表论文列表:
1、 Zhou C, Hu B., Shi Y., Tian Y., Li X. and Zhao Y., A Unified Architectural Approach for Cyberattack-Resilient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2021, 109 (4): 517–41
2、 Zhou C, Li X, Tian Y.C, et al. Risk-based Scheduling of Security Tasks i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with Consideration of Safety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2020,50(10),3863-3870.
3、 Huang K, Zhou C, Qin Y, et al. A Game-Theoretic Approach to Cross-Layer Security Decision-Making in Industrial Cyber-Physical System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20, 67(3): 2371-2379.
4、 Li X, Zhou C, Tian Y.C, et al. A Dynamic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 for Intrusion Response i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2019, 15(5): 2544-2554.
5、 Yang J, Zhou C, Yang S, et al. Anomaly Detection Based on Zone Partition for Security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Cyber-Physical System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8, 65(5): 4257-4267.
6、 Huang K, Zhou C, Tian Y C, et al. Assessing the Physical Impact of Cyber-Attacks on Industrial Cyber-Physical System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8, 65(10):8153-8162.
7、 Zhang Q, Zhou C, Tian Y. C, et al. A Fuzzy Probability Bayesian Network Approach for Dynamic Cyber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i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2018,14(6):2497-2506.
8、 Li X, Zhou C, Tian Y. C, et al. Asset-based Dynamic Impact Assessment of Cyberattacks for Risk Analysis i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2018, 14(2): 608-618.
9、Huang S, Zhou C, Yang L, et al. Transient Fault Tolerant Control for Vehicle Brake-By-Wire Systems [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2016(149):148-163.
10、Zhou C, Huang S, Xiong N,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Multimodel-Based Anomaly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in Industrial Process Automa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 2015, 45(10): 1345-1360.
备注:
(1)关注学生发展,悉心指导学生,提倡国际交流,加强体育锻炼(每周2次实验室体育锻炼)。
(2)欢迎志存高远的自动化、测控技术、计算机、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来本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
(3)实验室硕士和博士,非常受社会欢迎,就业质量高,主要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南京、长沙等国内高校、知名公司及科研院所任职,后劲足,职业发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