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培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发布日期: 2020年07月05日 08:47

自2003年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以来,本专业始终立足“发展创新型教育,建设教学科研型大学”为办学宗旨;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重视学生的实践训练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知识更新与综合素质培养;极力把本专业打造为中原经济圈内的培养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创新源头。

1、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

/henu/mu_phye/__local/B/C1/23/9B06FDAC96AE452C77AD6F59E50_BD89162D_629C.jpg

1.1 学制与学位设置合理

实行弹性学制,学制4年,毕业总学分159分,学生可在规定的3-7年内完成学业;符合河南大学《学位条例》规定的本科毕业生准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1.2 培养目标明确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技术、微电子学、微机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电子信息类问题的能力,能在电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电路虚拟仿真、通讯等行业领域内从事产品开发与应用、科研和教学等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1.3专业设置高标准、严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微电子学和电子电路两个方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与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工艺与设计、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单片机等方面相关实验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和具备在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应用电路系统设计和测试、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等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微电子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的科学研究、测试和应用开发的专业素质。

1.4课程体系完善

本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重点突出了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电子技术两个专业方向,除有公共基础课外,此外还包括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必修课、实验课和专业任选课。

专业基础平台: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程序设计等11门课程;

专业核心课: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硬件描述语言与FPGA设计

专业选修: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工艺设计、电子电路CAD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开发、固体物理、通信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FPGA技术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33门。

2、师资力量

电子信息工科学与技术系共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校特聘教授、教授、副教授共9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梯队合理。专任教师校源丰富,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河南大学等院校。学缘结构合理。

3、教学和科研方面

3.1获奖和荣誉

3位教师获得河南省讲课大赛二等奖或以上;1个省级教学团队;2位教师获得“开封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4人次获得“河南大学教学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称号;1位教师获得河南大学教学成果奖;6位教师获得“河南大学教学质量特等奖和一等奖”10余次。主持2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0余项校级教改项目;发表教改论文16余篇;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

3.2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

/henu/mu_phye/__local/C/DE/C2/DF4E04B99780AAC2B680E400F1E_F82B499D_9D4A.jpg

3.3教学效果

本专业教学主要是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素质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努力提高教学水平。长期以来通过经常、定期举办教研活动,教师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制定科学、公平、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3.4科研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项目包括省自然基金、科技攻关、产学研项目、横向课题十余项。科研成果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出版教材共5部。发表SCI 50余篇。

4、专业实验室及设备

实验室有嵌入式原理与开发、电子电路CAD、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基础、光电等实验室外,还有集成电路、微机电实验室、电子电路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室。

嵌入式实验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验

其中新成立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如下:

/henu/mu_phye/__local/3/7A/EB/8AC6D60C39212C7ECA10DE38CE0_D5886726_72B2.jpg

5、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发展方向之一是微电子学,该方向注重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培养。2016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教高[2016]1号文件就突显了对集成电路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因此我国要发展电子技术、集成电路等电子产业需要大量人才。

5.1 高端技术专家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科技人员较少,表现之一是在对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部门人才所占比例偏低。未来几年随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壮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的紧缺人才,也是今后各企业争相抢夺的资源。本专业将在未来多年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多开展利于学生创新性的竞赛和活动,重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发展。

5.2 集成电路生产和设计的人才需求

集成电路是目前国家规划的要大力发展的产业,因为我国的集成电路设计跟外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集成电路方面的人才还是很缺的。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集成电路的发展会很快,前景被普遍看好.;未来几年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较大。

5.3 新兴领域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

微电子、通讯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10年内将持续走俏。特别是在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移动通信、电子消费品生产方面,以及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网络通信、网络保密研究、可视电话、图像传输、军事通信等领域,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行情十分看好。

/henu/mu_phye/__local/F/36/73/0AC7F500F13DAB24E20A90DD625_BB6B4F3F_FF31.png

6、学生就业

依近六年电子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统计:2012届毕业生92人,就业率:89.2%;2013届毕业生90人,就业率:91.1%;2014届毕业生72人,就业率:88.3%;2015届毕业生64人,就业率:87.6%;2016届毕业生78人,就业率:89.6%;2017届毕业生91人,就业率:92.3%。

依据本专业2013-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去了华为、中兴、富士康、上海广达、美国TI等公司和企事业单位,25%左右的学生直接读研,其总体就业情况如下。

6.1 就业岗位取向

本专业近十年每届学生,约89%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取向有:电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学、电子产品设计及营销、维护等。伴随市场需求和近十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有通信方向、微电子方向、多媒体方向、电源方向、射频和微波电路方向和软件、设备、版图设计、PCB板设计等工程师方向。

6.2就业前景

本专业是前沿学科,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为此电子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

6.3考研方面

/henu/mu_phye/__local/A/7F/F0/E68F431E6EFE3E89A0A634DFCC8_3E6A33E1_4C07.png

本专业持续多年的考研人数比例在25-48%。其中有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985、211知名高校及一些微电子研究所。

7、大学生实践及创新创业

本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省级及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20余项。本专业准备开设的APP与Inventor、创新技法概论及通识课等课程来拓宽学生视野,鼓励进行学生创新创业可科研活动,增强与将来就业的企事业单位无缝接轨,鼓励学生参加省级或国家级举办的电子类竞赛。例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蓝桥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已取得诸多奖项。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等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服务。

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

部分竞赛获奖及专利获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