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河南大学“至善”青年人文社科学术沙龙第一期举办

作者:人文社科研究院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马洁

12月1日,河南大学“至善”青年人文社科学术沙龙第一期在文学院A209会议室举行。会议以“学术研究的准备工作”为主题,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庆祥作为主讲嘉宾,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杨萌芽出席会议,文学院武新军、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周靖、历史文化学院艾仁贵等中青年学者参与会谈,人文社科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及院系青年教师参会。会议由文学院副院长杨波主持。

主讲嘉宾杨庆祥教授以路遥的小说《人生》为例,阐释其把乡土世界作为理解中国的钥匙,并藉以分析民族文化之根与社会流动性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他着重强调历史语境对于文学创作与研究的重要意义,详细分析了不同文学现象背后的时代情绪以及所反映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社会现实。他以自身对于“80后”一代的长期关注与深度思考,对青年学者学术研究的准备工作给出三点建议:一是要保持对现实世界的敏感性,二是要有勇于直面学术难题的勇气,三是要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学术生态中不断完善自我,达到理想的学术境界。

与谈环节,武新军教授高度评价了杨庆祥教授的分享,他认为做研究应该时刻关注作品与历史的互动关系,从学者内心需求与社会历史的共鸣处出发,培养学术写作的内驱力,并把学者个人的体验与历史中国、当下中国相联系。艾仁贵教授认为,青年学者要树立正确的现实观和历史观,要深刻认识到学问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周靖教授从流动性这一概念出发,认为哲学和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哲学不仅要关注抽象的普遍性,更要关注具体的历史现实。

自由发言环节,教育学部吴洪富教授针对青年一代身份意识问题出发,从国别教育、地方教育、大学现状等方面分享了自己对于当下教育现状的思考;文学院青年学者侯春林认为工人和农民两类形象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建构、共和国政治经济改革软着陆均作出了卓越贡献;文学院青年学者薛蒙从空间认知与代际认知的角度出发,就研究当代文学时的注意事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杨庆祥教授对发言人的分享和提问进行了一一回应。

校党委副书记杨萌芽对杨庆祥教授的精彩分享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为其颁发了“至善”青年人文社科学术沙龙纪念章。在总结发言中,他强调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必须走自主创新道路,必须走真正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河南大学“至善”青年人文社科学术沙龙正是我校文科振兴的重要创新举措之一。我校人文社会学科拥有优良的学术传统,曾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者,为我校文科留下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宝贵财富。当前,青年学者应以“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的精神,接续我校人文社科的文脉传承,这也是学校打造“至善”青年人文社科学术沙龙的初衷。我校通过“至善”青年人文社科学术沙龙,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定期汇聚国内外、校内外人文社科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开展学术交叉、思想交融、碰撞火花的科研活动,为青年学者的迅速成长提供崭新的科研平台。最后,他强调我校青年学者要积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勇于面对时代挑战,积极回应现实问题,致力于做出大学问和真学问,形成河南大学追求卓越、不断精进的学术生态和大学文化。

据悉,河南大学“至善”青年人文社科学术沙龙由人文社科研究院主办,由二级学院或科研机构承办,沙龙以培养青年学术人才和团队为主线,坚持学科交叉、协同创新,鼓励跨学科青年学者共同参与,旨在创新文科科研组织形式,提升我校青年人才培育质量,为新文科建设创造良好学术土壤和科研氛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