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德师风

当前位置:首页>>思想引领>>师德师风

【榜样风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和区域建设 ——刘敬泽教授领衔的“生态学教师团队”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发布时间:2023-06-15   浏览次数:0

2022年,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刘敬泽教授领衔的“生态学教师团队”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团队介绍】

“生态学教师团队”由刘敬泽教授创建,团队负责人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组织管理能力,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蜱螨学大会执行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学部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团队成员中正高级职称9人,博士生导师6人,12人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包括河北省“巨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河北省“杰青”2人、河北省农业体系岗位专家2人,国际高水平SCI期刊副主编、领域主编4人及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等各类省级以上专家称号人才19人次;形成了一支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团队建设的生态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居B档(全国前20%-30%)。

心有大我,强师铸魂

团队注重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人才梯队培养,开展了一流的教育教学、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工作。团队成员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潜心科研、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团队负责人刘敬泽教授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为推动“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生态安全及生态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不忘初心,教书育人

团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建成“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教学名师奖1项。主编出版全国规划教材和教学参考书6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3篇;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全部优秀;团队成员均担任本科生“人生导师”。近5年生态学专业学生平均就业率100%。团队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矢志报国的专业技术人才,部分优秀毕业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青等人才支持计划。

潜心科研,助力发展

团队成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瞄准生态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聚焦雄安新区生态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承担国家或地方重点科研项目。团队负责人刘敬泽教授主持申报获批生态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河北省“双一流”生态学科、河北省生态学重点学科、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党的十八大以来,团队成员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4项,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Systematic Biology等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122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等8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7件。科研硕果极大地推动了人才培养。

奉献社会,推动经济

团队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经济需求。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围绕“雄安新区生态基础设施及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技术”开展研究,辨识雄安新区与生态支撑区的生态影响机制和关键生态风险,提出生态风险防控和生态安全管理技术对策,开展绿地和湿地生态修复与建设示范,转化应用成果3项,有效保障了雄安新区生态安全,对实现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服务现代农业:建立了“高校+饲料企业+养殖企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鲆鲽鱼高效复合饲料研发与生态养殖技术。在天津、辽宁、山东等92家养殖场应用,实现养殖产值3.75亿元。服务河北省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以食用菌新品种培育和栽培技术推广为目标,累计培训菇农3万余人,帮扶企业52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数十项,技术贡献创造产值累计数十亿元,帮助山区近万名农民脱贫致富。服务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长期扎根河北太行山和燕山山区从事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保护等工作,参与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十余个,长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科普活动,每年受众人数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