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霍腾飞:精益求精,笃学不倦
科研精神是推动科学进步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内心深处的信仰与追求。它代表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对真理的执着与坚守,对人类福祉的贡献与担当。在科研的道路上,无数科研工作者秉持这种精神,不畏艰难险阻,不断挑战自我,勇攀科学高峰。霍腾飞老师正是这样无数科研工作者的缩影,用勇气和担当书写着非凡篇章,成功申报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名称为《新基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驱动机理、动态演化及治理机制》。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霍腾飞老师的世界,聆听他对科研的独特理解,感受他的科研精神。
选题背景
当提及选题来源和灵感时,霍腾飞老师谈到,自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及数字中国战略提出以来,新基建在实际市场中的推进一直较为缓慢,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和效益。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新基建多主体的协同治理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治理机制作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效能、提高决策质量和推动各主体合作共赢的关键因素,对于增强多主体间的信任与合作意愿及实现高效协同治理至关重要。基于此,霍腾飞老师决定研究《新基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驱动机理、动态演化及治理机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探索治理机制的设计和治理手段的优化,更好地促进新基建项目的顺利推行,为实现数字中国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申报历程
最好的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申报历程即是如此。霍腾飞老师认为,选题阶段是其研究过程中的一个瓶颈。因为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研究方向中,努力寻找前沿性、价值性和可行性三者之间的平衡点,以确保选题既满足学术创新的要求,又具备深远的现实意义。在研究内容确定后,他还需要深入剖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反复推敲,构建出研究框架和计划,保证研究能够顺利进行。霍腾飞老师强调,关于申报书的撰写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这要求语言精炼、逻辑清晰,以便后续申报课题。纵观整个申报课题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不易,但霍腾飞老师认为,正是这些艰辛才更加坚定了他勇往直前的信念,也使他变得更加勇于尝试。
心得体会
科研是一段探索未知的旅程,每个人在这一过程中都是探险者。为了进一步发现自然规律和挖掘社会现象背后的真相,科研工作者往往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霍腾飞老师指出,首先,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面对不确定性的关键。其次,耐心和毅力也同样不可或缺。采访最后,霍腾飞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向大家分享了三条经验:第一,注重学术积累。平时要多阅读文献,多观察社会现象,深入思考,着重培养对于学术研究的敏感度。第二,关注社会热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学术研究者还需兼顾学术价值。第三,多跟专家同行进行交流。平常可以多听学术报告以及参加学术研讨会,拓宽沟通交流的渠道。
雄鹰展翅,未必飞越千山;燕雀啄泥,终成广厦万千!科研征途长远,既需开拓创新的胆识,也需水滴石穿的恒心。只有矢志不渝,心无旁骛,方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霍腾飞,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元光学者。研究方向为基础设施可持续建设与管理,新基建决策与治理,城乡建设低碳治理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河北省自科基金1项,河北省社科基金1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Energy Policy》《运筹与管理》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SI热点及高被引论文10余篇。
采访|金柏全
撰稿|王思佳 王钰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