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数字化研究新进展、新思路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禁止使用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健康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因而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中医所倡导的整体观念、治未病、辨证论治等思想,符合当今医学发展的方向,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为了解决中医目前所存在的继承不足、创新不够、特色优势淡化、学术发展缓慢的困境,实现中医的跨越式发展,有必要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科学来实现中医的数字化、客观化和标准化,从而促进中医的现代化进程。
一、国内外现状分析
时代发展太快,仅以现代科技成就对世界的改变而言,就足以让我们感到震撼、感到压力!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21世纪世界产业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软件技术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智能机械产业、生物工程产业、生物医学产业、超导体产业、太阳能产业、航天航空产业等,无不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颠覆了现代人类社会的文化内涵及其生活生产方式。
人类健康事业发展的要求从来都是伴随着世界文明史的进步而进步。科学技术越发达,人类的健康要求就越高。为了加快健康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健康产业的科学化水平,国家颁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并多次强调将中医药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各个方面。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其疗效已被医疗实践反复证明。然而,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发展存在知识传承难、应用推广难、资源利用差、发展模式旧等现实问题。
如何才能发展中医药产业?如何才能确保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这段话为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指明了方向——就是对中医药要“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
一方面。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2016年先后颁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并将医疗大数据正式纳入国家战略,颁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高度关注中医药发展,根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统计,国外已有数十万中医药相关从业人员。另一方面,正在兴起的大数据技术革命给中医带来新的机遇。信息化、智能化和大数据知识的应用,必将为中医药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中医药研究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实现“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的财富大门。
二、中医数字化研究新进展
数字中医药是中医药学与信息科学交叉发展所形成的一个新兴学科领域,是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人体复杂巨系统的思路、方法的数字化重现,是实现中医数字化的必由之路。
(一)数字中医药基础研究
1、系统开展中医辨证学与数字中医药研究
“中医辨证学”是专门研究中医看病治病规律的思想与方法的科学,是最能体现中医特色的学术理论。从中医学存在的内涵要求来说,“中医辨证学存则中医存,中医辨证学亡则中医亡”。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科几代人从事数字中医药研究前后40多年,朱文锋教授从上世纪70年代坚持中医辨证数字技术研究,创立了“证素辨证”新体系;郭振球教授终生从事中医辨证方法学研究,提出了“微观辨证学”新概念;袁肇凯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诊断实验课程研究,创立了“中医诊断实验教学”新方式;周小青教授一直专著于中医药计量诊断研究系统提出了“中医计量诊断”新模式;彭清华教授专门研究中医诊断学临床实践,提出了“中医目诊五行五轮五体辨证学说”新理论,首创了“活血利水法”治疗青光眼等眼疾;我本人和晏峻峰教授等在朱文锋老师研究基础上,专题研究中医辨证学与数字中医药理论和应用,提出了运用中医辨证学新论和证素辨证原理指导大数据驱动下的中医智能诊疗系统创制研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学术基础扎实、学术方向明确、学术思想先进、学术成果显著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具有国家级水平的数字中医药学术研究团队。
2、创建“数字中医药”研究平台
正在兴起的大数据技术革命给中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大数据时代,针对中医“继承和创新”的关键技术问题,我们作为朱文锋的学术继承人,始终带领学术团队,承上启下,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展数字中医药研究,创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平台。上世纪90年代,湖南中医药大学创办了《中医诊断学杂志》,开设《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专栏;2011年,湖南中医药大学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湖南大学等多家单位,创建了“湖南省‘2011’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2012年《中医诊断学杂志》更名为《数字中医药与诊断》杂志;2016年经中国科协批准成功申请创办《Digital Chinese Medicine》(数字中医药)英文期刊,首创数字中医药研究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并创立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学会,授任会长单位。
3、中医临床数字化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以肝病为基础展开中医临床数字化研究,包括:中医疾病诊疗规范研究,建立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系统、肝病文献信息库、建立肝病文献信息库等;复旦大学团队研制云中医手机APP、云中医智能镜和中医机器人;北京安博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中医诊疗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推广“基层中医馆+互联网”的服务模式;珠海美安佳医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拥有十余家医疗机构,打造“社区健康城”商业模式。
4、中药标准数字化研究
建立中药标准化研究基础数据库和中药资源数据库,修订网上工作平台,整合、完善中药基础数据库;开展中药资源与种植标准化研究,主要是研究中药资源参数及种植培育标准;中药鉴定标准化研究,主要针对药典以及道地中药材和中药炮制规范等地方标准收载的品种,进行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和中药DNA条形码数据库;中药炮制标准化研究,主要是研究优化中药材的炮制参数流程;中药药剂标准化研究,主要是研究优化中药药剂制备的工艺参数。
(二)数字中医药创新研究
1、创新中医药数字化研究模式
从信息学角度开展中医药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研究;围绕信号采集仪器设计、软件设计开展中医药信息采集集成技术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模式识别等技术开展中医临床决策研究,并构建知识数据库;探索中医意象思维的多尺度认知框架及中医“辨证论治”的分析模型和方法;研究大数据采集、获取、汇聚、存储和共享的方法体系,以及中医药本体化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2、创新中医诊断数字化研究新技术
中医诊断学本体知识的数字化研究,即界定学科及病、症、证等概念内涵外延;中医辨证学数字化研究,即制定证候诊断标准、辨证诊断标准等,深化证素辨证原理和应用研究,建立临床适用实用的辨证体系;“四诊”数字化研究,即中医“望、问、闻、切”症状、体征的客观化、规范化;中医诊疗系统数字化研究,即中医智能诊疗仪器设计、制作、调试及系统软件开发。
三、中医数字化研究新思路
医学人工智能正成为技术发展的热点,大数据研究成为智慧医疗应用的先导研究方向,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崭新前景,为中医数字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医学人工智能将有助于解决中医行业在知识传承、应用推广、资源利用、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现实困境,大幅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和健康管理水平。
(一)大数据与中医药
1、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large 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其特点是: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
2012年3月,奥巴马宣布美国政府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以来,大数据逐渐引起政府部门、科技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爆炸式增长的数据规模如此庞大,以至于不能用GB或TB来衡量。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战略资源,给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大数据思维创新了中医药发展理念
传统中医学受到小数据及还原分析方法限制,要实现中医药学术理论发展与创新仍步履维艰。随着大数据研究理念的提出,深入到中医药大数据研究领域去比较分析大数据与中医学的特点,探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字中医药研究,必须转变中医药学研究思路,构建中医药大数据思维,开发中医药大数据资源,实现中医药数字化大发展、大进步。
3、大数据技术改变了中医药发展模式
中医强调经验、整体和实践,中医数据都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取得的,科研临床一体化。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也不是来源于受控实验,且不追求精确性和标准化,而是通过相关分析技术找出模糊数据所反映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大数据技术所创立的“科学始于数据”这一知识发现模式为中医知识提供一种新的生产模式。
以丰富的文献和临床资源为基础,整合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等研究成果,以临床问题为驱动,以数据为导向,借助数据模型,大数据驱动的中医药必将在当代中医航海图的指引下,从传统的经验医学转化为循证医学,推动中医药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研究进程。
4、大数据驱动提升了中医药发展要求
当前,中医药数据资源已经极其丰富。浩瀚的古代医籍,大量的现代文献(包括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研究文献),以及持续更新的多媒体临床资料等,已经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
以中医药健康大数据为驱动进行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将会使蕴含了数千年丰富实践经验中的继承创新成果得以激活,使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能力、对人体健康状态的预测能力以及防病治病、促进人体健康的服务能力大大提升,极大提升中医药的发展要求。
(二)大数据驱动中医智能化研究
在大数据时代开展数字中医药研究,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技术手段问题,同时也可以缓解中医药“继承不足,创新不够”的问题。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特征的第三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渗透融合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超级摩尔定律”的速度统领全球科技革命的战略制高点。
近十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结合新一代信息科学技术,确立了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中医智能系统研究方向,最近牵头联合湖南大学、上海交大、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5家企业参与,申报了“大数据驱动的中医智能辅助诊断服务系统”国家重大专项。
(三)创建智慧中医学学科体系
1、智慧中医
智慧中医是依据中医药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数据的描述、采集、分析和演化标准,并将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监管机构之间的无缝连接,让每个行为体(个人或组织机构)以实时、安全、高效、智能的方式获取医疗服务的生态系统。
相对于数字中医药,智慧中医不但能更真实的重现和认识人体现象、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物质,更重要的是,能在智能化层面随时随地与服务对象建立无缝连接,以立体交互感应的方式按需获取精准服务。
2、智慧中医学
智慧中医学是在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指导下,研究智慧中医的理论、技术和应用的一门新型中医学科,它将信息科学与中医学相融合,创立中医学发展新模式。通过运用系统科学思维、大数据思维和计算思维,它系统阐述如何利用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来诠释和发展中医学,为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医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医科研新技术的运用、中医健康医疗产业的提升指明新的方向和实现途径。
3、推进智慧中医学发展的研究方向
为了推进智慧中医学的发展,不断探索,认真总结。从以下五个方向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一、基于中医药大数据的类人认知体系架构与思维机理研究;二、中医药大数据高效处理技术研究与资源库构建;三、中医药领域知识提炼、汇聚组织技术与支撑环境研究;四、中医临床智能辅助诊断技术与支撑环境构建;五、公共服务与普适医疗咨询服务平台构建。
4、构建智慧中医学学科体系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途径
中国科学院学部“信息与生命交叉学科研究与对策”咨询课题组在《2016年科学发展报告》中指出,信息科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信息科技与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大大加深对生命过程和疾病的认识,为重大疾病的防治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促使医疗业向早期监测、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早期医疗”和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诊疗模式转变。
智慧中医让该生态系统中的让每个行为体(个人或组织机构)以实时、安全、高效、智能的方式获取医疗服务,智慧中医学科体系研究为中医药现代化实现提供了新途经。
5、构建智慧中医学学科体系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新要求
为了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中医药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进程。随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推进和不断发展,中医药标准化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凸显,成为中医药成果推广与传播的重要形式,成为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与发展的战略举措。与此同时,中医药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是智慧中医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环节。因此,构建智慧中医学学科体系,不仅是推进中医药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的要求,还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新要求。
6、构建智慧中医学学科体系是中医药产业化实现的新突破
智慧中医是中医药学与新一代信息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构建智慧中医学学科体系,发展智慧中医,将会加快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医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促进互联网与中医药健康服务结合,建立起以数据驱动服务的医疗健康大数据生态模式,推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智慧中医是数字中医药的发展方向,智慧中医学则是中医药学的发展目标。我们将重点围绕智慧中医学学科体系建设、张仲景人工智能诊疗系统研究、智慧中医相关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智慧中医学的深入研究。
四、结语
日益兴起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让中医有了走向现代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和实现路径。以客观化为前提、规范化为基础、数字化为标志、智能化为趋势,制定中医药大数据发展战略,争取早日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