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晚上19:00,关于“人才培养理念和制度的转变经验交流”沙龙在逸夫楼408举行。刘晓平教授以学生置于体系之中为题,自己参加的海外学习项目和我院电子系试点的本科生导师制,探讨了学院善待学生、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手段。沙龙由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书记何庆领主持,学院机关和老师20多人参加了沙龙,安徽大学、我校建筑与艺术学院部分老师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刘晓平教授首先介绍了他个人参加的海外培训项目经历,回顾了英国的教育概况,重点突出了英国2011年推出了教育白皮书,说明了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tutorial system)的基本模式:一个导师每周给不超过3名的学生开设2次导师课。导师会在课程学习中布置大量的课外阅读、学习报告等,使课内外教学活动成为一体。导师课以点评、提问、答疑、互评和自由讨论为主要方式开展面授和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训练学生查找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综合能力、现场反应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学术研究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和理念。
刘晓平教授还就“大班教、小班议、个别导”的思路和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我们要结合国情、结合学校实际,理解、吸收牛津大学的培养模式。本科生阶段应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基本的创新意识,要区别于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本次活动恰值全校教学工作大会召开不久,相信沙龙的举行对我院教学研究和改革以及即将举行的教学工作大讨论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沙龙之余,大家还品尝了刘晓平教授海外带来的苏格兰饼干、威尔士巧克力等,气氛轻松活跃。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图片报道。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