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美文

河大故事|统战源起六号楼

作者:李龙国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已访问:责任编辑:马洁

一座建筑,一段历史。

建筑因岁月雕蚀更显沧桑,其承载的历史愈加永恒;历史因岁月洗礼更显厚重,其附着的建筑愈加古朴。河南大学六号楼,因李大钊在此的一次演讲,成为了河南大学乃至河南统一战线的一座里程碑式建筑。

中西合璧六号楼

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中轴线南部东侧,有一座既古朴典雅又现代时尚的白色小楼,这就是让无数河大学子心心念念的“六号楼”,它也是河南大学最早的一座近代建筑。

六号楼自1919年建成后成为当时预校的主要活动场所

六号楼,又称博文楼,始建于1915年,耗时4年,于1919年落成。据老校友回忆,时任校长李敬斋在密歇根大学所学的是建筑工程专业,先生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因此六号楼就建成了一座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因为它建在后来中州大学规划草图六号位的位置上,故称为六号楼。

六号楼建筑面积2122.92平方米,平面布局呈倒“T”字形,中间四层、两翼三层,基层灰泥粉刷,二层以上为青砖墙,采用一顺一丁做法,南面入口有平台直通二层。在主体三层,设计者巧妙地设置了一排拱券柱廊,外围花瓶型木质栏杆。中部四层屋顶为悬山灰瓦坡顶,桁檩出梢部分在刚建成时被全部封砌,呈三层阶梯状。其后在修缮时增加朱红色博风,博风板上做木雕装饰,未设悬鱼。正脊两端设鸱尾,垂脊末端有咧脚撺头,上部置仙人,后有龙、凤、狮、天马、海马5个脊兽。檐底简化斗拱与三层券廊相结合。东西两翼屋顶则选用四坡形式,檐底与山墙相接处用硬山做法。

六号楼建成后,是当时预校教学、实验、科研中心以及举办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之后,《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河南大学出版社、《史学月刊》编辑部、建筑设计研究所、科举制实物展览馆、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等先后入驻,在这里进行图书史籍展示、信息传递、编辑出版、教学、科学研究等,六号楼成为了河大学子对母校最深的记忆。

统战起源开新篇

六号楼是河南大学统战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座建筑,它见证了战争岁月里河南青年的革命热情。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河大学子在六号楼前集会,积极声援北京的革命运动。

1924年10月,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将所辖各部改编为国民军,并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中国共产党最初对这次政变持否定态度。随着革命形势发展,中共中央逐渐改变看法,认为“国民军乃是由直系军阀中蜕化出来的一部分较进步、较接近民众的军事势力”,为此确定了同国民军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

在贯彻这一方针过程中,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党组织把胡景翼治下的河南作为工作重点,力图在河南“造就广州一样的形势”,成为北方革命的一个中心地区。1924年、1925年,李大钊两次亲赴河南省会开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对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在河南的形成及巩固、开创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工作的新局面、推动河南工农运动发展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5年李大钊第二次来开封期间,专门听取了中共豫陕区委书记王若飞关于党在河南工作的情况汇报,出席了开封各学校及民众团体为他举办的欢迎大会。8月初,李大钊在河南大学六号楼三楼小礼堂,向开封各校学生代表作了题为《大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史》的演讲,揭示了帝国主义及其对外侵略扩张的本质,进而通过描述帝国主义侵华史,分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特点是与中国的反革命势力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尊重民权,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三大口号,强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都起来”“大家都参加这种运动”,即建立广泛统一战线,唯有此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雷火》登载的《大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史》

李大钊演讲的内容由当时中州大学学生马员生记录并发表在开封第一师范学校进步青年社团主办的《雷火》周刊上。

李大钊在六号楼的演讲,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文献,对河南乃至全国开展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工作意义重大,这次演讲也正式拉开了河南大学统一战线工作的序幕。为了纪念这次演讲,河南大学建校90周年时在六号楼前立李大钊塑像一尊。

风雨同舟跟党走

今年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明确提出100周年,恰逢河南大学建校110周年,学校统一战线也走过了97个春秋。

一路走来,河南大学统一战线因党而生、为党服务、伴党而行、助党而兴,为学校建设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六号楼作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学校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河大师生满怀革命理想,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1947年3月,以河南大学经济系教授王毅斋为代表的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在开封秘密成立民盟河南省地下支部,开创了河南省民主党派工作的先河。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河南大学统一战线由地下转为公开,为河南高校举旗领航。1950年8月,中共河南大学委员会制定了《校党委关于学校内部统一战线工作的几点意见》,这是全省高校统一战线第一个制度性文件。1951年10月,民盟河南大学区分部正式成立;1953年3月,民革河南大学小组成立,河南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1959年7月,河南大学设立党委统战部,这是全省高校第一个独立的统战工作机构。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河南大学统一战线建章立制、成立组织,快速发展。1979年,河南大学九三学社基层组织恢复活动;1984年5月,河南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1993年10月,民建河南大学小组成立……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等6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台联、侨联、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等4个统战团体。

六号楼已成为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大学统一战线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学校统战工作按照“不忘初心、维护核心、服务中心、凝聚人心”的总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机制,突出团结引领,强化自身建设,大统战理念深入人心,大统战工作格局逐步形成。以宋纯鹏、王学路、傅声雷、张立新、张治军、杜祖亮、王立群等一批科学家、学者为代表的优秀党外代表人士,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疫情防控、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科技强省战略贡献了重要力量。

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六号楼始终是河南大学赓续革命传统的红色地标和传承河大精神的鲜明符号。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在这里做学术演讲,现代作家姚雪垠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孤坟》也是在这里诞生。

一位省委相关领导同志参观六号楼时感叹道:“李大钊同志将主要精力贯注于党的统战事业,深入师生中开展统战宣传,传播革命真理,他在六号楼的演讲如星星之火点燃了青年学子的革命热情,让河南的统一战线工作很快成为燎原之势,先生之风令人感佩。”

六号楼前的李大钊雕塑

今天,当我们站在李大钊塑像旁,凝望典雅的六号楼时,仿佛能听到那慷慨激昂的演讲,仍能感受到这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争取革命力量,建立广泛爱国统一战线而奔走呼号、上下求索的满腔赤诚。

责任编辑:曹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