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文件
当前位置:首页>>职教文件

让实践中心成为推动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

发布时间:2023-09-15  来源:   浏览次数:0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创新提出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工作任务。职业学校需要紧紧抓住实践中心建设这一政策红利,把握好“一个核心、两种模式、三大服务”的关键要素,推动职业学校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一、一个核心: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职业学校应紧抓《意见》释放的政策信号,加快推进创新实践中心建设,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创新引领的原则,构建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推动职业学校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开放包容是共建的前提,校企双方要坚持开放的理念、包容的心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营造校企双方合作的良好发展环境。职业学校要加快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破除阻碍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问题,推动内部治理体系变革,形成有利于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应充分发挥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把握好长远与短期、直接与间接的利益发展关系,建立一种与职业学校相互支持的协作关系,促使校企双方共享利益成果、共担责任风险。互利共赢是基本的动力,要把以诚相待、普惠共享作为合作发展的根本之计,校企双方形成彼此依存、利益交融、成果共享的发展机制,不断创新联合育人、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等合作方式,促使学校育人与企业生产形成更多利益共同点,产生更多合作成果,凝聚更为紧密合作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创新引领是共享的关键,就是要对标区域内产业发展前沿和需求,让实践中心既满足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进入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也符合企业对产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产品升级、技术改造的需要,促进教学与生产对接,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二、两种模式:发挥学校企业双方优势力量


《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学校、企业以“校中厂”“厂中校”的方式共建实践中心,对职业学校而言,在实际建设中不同的实践中心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建设模式,同一学校也可能出现两种模式并存的现象,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积极协商沟通,根据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一是“引进来”的“校中厂”模式。这一模式本质是“引企入校”,在实践中已经具有较好的探索经验和基础,比如原有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新时期实践中心建设既要吸收好的经验,也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对学校而言,通过为企业提供场地、设备等支持,引入企业的真实生产项目,学校具有更多的主动权,能够灵活机动进行调控,把更多的功能聚焦于人才培养;把企业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真实感受企业的文化、生产,教师能够参与企业真实生产过程,为教师实践锻炼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对企业而言,企业能够减少生产投入的场地建设、设备投资、人员等生产成本,充分利用好学校教师的智力资源,推动企业产品的研发和升级,有效提升产品的质量。这一模式对于远离产业集中区的职业学校而言更为合适,可以有效降低学校因外出实践教学所产生的各种成本。但缺点在于学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难以实现随着技术、工艺及社会发展需求的转变及时更新设备,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也难以持续。

二是“走出去”的“厂中校”模式。这一模式主要特点是职业学校走出去办学,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先导,实践中心建设资金与设备的投入更新更加灵活,更加突出市场化运行机制,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学校而言,学校减少了设备、资金等投入,尤其是一些设备要求高、投资额大的专业,通过主动融入企业发展,既可以解决学校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更加方便地推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把课堂搬入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企业工程师更加便捷地参与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有利于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生有更多的企业生产实践机会,对企业生产流程、文化价值等各方面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具有更好的效果。对企业而言,不仅可以享受到相应的教育用地、公用事业费等优惠政策,还能够掌握更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话语权,通过以行业企业主流标准开展人才培养,企业岗位能够与人才培养无缝对接,以准员工的形式开展人才培养,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人力资源红利,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对于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技术转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由于这一模式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设备、资金,在面对各种市场环境下的企业利益发展需求时,可能面临合作不稳定性的问题。


三、三大服务:推动职业院校提升发展能级


一是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对职业学校而言,实践中心建设初心是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2022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实践中心建设可以更好地助力这一项目推进,创新工学交替、育训并举的学徒培养培训模式,让真实生产任务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促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是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对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源自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两大方面。实践中心建设要形成利益共享的良好机制,就必须不断创新合作形式,集合学校、企业等主体的优势资源要素,为企业产品升级、技术创新等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职业学校要通过实践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企业生产发展的机制,激励教师主动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培养更多满足企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服务社会技能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实践中心要积极对接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调动企业员工和职业学校教师的积极性,研制开发技能培训包、数字化培训资源;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开展入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和数字能力提升培训,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多类型的技术技能提升培训。为实践中心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保障条件,提升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品牌影响力。(本文作者: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办副主任、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 任锁平)

信息来源:《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网站首页 >> 职教要闻 >> 国内动态;发布日期:2023-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