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多彩校园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多彩校园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化学与化工学院“扬文化之帆,黟起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黄山市黟县开展非遗传承调研

日期:2023-07-31  稿件来源:化学与化工学院  

图文

为调研“非遗+文旅”模式发展态势,传承非遗薪火,化学与化工学院“扬文化之帆,黟起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0日赴黄山市黟县开展非遗传承调研。通过走访黟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走进黟县文化馆、访问徽州木雕传承人、走访徽墨主题民宿负责人以及亲身体验宏村闹花灯,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了解政策,明晰非遗传承现状。为深入了解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现状,实践团成员于7月10日上午前往黄山市黟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并与黟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朱宇清进行座谈。在座谈中,实践队员了解到黟县非遗传承中的“实践+产品+宣传”的创新发展模式,以及目前非遗传承中所遇到主要困难是传承人老龄化、传承断代化。座谈后,实践团更意识到非遗传承需要青年人的力量,当代青年大学生也应承担起文化振兴重任,让青春力量汇聚形成文化传承不竭动力,在铸就非遗文化再绽光彩的舞台上绽放青春之花。

体验技艺,感悟非遗匠人精神。作为徽州三雕之一的木雕,精致绝伦,已成为徽州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为深入调查非遗在旅游背景下的传承情况,实践团走进黟县守艺人徽州三雕传承中心,拜访了徽州木雕传承人汪德洪先生。在与汪老师的交谈中,团队成员了解了徽州木雕如何与时代及市场接轨,如何从历史的、传统的转换为当代的、创新的。在汪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守艺人徽州三雕中心二楼展馆,陈列其中的形态各异的木雕,讲述着不同时代的人文故事,散发自身美好寓意的同时,也让团队成员从其巧夺天工的技艺里感受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

赋能新生,了解非遗文旅发展。为了解如今黟县旅游业高速发展背景下非遗文旅如何赋能非遗传承,实践团前往宏村旧街墨野黄山集舍民宿,采访了民宿负责人申易鑫。与传统意义上仅为游客提供住宿设施的民宿不同,墨野民宿以徽墨文化为设计基础。在与申老师的座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四年多来,他坚持晚上八点向游客讲述徽墨历史,用四十分钟讲述制墨的基本操作,一千多天累计一万多名游客因此了解徽墨制作工艺与徽墨文化。旅游业给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创新元素,利于传承人通过创新探究出更适合当代人的非遗传承、宣传方式。

深入走访,探讨非遗创新。7月12日,实践团成员走进黟县文化馆,对文化馆负责人胡燕老师进行访谈,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深入了解文旅产业是怎样影响并改变群众的生活。团队成员了解到,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政策促进着非遗的传承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如今,黟县通过对非遗传承人进行奖补,保证非遗传承人的日常生活;将古建筑纳入不动产并进行修葺保护;设立“一村一品”等项目,激励居民自发传承非遗;注重人才引进,为非遗传承注入更多活力以及通过推出“一卡通”“免费游”等惠游政策吸引更多人来到黟县。这些政策引导着非遗传承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文旅带来的红利。

活态传承,体验花灯盛况。7月13日晚,团队在宏村花灯基地的支持下,作为花灯队成员亲身参与了宏村花灯会。据了解,闹花灯其实有一定的“讲究”,花灯队需分为乐器组和舞灯组。乐器组要完成鼓点基本学习,掌握锣、锵与鼓的协调配合;舞灯组要学习基本的步伐,动作要配合鼓点前行。从队列排布到鼓点节奏,再到眼神表情,实践团成员为呈现出宏村花灯会认真准备。晚上,随着第一声锣鼓敲响,花灯队开始巡游表演。溢彩纷呈、形状各异的花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驻足观赏。锣鼓喧嚣与灯火熠熠之下,传达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闹花灯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在训练与表演中,实践团成员更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成员在非遗传承路上感悟匠人精神,不断探寻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新发展之路。文化传承的重任在于青年,团队成员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中贡献青春力量。

(张佳音 柴赛/文 祁冬雪 冯南然/图 张金锋/审核)

责任编辑:刘红平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