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访学感悟
作者
航建学院 何晓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9-04-19

分享

我曾于2013年年末、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分别在德国的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和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进行学习和访学,师从超材料方面的著名专家威戈纳教授和振动力学专家哈哥道恩教授。这两段异国求学的经历对我的工作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分别师从年纪性格迥异的两位教授,在上述两个术业专攻各不相同的课题组我却收获了相同的感悟。

团队意识的重要性:交流和协作、无私的帮助

不管是在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还是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我所交流的两个课题组都非常注重导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每周甚至每天大家都会抽出来一小段时间进行沟通交流,并非局限于科研课题,大家关于生活、娱乐各个方面的话题都可以畅所欲言。在这种频繁的交流和沟通下,课题组的整体氛围轻松活跃,同事之间敞开心扉,课题组成员对相互之间的科研课题都有所了解,拓宽了整个团队的科研视野。这样做带来的好处不容小觑。当台上的人滔滔不绝讲解自己的科研进展时,台下的人不会一脸茫然、不知所云,反而因为平时的频繁沟通能够非常了解相关课题,给出建设性意见。尤其是当某个人的科研课题遇到问题时,大家都会毫无保留地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很多问题非常轻松就得到解决,团队力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除了平时定期的交流,团队人员私底下的交流也非常频繁。在办公室,我经常听到有人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大声说出来,这时其他的人就会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整个团队都在共同进步。

学企结合,科研产业化

教授拥有自己的公司,在国外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威戈纳教授就有自己的超材料加工公司,他们的科研实验室提出最新的设计方案,可以立刻联系公司里的加工人员进行试件制备和实验测试,省略掉大部分的琐碎工夫,比如与试件加工公司的沟通协商等。威戈纳教授课题组在弹性超材料领域遥遥领先正是大大得益于这种学企结合的模式,同时也可以促进科研产业化的提前到来。

对科研的热情

我在德国交流时发现,德国科研工作者对他们所研究的课题都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据我不成熟的观察,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他们的待遇优厚。德国的博士生已经相当于工作人员,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欧元的工资,这在很多城市高于平均收入水平,而且国家提供的社会福利优厚,生活毫无后顾之忧。二是德国博士生毕业没有固定标准,所以他们的研究不以发文章为最终目的。这使得每个人的课题研究都能非常深入,团队凝聚力也得到增强。

上述几点都是我在国外交流时的切身感受,取其精华,希望我们交流时学习到的些许不成熟的感悟能够为我校科研团队起到一点借鉴作用,壮大我们自己的科研团队和力量,更好地为祖国建设效力。

编辑:B_xueying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