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研工作研讨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5月13日在主楼会议室召开推进学术创新团队建设专项会议,校党委书记高岩作总结讲话,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姚郁作主题讲话。
会议旨在明确学术创新团队在学校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使命,推动全校总结新发展阶段学术创新团队建设的经验做法,找准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深入推进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更好地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高岩指出,学校连续召开的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专项会议和学术创新团队建设专项会议,厘清了学校发展建设行政管理与学术治理的两条主线,深入分析了行政管理“倒三角形”自上而下的模式特点与学术治理“正三角形”自下而上的模式特点,明确了基层学术组织基础性、学术性和组织性的属性特点,指明了办学重心下移等事关学校发展建设根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高岩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并有效地融入、贯穿到学校的“双一流”建设中。要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师要争当“经师“与“人师”统一的大先生,要有大胸怀、大眼界,超前性、前瞻性的思维,对学生充满关怀与仁爱;要履行促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职责使命。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学术创新团队学术性、创新性、合作性、引领性、多元性的五大特性,尤其是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学术性,要以学术标准来检验团队的贡献度。
高岩要求,要深入思考、吃透科研工作研讨会、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专项会议和学术创新团队建设专项会议等会议的精神实质与内涵,并将其作为工作导向,将学校接下来的科研工作研讨会开好、开出成效。一是以问题为导向,各学院党政负责人要勇担使命、扛起责任、敢于碰硬,带领班子成员和相关人员认真梳理查摆基层学术组织、学术创新团队的优势和不足这一首要问题。二是以落实为根本,找准问题与不足并做到立行立改,在科研工作研讨会召开期间,针对梳理出来的问题积极调整到位,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设置好基层学术组织与创新文化团队的学科与科研方向、人员、资源配置,发挥好基层学术组织在学校的学术治理体系中所起的最前端最重要的作用。三是以基层党的建设为抓手,党政共同发力,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发挥好学院党委、各党支部等各级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的作用和效能,以党建引领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及其改革创新。要善于发挥党的思想建设作用凝聚共识、团结人心;善于发挥党的组织建设聚才识才、选人用人;善于发挥党的作风建设激发基层党员教师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响应国家需求、学校发展建设的责任使命,不断完善基层学术治理体系,对待年轻干部既要敢于压担子又要“扶上马,送几程”;要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力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科研工作研讨会的成果,转化为带动学校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无穷发展动力和美好发展前景。
姚郁从“为什么要建学术创新团队”“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学术创新团队”“学术创新团队怎么建设”三方面,从立足新时代、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促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维度系统深入地对全面推动促进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进行剖析并作出部署。
姚郁指出,为了更好地呼应党中央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的殷切期望,履行好“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责任,就要提高每个基层学术组织的人才培养能力,必须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对于行业特色型大学而言,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动力源”。学校学术创新团队是学校的战略力量,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融入到学术创新团队中,共同承担大任务、得到大锻炼、产出大成果。
姚郁强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学术创新团队是个关键问题,是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标”、“指南针”。学术创新团队应具有5种性质。一是学术性,团队要围绕学术开展工作、创新、合作,要围绕学术贡献对团队及其成员进行评价。二是创新性,团队应具有较强的敏感度、辨别力和洞察力,具有较好的创新悟性,注重对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的吸收、消化、提高和再创造,要在某一领域或方向产出创新性学术成果。三是合作性,团队成员及团队整体要有开放的胸怀与合作的意识,积极在知识、人员、技术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四是引领性,团队在学校发展建设中要发挥科研“先行军”的引领作用,带动学校科研工作高水平发展;另一方面是指团队也要在学科方向的凝练和拓展上发挥引领作用,不断丰富学科内涵,进而形成特色和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五是多元性,团队的构成、团队建设的投入是多元的。建设学术创新团队就是要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聚焦国家需求,找准真问题。找准真问题就是作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创新团队,在科研项目的选择上要更加审慎,更加富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姚郁结合2014年以来学校4批“兴海”学术团队的遴选、培育和建设,总结了经验,分析了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深入推进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把学术创新团队做精做专,真正地把学术创新团队打造成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力量,结合应处理好团队带头人与团队成员、广度与深度、团队建设与学术治理、团队之间分工与合作、开放与竞争5个关系作出部署。
姚郁通过对基层学术组织与学术创新团队关系的分析指出,学术创新团队需要更强的学术治理能力,要围绕学术凝聚团队、发展团队、建设团队、评价团队,依靠学术治理强化团队建设和推动团队发展;各学院要根据各基层学术组织的功能定位和特点,选拔年富力强、事业心强、公道正派、敢于担当,有一定学术影响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学术骨干担任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推动学院可持续发展。
姚郁要求,全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学术治理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的认识,提升基层学术组织和学术创新团队的建设水平及二者的学术治理水平,要高度重视作为学术治理关键的学术价值追求,保证学术标准得以贯彻、学术权利得以保障、学校得以和谐发展,实现“十四五”回归立德树人初心,回归教书育人本分,回归科技创新本源,回归教育强国梦想的建设目标。
党委常委、副校长高晚欣在主持会议中指出,基层学术组织与学术创新团队在学校的发展建设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层学术组织和学术创新团队的建设水平,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学校的学术治理水平。只有把基层学术组织和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好,学校的发展才有良好的基础、学校的学术治理水平才能提高。要切实提高学校学术治理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的充分认识和理解,以实际行动进一步促进学校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促进学校基层学术组织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船舶学院海洋无人航行器技术团队负责人李晔,动力学院振动噪声控制团队负责人率志君,智能学院智能控制研究团队负责人朱齐丹,水声学院水中目标特性测试与控制技术研究团队莫世奇,材化学院无机功能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团队负责人杨飘萍,人文学院关系理论与实证研究团队负责人郑莉,信通学院联合共建实验室(筹)负责人宋明肇就学术创新团队建设的经验、思路和举措在会上进行了分享交流。
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林志,党委常委、副校长殷敬伟,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吕冬诗,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党校常务副校长张石梅参加会议。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学科办成员单位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