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
上好思政党史课要做到“三结合”
日期: 2021-03-25 作者: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嘉尧 点击量: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高校思政课实现立德树人的“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蓝图伟业,需要广大青年为之接续奋斗,“青年兴则国家兴”。河南大学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作为重要意识形态阵地,始终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史作为重要教材。上好思政党史课,我们应当做到“三结合”,让党史教育的效果“入耳、入脑、入心”。
结合“新媒体、新平台”,讲好“鲜活”的党史课。
当今的青年已经习惯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接收知识。在党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当用新媒体对相关内容做好“装潢”,把党史原有的单纯的文字表述,转换成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进而增加对广大青年的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还要学会用“青年语言”来表达党史故事,拉近党史与广大青年的距离,把权威性和便捷性、公信力与亲和力有机结合,进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除了新媒体,我们还要通过新平台来开展党史教育。党史教育除了思政课堂这个主渠道之外,还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新平台。河南大学一直将课程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的有力抓手,音乐学院的《歌声中的党史》,新传院的音乐剧《星空》,在疫情防控期间,临床医学、中医学、生命科学学科也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思政内容。在此次党史教育中,我们也要将党史内容和不同学科融合,形成具有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同学一致认可并接受的“新型党史课”,通过“鲜活”新平台培养传承红色基因的新青年。
结合“身边人、身边事”,讲好“亲切”的党史课。
我们在党史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讲好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也要讲好“身边的党史”,用“身边人、身边事”,让受教育者感同身受。面对河南大学的学子,我们可以充分发掘河南大学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尤其是发生在河南大学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爱国主义运动史、抗日流亡办学史等。让河南大学学子看到百年党史在这所百年名校留下的深刻印记,让学生明白,党史就在身边,就在自己此刻置身的校园之中,这种“沉浸”式的教育方式会事半功倍。
同时,作为河南省的高校,我们还要充分发掘河南这个“红色大省”的党史资源。河南大学已经就“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并将红色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此次党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找更多的红色回忆,提炼红色精神。让广大学子“亲切”的看到自己家乡的党史、脚下这片土地的红色故事,进而激发投身家乡建设的豪情壮志,实现未来河南省的高质量发展。
结合“新成就、新发展”,讲好“自信”的党史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们战胜了疫情的同时,保持经济正增长,实现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这些都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道路的底气和自信。思政课在讲授“新成就、新发展”的时候,必须要让广大学子清楚,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接续奋斗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初心与使命的彰显。
因此,在党史教育中,要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中国与当今的中国进行比较分析,从落后到富裕,从任人凌辱到自强不息,通过讲“不同”进而形成同学们的“认同”。除了要讲好党史的故事,还必须让广大青年深刻理解故事背后的理论逻辑。尤其是要讲好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问题的智慧与方法,让广大青年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通过党史教育,让青年们回首“漫漫来时路”,看到“当下日子甜”,奋斗“未来富强梦”,做到总书记所强调的“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用青春梦激荡中国梦,开创中国共产党新百年的辉煌。
作者简介:刘嘉尧,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河南省青年理论宣讲专家,河南省委讲师团成员,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