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集

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河南大学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刘匡宇   来自:原创 来源: 已访问:责任编辑:刘春霞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在河南大学百年厚重历史长河中,范文澜、冯友兰、嵇文甫、任访秋、党鸿辛等名家巨匠有如河大浩瀚学术天空中闪耀的灿烂繁星,他们折射出河大“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理想境界,践行着河大“百折不挠,不事浮华”的精神。正是这样一位位究极天人,躬耕杏坛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书写着河大壮美诗篇中最辉煌的章节。

以战略性眼光规划师资建设

师资是大学的第一资源,河南大学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改革开放以后,更是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到了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

2006年,我校制定了《河南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解放思想、激活人才、内稳外引、注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规模和结构的全面优化;以素质建设为重点,推动队伍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激发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打造一大批在学术界较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培养更多的受学生喜爱、业务精良、具有良好教师风范和人格魅力的教学名师,为创建研究教学型综合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证。

为保证“十一五”规划的贯彻和落实,学校制定了多项具体措施,并成立了高层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及时解决建设中的实际问题。通过2004年启动的“立体人才建设工程“,我校的师资力量由以往的点线式发展演进成为包括院士、黄河学者、特聘教授和优秀学术群体、学术骨干在内的“厚基础、多层次、全方位、宝塔形”的立体式高层次人才格局,为今后我校在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超常规策略构建引进体系

近年来,为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观念,敞开大门面向全国延揽名师,招贤纳士,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方式,建立人才汇集机制,科学构筑人才高地,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学校现有院士11人(含双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等50余人,省特聘教授13人,黄河学者14人,省优秀专家、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高校骨干教师等200余人。

学校改革、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管理的模式,在继续大力实行优惠的引进政策的同时,逐渐推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方式,拓宽人才培养、引进的渠道。除了依据有关政策解决两地分居的配偶工作问题,建立校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学校还独具特色地为50余名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配备私人保健医生,并且提供免费体检和医疗。这些闪耀着人本理念的政策措施,体现了全校师生对于受聘的院士、省特聘教授以及黄河学者等高层次人才的关爱与希冀,也是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各项工作中的良好外部保障。

以创新型模式构建培养体系

内外并重,立体发展。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学校同样注重现有师资力量的挖掘和培养。关爱和在接受采访时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们开始了与国外友好大学或机构的双边合作。多年来,学校向国外派出了几百名学生和教师,他们回校后,都成了教学和科研骨干,许多成为院系或学校领导人。”近年来,这种势头有增无减。首先,学校鼓励青年教师“拜名师,访名校”,到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进修和学习;或以“联合培养”的方式,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在职攻读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2005年,河南大学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签订合作协议,在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展开了广泛合作。

同时,学校把选拔学术骨干、组建优秀学术群体制度化、规模化、规范化。以植物学群体为例,自1997年获得学校培养资助以来,在群体牵头人宋纯鹏教授的带领下,他们聘请兼职院士1人,省校特聘教授2人,而原有人员无一人外流,并分别获批植物学博士点和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以再分配改革构建价值体系

学校率先在全省高校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出了目标责任制管理办法,努力实现教师队伍“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走得动”的良性循环。

一方面,学校提高了教师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努力完善包含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的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与此同时,学校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收入水平,校内分配政策更加注重实绩,加大了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和关键岗位、优秀人才倾斜,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据统计,学校每年用于教师的津贴比例占津贴总额的80%以上,加上科研奖励津贴,高层次人才的收入更高。近年来,学校教师被SCI、EI收录的文章数量不断增加,获取的科研经费大幅度上升,定向、委培博士返校率在95%以上。

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春风激荡,在新世纪里向着全国高水平大学目标稳步迈进的河南大学,需要更多“党鸿辛”、“宋纯鹏”式的学者涌现,需要学校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性眼光和一以贯之的政策制度,为师资力量的立体开发提供支持和保障,从而为学校在更高层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