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翔
电子邮箱E-mail: kaixiangp@qq.com
彭凯翔,男,汉,1978年9月生,江西宁都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校聘教授。研究领域:目前兴趣为反思经济长期变迁过程与市场制度的演化,并进行定量分析——侧重于明清以后中国的物价、金融和市场体系变迁研究。教学活动:曾教授初级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统计软件应用、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和中国市场史等课程。
学历背景:2002年9月-2005年7月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发展经济学方向,博士肄业;1999年9月-2002年7月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1995年9月-1999年7月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注册会计师专业,学士。
主要论著:《从交易到市场——传统中国民间经济脉络试探》,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图表与勘误:/henu/mu_econ/Lunwen/68/2.shtml);《人口增长下的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由史志宏研究员的清代农业产出测算谈起》,《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年07期;《历史视野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近年中国经济史之计量研究综述》,《经济研究》,2015年第5期;“Money supply and the price mechanism: the interaction of money, prices and wages in Beijing in the long nineteenth century”, A History of Market Performance, Routledge, 2015/3;《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经济研究》,2014年第9期;《近代北京价格与工资的变迁: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Rationality, Market and Rural Credit: Case of Fude Association”,discussion paper, 2012 ASIAN HISTORICAL ECONOMICS CONFERENCE;“近代北京的劳动力市场——反思‘二元经济论’”,讨论稿,提交日本东洋文库“现代中国经济讨论班”,2011;“历史GDP估算中的计价问题刍议”,《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04期;“传统中国经济张力的立体透视——评《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华亭-娄县地区GDP研究》”,《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权利、权力与不确定性——理论初探”,《新政治经济学评论》(16),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近代北京货币行用与价格变化管窥——兼读火神会账本(1835—1926)”,《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年03期;“評Sui-wai Cheung, The Price of Rice: Market Integration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新史學》第二十一卷 第一期,頁175-182,2010年3月;“近代中国农村借贷市场的机制”(彭凯翔、陈志武、袁为鹏),《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A research on China’s long-term rice prices (1644–2000) (Feng Lu, Kai xiang Peng),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Volume 1, Number 4, December, 2006;《清代以来的粮价:历史学的解释与再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我国长期米价研究(1644-2000)”(卢锋、彭凯翔),《经济学(季刊)》第四卷第二期;“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卢锋、彭凯翔),《经济学(季刊)》第一卷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