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师大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师大

【立德树人•榜样】师生敬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

发布时间:2019-11-05

编者按:在117年光辉办学历程中,河北师范大学一代又一代教职员工胸怀天下、追求真理,呕心沥血、潜心育人,为国家培育了以邓颖超等为代表的革命家,以梁漱溟等为代表的学问家,以李树深等为代表的科学家,以王蒙等为代表的文艺家,以及以蔡振华等为代表的体育精英。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26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办社会主义大学提出新的要求,河北师范大学全校上下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深入展现我校在立德树人工作中涌现的典型人物、集体的先进事迹或工作案例,从今天开始,学校党委推出“立德树人”专栏,供广大师生交流学习。今天推出的是备受敬仰的中科院院士、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大业先生的先进事迹。

孙大业,细胞生物学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领域教学与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本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燕赵学者、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巨人计划领军人才、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北省政府参事等荣誉。曾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学会细胞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召集人;Cell Research、Plant Mol. Biol.、实验生物学报等编委。曾任北京大学、华南师大、南京师大等校生科院相关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漫漫求学路  虽远必行

孙大业于1937年7月25日出生在杭州。那是一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因为战争,年幼的他随同父母流离失所,辗转到了贵阳。1945年,抗战胜利,全家迁至江西宜春;1947年,10岁的孙大业才第一次与家人一起回到父亲温州永强乡下老家。他的父亲是中国旧社会典型的知识分子,满腹忧国忧民之情,渴望民族自强自立,经常给孩子讲述岳飞、文天祥、孙中山等古今名人的故事,循循善诱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长大报效祖国。父亲早年的教诲,对年幼的孙大业触动很大。1948年,父亲因病辞世,家庭陷入困顿,即使不断遭受各种挫折,孙大业依然发愤图强,在亲友和各方资助下坚持学业。

1955年从温州第二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受到农大多位名师熏陶,埋下了科学的种子,决心终身以他们为榜样,投身教学科研事业。1959年12月,孙大业大学毕业后来到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作为年轻教师,孙大业讲授农业基础课、遗传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多门课程。由于对科学研究有着浓厚兴趣,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在艰难条件下摸索开展科学研究。1967-1975年间长期在农村蹲点劳动,总结农民生产经验,进行科学试验,受到农民与当地政府欢迎。并于1974年开始在《遗传》《中国农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文章,成为文化大革命后较早的一批学术论文。

他出色的工作和突出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1981年,经选拔推荐,作为河北师范大学第一批派往国外的访问学者,孙大业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植物系进修。他的合作教授S.Roux是世界知名教授,植物光敏色素领域的权威。Roux教授给了他4个题目供他选择。其中两个是Roux教授研究方向的光敏色素,另外两个分别是向重力性和钙调素。面对这四个题目,孙大业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前两个题目是导师希望他选择的题目,因为导师是这个领域的权威,在他的指导下出成果快,也很容易,向重力性的课题需要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钙调素是刚刚出现的研究方向,该怎么办呢?选择哪个课题呢?导师在焦急地催促和等待。在这种非常矛盾的情况下,孙大业没有立即选题,因为当时我国的科学研究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很大,对国际上植物科学各领域缺乏了解,为了弄清楚这四个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状况及进展程度,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他没有开始做实验,而是详细查阅有关文献,听有关的课程和讲座。四个月后,他了解到我们国家的生物科学研究与国外差得太远了,许多研究领域都是空白,作为一名中国学者,他心里暗自许下目标:“国家出钱送我到国外深造,我必须学有所成,我要填补国内这些领域的空白,回报自己的祖国和学校。”为了国家在科学研究前沿领域能够有长远发展,孙大业毅然选择了当时在国际上刚刚开始的颇具前沿性的崭新研究领域――“植物钙调素”课题。选择科学领域的前沿,就意味着要攀登世界科学高峰,意味着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意味着为国家争得崇高的荣誉,意味着要向国外发达国家挑战竞争。知道他的这一选题后,他的美国同事向他投来怀疑的目光。生性要强的孙大业下定决心:“我不能让外国人瞧不起,我要证明中国人不比他们差!”孙大业血液里中华民族的尊严、百折不挠的气节在奔涌,带着对祖国的挚爱,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他一头扎进实验室,常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经常日夜吃住在实验室。忘我的工作,使他的生活里很少有休息日、节假日。独守在实验室面对仪器、试剂,实验、再实验,探求、再探求……

浓浓学术情   孜孜以求

凭着坚韧的毅力和刻苦的攻关,在国外的短短两年时间,孙大业教授完成了三项开拓性的科研任务,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地面微重力条件下,证明了植物向重力性反应与钙离子分布有关,因为在植物向重力性理论方面有所发展而受到同行高度重视。在国际上率先发表了植物钙调素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论文,发现根冠富含钙调素且与向重力性有关。与他人合作发表在《植物生理学》上的论文,因首次报道了钙调素的亚细胞分布而被SCI引用47次之多,获得专家们的高度评价。Roux教授称:“孙先生有关重力性研究的论文,对这个领域产生了较大的震动和影响。”他的同事不得不向他翘起了大拇指。

在国外做植物钙调素亚细胞定位研究时,孙大业意外地发现钙调素不仅存在于细胞内,而且还存在于细胞膜以外的细胞壁中。对这一意想不到的结果,许多专家不以为然。为了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他带着这个课题回国,继续研究探索。

回到河北师范大学,当时学校和生物系的科研条件非常艰苦,经费十分紧张。但是,孙大业在一间仓库里建起了自己的实验室,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孙大业开始了他的创业。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继续开始了对细胞外钙调素的科研探索。没有经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孙大业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是河北省第一个申请到此项科研基金的。他最初带着几个研究生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段证明植物细胞外的确存在钙调素。随即研究发现胞外钙调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为了阐述自己独特的研究工作,孙大业除在国内重要期刊《科学通报》发表了阶段性成果外,还把文章发表在国外的杂志《Plant Science》和《Plant cell Physiology》上,一方面使研究成果接受检验,另一方面让研究成果参与国际竞争。国外杂志审稿人高度评价说:“作者的研究工作可能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势将为细胞生物学作出突出贡献。”

随着连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科研条件逐渐好转,孙大业教授的研究工作在随后的几年里进展很快,尤其是在申请到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后,3-4年的时间里,孙教授及其学生通过一系列具有说服力的实验,发现了胞外钙调素通过花粉质膜的信号转换器――G蛋白来传递信号,从而影响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此项研究发表在国际植物学权威刊物《The Plant Cell》上,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审稿人评价说:“作者的研究是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领域里非常重要的课题,提供了具有明显创新性的成果。”

这篇论文是我国在此权威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国内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国内外中国学者都来电表示祝贺,有些留学国外的中国学者对此篇论文出自中国一所地方院校,既感动十分自豪,又感到十分惊讶。

经过十多年地坚持不懈,孙大业教授的胞外钙调素研究工作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相继取得了系列重大研究成果,率先提出了“植物中存在多肽第一信使”的观点,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1998至2000年,孙大业教授先后参加了“第8届国际细胞壁学术研讨会”(英国)、德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组织的“质外体学术研讨会”(德国)、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组织的“国际植物信号转导学术会”(印度)、“第16、17届植物有性生殖会议”(加拿大、波兰)等国际会议,并在一些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均获得较高评价。

拳拳师者心  恩泽后学

多年来,孙大业教授全身心投入教学和科研活动之中,在教学上视学生如子女,对他们言传身教、悉心指导,力求出成果、出人才。他总是从国家和实验室长远发展利益出发,把培养年轻一代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他常说,如果没有学生超越老师,那么这个老师是失败的。伏枥不言老的他笃信这点,孜孜不倦,追求“教学相长,学术相促”。“名声是身外之物,而科学研究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要想取得更大突破和发展,必须让更多的年轻人挑起大梁。”

孙大业先生十分注重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1997年,他提出自己不再担任研究室主任,而让当年仍在攻读博士的马力耕和孙颖老师任教研室正、副主任,鼓励他们多参加大型国内外学术会议,把年轻教师推上讲台。他还从有限的重点学科经费中划拨部分资助了学院多位青年教师。在他的鼓励和培养下,一批批研究生成长起来,有的已经成为国内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如获河北省第一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马力耕,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孙颖、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层次人才的崔素娟、汤文强、刘宏涛、唐军、叶正华、徐小冬等。

在河北师范大学有一个特别奖项——“最佳论文奖”。2002年,孙大业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后,为了鼓励师生出高水平的成果,将2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专门设立了这项基金,每年奖励一篇全校最优秀的自然科学论文。在河北师范大学还流传着孙大业的“跳高定理”:发现人才跟跳高一样,不是跳过次数最多的而是跳得最高的人得冠军。只要跳过一次世界纪录就能证明你的水平,否则就是跳 100 次 1 米高也没有意义。

2006 年底,孙大业向河北师大提出建设创新团队的建议。除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外,对于现有人才实行合同制,按创新成果质量和申请到国家经费数量为主实行考核,搞得好的给予提高津贴等奖励。长期考核不合格的人则将退出创新团队甚至实验室。打造一流的创新团队,一直是孙大业的心愿,为此他付出了很多心血。爱才出了名的他,支持年轻博士回校搞科研,不断激励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他说:“谁要能把优秀年轻人从国外引进来,同时提高现有人才队伍水平,谁就能打个翻身仗。”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孙大业先生高尚的为师风范令人敬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