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工大附中”)今年本科达线322人,报考总人数367人,本科达线率88%;一本达线人数111人,首次突破100大关,达线率30%。其中名师班和文科重点班本科达线率100%,理科重点班96%。理科第一排名全省75名,第二排名全省653名;文科第一和第二全省排名1000多名。然而就在三年前,这些学生的中考成绩并非都很理想,四人中有三个都是合肥城区五千名以后的学生。他们实现“逆袭”的原因何在?6月25日,记者来到工大附中,对这几位学生进行了采访。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在工大附中收获成果的吧。
我是工大附中的“脑残粉”
学生姓名:方艺珺高考成绩:673分(理科全省75名)三年前中考747分,合肥市排名691名
“能考到这个成绩还是很开心的。”方艺珺说道。这个身穿印有“工大附中”字样蓝色T恤的女孩,面露笑容。
三年前的中考,方艺珺本可以去第一批次的高中,最终却选择了工大附中。“我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在工大附中。这里离家比较近。”方艺珺说,她在这里待了十多年,校园里到处都是自己的回忆,“听说今天有采访,我特意穿了这件T恤。我可以说是工附的‘脑残粉’了。”
方艺珺特意提到她的“男神”——化学特级教师赵丰。每到下课时间,赵老师的办公室都挤满了问问题的学生,“老师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嗓子几乎说不出话来,但是仍然哑着嗓子给我们讲题目。而且他脾气很好,总是很耐心地讲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我们听懂为止。”带他们这一届的时候,赵老师50多岁,身体不是很好。这三年间,他本来可以中途退休,但是由于舍不得工大附中的孩子们,想陪他们走到最后,赵老师直到今年才退休。
同样一直陪伴着方艺珺的,还有校工何师傅。学校内的花花草草全由何师傅负责,电、灯、玻璃和门窗等,也都是由他修理。在同学们心里,何师傅是一个“全能”的人,而他又像是同学们的亲人。“他陪伴了我们三年。我们每次去车库取车,下晚自习九点多钟了,他也会等在那里帮我们打开车库。”方艺珺的同学陈祉琪说。方艺珺则感慨道:“他陪伴了你们三年,却陪伴了我十多年。我小学的时候他就在这里当校工,我是他一路看着长大的。”
文理兼修实乃真正“学霸”
学生姓名:洪济平高考成绩:644分(理科全省653名)三年前中考710分,合肥市排名5376名
采访当天,洪济平正在外旅游。在采访过程中,方艺珺再三强调,“他真的是个学霸,真的。”据方艺珺介绍,洪济平是典型的文理兼修,“当时他选择理科后,很多文科老师还挺‘不高兴’的。”
文理分科的时候,洪济平确实纠结了很久。他的母亲并不太赞同孩子选择文科,但是,“我的兴趣在文科。”洪济平说。除了母亲之外,历史老师刘莉娟也帮洪济平详细分析了文理科的区别。“他们跟我强调了文科学习中数学的重要性,但是我的数学不是很强,而且文综的优势不会像理综那么大。”在综合了老师和家长的建议之后,洪济平决定暂时放下自己的兴趣。
但实际上,尽管洪济平选择了理科,他还是没有完全抛弃文科课程的学习。“文理分科之后,他还经常做一些文科的题目。”方艺珺“爆料”道。陈祉琪随即补充道,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的时候,洪济平的文科成绩居然比她这个文科生还要好。
受文理分科的影响,洪济平那段时间有些浮躁,成绩也不是很稳定,尤其是化学单科的成绩排名波动较大。多亏化学老师赵丰老师指出来这个问题,并让他慢慢调整心态,安心学习。“我很感谢赵老师。”
“工大附中的学生不多,高三就7个班,总共就300多人,一个学期下来,大家彼此之间就都熟悉了。”洪济平告诉记者,“和其他学校不一样,工大附中整个学校都是一个大家庭。”
成功要素“自主自信自强”
学生姓名:陈祉琪高考成绩:597分(文科全省1038名)三年前中考701分,合肥市排名6717名
高一的时候,陈祉琪被分在名师班。班里大部分学生都倾向于学理科,甚至班主任也一直劝她选择理科。但是由于个人喜好,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文科,并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全校文科第一的好成绩。陈祉琪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三点要素:一是自主,二是自信,三是自强。
自主这一点得益于爸爸,他是个理科出身的“学霸”,“从小学到高一,我的家庭作业都是父母陪着我一起完成的。”时间一长,陈祉琪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她直言:“初中的时候学习还好,高中的时候我就有点力不从心了。”直到某天,八道物理题中陈祉琪只做对一道,听了爸爸的讲解后,她还是只做对了四道。爸爸当时劝她去学文科,并且从那以后,不再帮她修改作业,“他让我慢慢学会自主地学习。然后我慢慢发现自己多思考才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
自信源自一次月考的惊喜。文理分科前,陈祉琪在班里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甚至一度有些怀疑自己,但意外的是分班后的第一次月考,陈祉琪考了全班第二名。“从那以后,我就慢慢有了自信。”
陈祉琪的成功还离不开自强——她认为就是坚持不懈。原来,英语是陈祉琪的一项“短板”,但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陈祉琪一直脚踏实地地进步着。高考126分的成绩,虽然谈不上“大神”,但对于她来说,这是两年来点滴积累的结果,也是英语老师肖树萍的心血。
兴趣和选择帮助他“逆袭”
学生姓名:黄志远高考成绩:594分(文科全省1166名)三年前中考693分,合肥市排名7836名
“中考成绩693分,应该是我初中阶段考得最差的一次。当时也被分在了普通班级,起点也比较低。”提到自己的中考成绩,黄志远很不满意。
从中考全市近8000名到高考全省文科1166名,黄志远的突破有目共睹,而他自己将这些归因于兴趣和选择。
黄志远有段时间想去军事类院校,但是他的理科成绩却不太理想。“物理考得最差的一次是24分,第二差是26分。”黄志远说,那时正好学校也分文理科对学生成绩进行了排名,他的理科排名几乎只有200名;相反文科排到了20名,“直接去掉了个0。”
其实,黄志远本身还是比较喜欢看文科类书籍,但是在文理分科的时候,他并没有遵循自己的内心和兴趣,加上父母一直支持他选理科,所以预填志愿他选择了理科。不过最后,在班主任和政治老师王丽的开导劝说下,黄志远选择了文科。“如果当时坚持选理科,最多是个二本。选择很重要,尤其选择一定要视自己的兴趣而定。”说到这里,黄志远有些庆幸。
分班以后,新的班主任王燕老师教数学,黄志远在她的帮助下成绩逐步上升。“各科都考到了我预期的分数。我只需要将它们完美地发挥出来就好,不给自己太多压力。”黄志远说,“这一点工大附中给了我很大帮助。”工大附中的环境相对宽松,学校在文体活动方面也组织得比较多,而宽松的学习氛围对于他高三紧张的学习生活十分重要。
袁梅葛婧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张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