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17日,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2024年度学术报告会在郑州校区召开。
12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及实验室青年学者和博士生在郑州校区举行学术报告和学术沙龙。清华大学郭偲悦副教授进行了中国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的学术分享,河南大学杨东阳副教授汇报了人为碳排放降尺度模拟与CO2浓度插值研究进展,赵丹阳副教授汇报了结构-能动性视角下县域能源转型的过程、机制和路径研究进展。现场青年学者及博士生就模型方法构建、应用的细节进行热烈讨论。
12月17日上午,实验室执行主任苗长虹主持召开2024年度学术报告会。会议邀请了国家级青年人才、清华大学张达副教授出席,清华大学郭偲悦副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碳中和监测与评估中心仲峻霆、郭立峰专家及实验室多位学术骨干作报告,来自中国气象科学院、清华大学和我校实验室师生4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苗长虹主任简要介绍了实验室2024年的进展情况。他表示,实验室全体成员瞄准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在科学研究、技术突破、团队建设、人才队伍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服务国家和地方决策能力逐步提升。
实验室主任张小曳院士简要介绍了实验室在聚焦中国和河南碳中和最优路径和碳源汇监测评估等研究的开展情况,同时鼓励实验室成员要瞄准“双碳”战略,集聚优势学术力量,形成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方向,聚焦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为国家和河南省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咨询和学科持续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报告会围绕碳信用、碳监测评估技术与方法、气候变化经济学模型构建三个主题展开学术汇报和交流。清华大学张达副教授报告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碳信用质量的研究进展,河南大学卢鹤立教授报告了三维空间扩展对城市光伏潜力的影响,董冠鹏教授报告了其团队在极端高温的经济效应探测方面的研究进展,魏巍汇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多区域多产业DSGE模拟系统开发进展,吴乐英汇报了碳中和目标下河南省能源经济转型路径模拟研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仲峻霆汇报了以观测约束的碳排放为起点构建河南省未来排放情景的工作进展,郭立峰汇报了兰考县公里尺度碳源汇同化反演方法。最后,与会专家对后续研究工作进行讨论。
河南大学“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是由河南大学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于2022年联合创建的新型实验室,主要开展气候变化及其效应、碳源汇监测模拟、碳中和路径、降碳减污、城乡绿色转型、绿色低碳地理工程应用等研究。本次会议是实验室2024年度的学术交流总结会议。立足新的起点,面向新的征程,实验室将接续奋斗,昂扬奋进,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