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杨宏鹏:躬耕润竹,笃行不怠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1-19 [来源]: [浏览次数]:

近日,河南省总工会与河南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2023年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获奖情况的通报》,我校美术学院杨宏鹏老师获得了三等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杨宏鹏老师的故事。

杨宏鹏,男,河南固始人,中共党员,现为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目前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厅级项目十余项,在“人民网”“中国文艺评论网”“学习强国”等各种国家重点新闻网络平台上发表文艺评论20余篇。主编“轻松读艺术丛书”二辑八本(2014、2015年分别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丹青锦囊”系列图书六本(2015年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参撰《艺术美学》《陶钧文思澡雪精神—李明陶瓷雕塑鉴赏》《设计美学》等教材。现主持在研项目2022年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河南茶文化整合传播研究”,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艺术‘微传播’语境下美育拓展与实施路径研究”。

妙趣横生、旁征博引的教学课堂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化教于心的教学理念是杨老师一贯的坚持,他总是能够将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抽象复杂的概念与具体生动的事例相结合,让知识如同春雨,悄无声息地融入学生的心灵之中。

充满活力,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是杨老师课堂一贯的特色。一位学生曾这样评价杨老师的课堂:“听杨老师上课就像听评书一样,很有意思,一点也不枯燥。”艺术美学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晦涩难懂,杨老师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加以改进,采取“情景投入”式教学方法,用他声情并茂的讲述方式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令学生全身心投入并翱翔于美学知识的海洋中,不仅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美学基础,更激发起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除此之外,杨老师在上课时充满自信,活力澎湃,讲到兴奋时甚至会手舞足蹈,讲到动情处亦会动情感伤;在杨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授下,知识不仅易懂并且有趣,听他的课无疑是一种享受,会不自觉的被感染,被打动。

丰富多元,包罗万象的课堂内容是杨老师教学一贯的风格,杨老师学识渊博,在课堂上不仅教授艺术类的专业知识,还引用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相关知识作为艺术的补充,用广博的学识和开阔的学术视野为学生打开一扇扇通往新世界的窗户。杨老师将美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这种多维度、全方面的授课方式不仅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而且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令学生每次上课都收获满满。这也践行了他个人的教学效果追求——浅者不觉其深,深者不觉其浅。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的学术态度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智者应常思进取,不断学习。杨老师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专业知识上均保持着谦逊的学习态度与无尽的好奇心与渴求欲,这使他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素养,而且对哲学、美学、文学、传播学、影视艺术等多方面都颇有研究。“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杨老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追求新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会议,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提高、拓展自身。

他时常教导学生要多读,不仅要看专业书籍,还要看经典名著。经典作品蕴含着更广大的世界,更深邃的哲理内涵,是一座富饶的智慧矿山。杨老师认为通过阅读经典,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更能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心灵得到洗涤和净化。尤其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需要通过经典文学名著的阅读,提升其语言感受与表达能能。

知识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不仅要有输入,更要有输出,杨老师除了要求学生要多看多读之外,还要多思多写。正所谓“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念口生”;在寒暑假,为了让他的研究生们“保持手感”,他以身作则,同学生们一起,坚持每三天写作至少1000字,每三天一周期将进度截图晒在师门群里,多个寒暑假实终坚持这一做法,从未间断。他的研究生们也因此收益良多,多次在国内研究们论文比赛与研究生学术论坛上斩获殊荣。

坚守奉献、弦歌不辍的育人之心

教师是校园里莘莘学子的引路人,是点亮未来的筑梦者,“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为师者应当心怀大爱,将师者情怀贯穿育人始终,心如止水,潜心育人,扎根教育,用智慧的羽翼扇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驶的更快、更高、更远。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杨老师始终牢记教师的初心使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尽自己所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杨老师面对性格各异、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精心设计培养方案,引导他们找到自身的兴趣所在。

翰•杜威曾说过:“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给与学生知识,更在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社会情感。”作为一名教师,教书和育人是分不开的,杨老师不仅是传递知识火炬的使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用心指导学生的日常写作,更是把学生的成长当作自己的责任,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如何面对生活的困难,如何在是非、曲折、善恶、得失面前坚守本心。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这是论者评议《小王子》时道出的一句名言,这本书也是杨老师最喜欢的一本童话故事书。这本书正是他所推崇的那种“浅者不觉其深,深者不觉其浅”的顶级名著。成为一束光,点亮一个人,对学生而言,星星是向导,不论迷惘或是疑惑、不论是失措或是惊慌、不论是喜悦或是兴奋、只要我们仰望星空,看到闪闪发亮的星星,它璀璨的光照耀着我们,会令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力量。从教以来,杨老师始终心系教育,坚持以点滴之爱浇灌学生的心灵,以星星之火点亮人生道路,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星点亮另一颗星。我们期待河南大学有更多秉持这一理念的好老师,期待河大的星河更加璀璨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