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页
  • |
  • 学工系统

思政教育

网络思政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网络思政 > 正文

【网络文章】大学生们,莫让ChatGPT“卡”了你的认知

发布时间:2024-09-24    作者:    来源:    浏览:    打印

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美国OpenAI公司研发的对话系统,对外表现是一款聊天机器人,实际本质是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关键基础是生成式大规模语言模型。ChatGPT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开启了新纪元,能为大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定制化学习、互动化学习等提供智能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搜索与获取、自主学习与效果、情感交流与体验等方式,在大学生的生活圈、学习圈、朋友圈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

一、“为何”:ChatGPT的特点

一是回答更为智能。ChatGPT类人工智能产品基于人类反馈数据的系统进行模型训练,可部分实现从信息爆炸到信息收缩、从海量信息到有效信息,部分替代了人类传统的脑力劳动,能够有效捕捉用户意图,且可根据不同场景和任务进行纠偏,回答内容准确度更高。

二是交互更为连贯。ChatGPT类人工智能产品嵌入了人类反馈强化学习以及人工监督微调,会主动记忆先前对话内容,具备理解上下文等特征,可实现连续对话,提升了交互模式下的用户体验。实现了编程语言与编程语言、自然语言与编程语言等不同语言媒介间的相互转换,对于不能回答的内容也能给予相关建议。

三是服务更为精准。ChatGPT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用了更大的语料库,能够处理更为小众主题任务,可适应各种不同的场景,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进行对话,甚至还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论文、报告等任务。

二、“何以”:ChatGPT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是助长“学习偏见”。ChatGPT类人工智能产品将对现行考试评价制度带来冲击,大学生需要投入大量脑力、时间去重复记忆相关学科知识,才能达到ChatGPT类人工智能产品的水平,这可能会让部分大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甚至厌学。ChatGPT看似学识渊博、无所不知,但它只是模仿人类逻辑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组,并没有创造新的知识,就目前ChatGPT类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体验来看,仍然无法写出可以达到同行评议水平的高质量学术期刊论文。

二是弱化“思辨能力”。ChatGPT等人工智能产品可以部分完成高等学校第一课堂教育教学布置的作业及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的任务,容易助长学生求知惰性,满足于提供的现成答案,形成工具依赖。大学生们在ChatGPT类人工智能产品上询问个人感兴趣或让自己愉悦的的问题,又会形成新的“信息茧房”。长此以往,不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及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剥夺了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训练过程,影响了辩证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是造成“沟通异化”。在沟通模式上,ChatGPT的运用使得以往“人-人”“人-机-人”的沟通模式向“人-机”的沟通模式转化,同时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满足教育对象的自主获得资源的需要,使得高校教育出现话语主体泛化甚至去主体化的倾向,可能将教育客体囚禁在各自的“孤岛”。在沟通内容上,ChatGPT类人工智能不具备意向性,淡化了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弱化了人文关怀、情感引领及言传身教,容易导致学生社会化不足,不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是产生“就业危机”。ChatGPT将带来职业的重大分化,很大程度上会消灭、取代或者重构现有的职业体系,如程序性劳动、弱技能劳动、重复性劳动等职业被替代率将在90%以上。留给学生未来的职业主要是人工智能产品无法替代的,它们具有需要创新能力、情感共鸣、个性表达、坚定意志、非常规思维和综合运用各种技能的创造性等共性特征。这些变化给当前正在学习可能被取代专业的大学生们带来职业发展迷茫。

三、“何为”:应对策略

一是在价值导向上,大学生们要树立更高层面的理想追求。一方面,大学生们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制,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坚持科学知识之“新”与“真”,也坚守科学价值之“正”与“善”,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话语方式和情感结构,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置于技术之上;另一方面,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各类供给信息进行辨别,树立科学的诚信观、强烈的责任感,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使自己成为一个拥有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而非被工具所束缚,避免进入“纯技术化”误区。

二是在能力导向上,大学生们要树立更高水平的人才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对当前大学生提出的发展新要求,大学生们要对标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一方面,ChatGPT类人工智能产品的快速发展,将加速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学习等传统目标定位逐步转向知识整合、知识重构尤其是知识创新的新目标,促进技能与科学的分层,使人们可以更有效率地从事创造性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纯要求掌握一定专业知识,逐步发展为要求具备相应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要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

三是在行动导向上,大学生们要树立更高梯度的实践范式。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首先,要更加注重实践创新锻炼,让自己多在与真实世界的接触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应用与拓展;再者,要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吸收借鉴各学科的知识,形成自身新的生长点和内驱力;第三,更加注重统筹协调配合,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依托,抓住其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的特征,不断为自身成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