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交流会现场
考察组集体听取华师中农院基本情况介绍
龙献忠校长查阅华师中农院调研记录
徐勇教授(前排左四)、邓大才教授(前排右二)与考察组成员合影
考察组成员集体合影
本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1月22日上午,党委副书记、校长龙献忠教授和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红革教授率科研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老师到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单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后简称华师中农院)进行考察和交流。
在参观考察了基地建设情况之后的座谈交流会上,龙校长向基地专家、长江学者徐勇教授、邓大才教授表达了自己的敬意,畅谈了自己的感想。龙校长在讲话中指出,实地考察基地以后,他深深震撼于华师中农人敏锐的问题意识,深深震撼于华师中农人强烈的担当精神,深深震撼于华师中农人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敬业精神和奋斗精神。并结合我校环洞庭湖协同创新中心及农村调研的工作开展情况谈了三点启迪,告诫随同考察的老师们一要学习华师中农人的问题意识,抓住党和国家关切的重点问题进行调研;二要学习华师中农人的钻研精神,围绕核心问题不断深化研究成果,持之以恒之、久久为功;三是学习华师中农人的团队建设经验,打造我校的基地平台和发展智库。
针对龙校长的发言和湖南文理学院学科建设的现状,徐勇教授指出,地方高校加强学科建设必须抓住三个关键:平台、特色、团队。他指出,地方性院校一是要立足实际、立足长远有选择性地搭建发展平台,用雁行模式带动全校发展,而不是平行式推进;二是学科发展方向要聚焦,要聚焦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力求在地域性、专业性、唯一性上下功夫;三是要凝练团队,通过融合校内力量搭建最优团队带动学校学科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邓大才教授针对湖南文理学院农村调研所取得的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八个一”的构想,即建设一个调查系统、写作一批调研简报、每年出版一本蓝皮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建成一个数据库、打造一支队伍、建成一个展示中心、建成一个智库。
李红革副校长在讲话中表示,湖南文理学院一定认真学习华师中农院的经验,一定虚心听取两位长江学者的意见和建设,在华师中农院的指导下围绕洞庭湖这一独特资源将我校环洞庭湖协同创新中心做大做强。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是当前我国从事农村调查与研究的前沿阵地和国家涉农问题的重点智库,其调研成果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研判中国农村问题的重要决策依据。该院经济三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建成了建设发展长廊、数据库展厅、资料室、档案室、调查展示走廊、百村工作室、口述史审核办公室,并拍摄了大量村庄纪录片。该院的农村数据库以“一库知农”为目标,将涉农领域的问卷、访谈、文献、多媒体等多种类型的原始资料进行数字化储存和分析,现已建成包括调查库、基础库、专题库等在内的6大子库,36个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板块,总量达到22T。中农院智库是一个瞄准国家急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智能决策为目标而打造的集“信息汇聚、智能分析、动态评估和仿真预测”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高端智库平台。
该院徐勇教授和邓大才教授分别为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名誉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特聘教授,在两位学者的指导下,我校农村问题调研与智库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关调研报告先后获得民政部、教育部以及湖南省委领导的指示。(责编 文浠浠 审核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