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河南大学“至善”青年人文社科学术沙龙第三期在金明校区行政楼208室举行。沙龙以“做真研究,做好研究——学术研究的使命与反思”为主题,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滕珺作为主讲嘉宾,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张璟慧教授、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鹏飞教授,以及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杨捷教授、王晋教授作为与谈嘉宾参与,教育学部及学校其他院系师生参会。学术沙龙由教育学部臧玲玲副教授主持。
主讲环节,滕珺首先以自身的学习与成长为例阐述了研究的起点,即真读书、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是所有研究的基础。随后,她阐述“从做中学”的研究过程,并以自身参与实地调研的经历详细阐述了唯有扎根中国实际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真研究。同时,她强调,在人文社科领域,研究不仅需要坚实的事实基础,更需要构建意义,才能做出有生命力的好研究。最后,她用“基于事实、寻求真理、严肃认真”总结了学术研究的核心要素和基本过程,这样才能推动教育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与谈环节,张璟慧指出,国际化教育不仅要求对课程、教材、语言的全面理解,还须精准把握思维模式的培养。王鹏飞提出,人文社科研究应聚焦于新的研究视野和时代需求,坚持“中国化、现代化”的立场。杨捷认为,思考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在阅读时重要的是要进行独立思考而非盲目接受。王晋指出,研究者不仅要具备面向现实的理性思维,还应拥有学科规范意识、现实批判能力等。
讨论环节,教育学部段晓明教授认为,比较教育学者要学会讲述中国故事,包括讲哪些中国故事、采取何种方法以及怎样才能讲好。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范艳花副教授从自身研究经历出发,提出西方的教学方式如何能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我国的教育环境,实现真正的本土化落地。教育学部王为民教授指出本土化教育理论的缺失是当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讨论了传播本土化教育理论的重要性。滕珺对各位发言人的分享和提问进行了逐一回应。
臧玲玲对本场沙龙做总结。她指出,滕珺结合自身研究和成长经历带来的分享对于我们深入思考学术研究的使命,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如何做真研究、做好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位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学术观点的相互启发体现了学科交叉和融合的重要性。
最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向滕珺赠送了“至善”青年人文社会科学沙龙纪念品。
河南大学“至善”青年人文社科学术沙龙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邀请国内外知名青年学者来我校开展系列讲学活动,旨在推进人文社科领域青年学者间的视域融合与交流互鉴。第三期由教育学部承办,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做真研究,做好研究——学术研究的使命与反思”进行了深度而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