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院学子四史学习系列文章】长明四史心灯,不惧前路茫茫

2020-12-07

当大学生屡屡为青春发问,当日益富足的物质生活无法自动填补精神的缺口,我们需要的,或许只是回头看看。看看我们中华民族走过的蜿蜒的路,重新从四史中寻求一些足以论证我们内心信念的力量。

我们何其有幸,得以生于一切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今世。我们能够看到当今时代浪潮奔涌,千帆竞渡;能够看到中国已经实现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越来越多国人温饱不虑,衣食无忧;能够看到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日益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能够看到个人的自由得到社会日益广泛的尊重,数量胜于百家的思想争鸣辈出……我们的祖国向着那个理想的社会主义国家飞驰,向着未来的广袤天地大步前行。可当此之时,作为时代注定的新的接班人,我们身上的责任不仅仅是认同尊重和热爱当今的祖国,还更要以明锐的眼眸洞见,还更要以勇敢的姿态探寻,而这些,都需要我们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继承初心使命,把握时代肯綮,才能助力祖国在这个并不平静的世界继续义无反顾,破浪前行。而中华民族历史中一个最伟大的主体,就是中国共产党。有了共产党的引导,才有了新时代,有了新中国。“四史”,是在党引领之下的中国历史,它就像新时代的影子,从影子之中,从走过的路背后,才能够真正把握时代的真正轮廓。 故而,重读“四史”乃是时代所需。

四史,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过的重要概念。总书记这样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历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探索发展史。多么简单的几个字,字面背后却又有多么沉甸甸的责任、嘱托和希望。虽然四史各有侧重,但总体讲述的都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是引领“四史”的主线。

学习党史,就是追溯党的风雨历程。从那风雨如晦年代的不系之舟上十余位少年英杰,到如今坚如磐石的世界规模最大政党 ,中国共产党一路披荆斩棘,不断成长完善,历经近百年,才走到了今天。党有过贡献,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从建党初期毁家纾难的热血青年,到如今抗疫前线挺身而出的各阶层党员先锋,他们都亲身贯彻着奉献一词的奥义;党有过失误,一度的右倾主义使得反革命事变发生,爱国人士因此损失惨重,可又正是她从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指引着中国共产党真正决心建立自己独立的武装,南昌起义的枪声因此打响。这一路的波折,使得她因为不断自我完善而坚定而强大。我们要认同她,努力在生活小事中践行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她捍卫人民利益的思想;也要学习理论知识,相信自己有一天可以为她带来正面影响,为她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和方针。

学习新中国史,就是从那个列强环伺的丛林中走过。从一穷二白到一化三改奠定经济基础;从分崩离析到以人民代表大会等一系列制度构成国家机器运行框架;从尽全力在国际上周旋自保到慨然为第三世界国家发声……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还能为民族开辟新天地。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从历史的废墟上一步步站立起来,并且贯彻着独特的强国理念,那就是我们爱好和平,不愿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与西方很多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同样身处丛林之中,我们的强大不为率先击毙一个可能出现的敌人,而为保卫自己和身边的友人。于是有了中国与巴基斯坦“比天高,比海深”的深厚情谊;于是有了如今的高铁走出国门支援建设。若要这兴盛持续百代千秋,就要不断扎根奋斗;若要中国永远保持慨然从容的大国态度,就要我们每个人保持文明和谐求大同的君子形象。每一分一毫的努力,都要落实在吾辈身上。

学习改革开放史,就要从那个边陲角落的小渔村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于经济危局中召开,党组织一声令下,这项大胆的决策才得以推行。敢于相信客观规律,敢闯敢干,敢于学习成果。改革开放,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有最独特创新的想法,也要落实到实践伟业当中。我们既要创新创造,又要学习实践实干的品质,才能真正做到开拓前进。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要从十月革命传来的第一声炮响开始。十月革命的炮响将马克思主义送到中国,又是在陈独秀、李大钊等学者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不惜己身的努力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逐渐具体结合起来。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由此接连产生,我们终于找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特色道路。新时代的我们,更要学好马列知识,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找到结合点,使之拥有新精髓。

见过真实的,就可辨虚妄的。长明四史心灯,不惧前路茫茫。有更广博的知识,才有更明确坚定的信念,学习四史,让我们走得更加岿然坚定。让我们以史为鉴,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作者:何颖慧,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0级本科生


阅读 511 次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