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承办全国医学院校医学史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
发布时间:2020-11-03 浏览次数:0次
10月30-31日,全国医学院校医学史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在河北医科大学举办,此次培训班是自1949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养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主办的关于医学史教育教学的首次师资研修班。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37所学校或单位的50余名从事医学史教育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培训与交流。北京大学张大庆教授、我校翟海魂教授、复旦大学高晞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振国教授、上海大学张勇安教授以及南开大学余新忠教授分别做了专题讲座。培训班开班仪式由河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指委秘书长傅英会研究员主持。
河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教指委主任委员翟海魂教授致欢迎辞。他对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学员们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研修班的基本情况、本次研修意义及要求。他希望在研修期间,大家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同时,他希望借助培训班的开展,加强各学校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医学史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
开班仪式后,北京大学张大庆教授作题为《当代医学史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的专题讲座。他从“新冠疫情是否会改变人类社会发展走向”这一社会现象出发,分别从科学技术层面、社会文化层面、政治层面深刻地阐述了科技与医学史问题的复杂性,探究了当代科技医史研究的新趋势和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并分享了重组科技史与科技量学、文化组学的新方法。
河北医科大学翟海魂教授作题为《关于西方医学教育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的专题讲座。他从西方医学教育史的基本内涵、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专题简述及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全面剖析了医学教育的发展历史。他指出,研究医学教育有助于我们真正完整、深刻地理解医学教育的本质,有助于拓展教育视野,助力我们了解过去、立足现在、谋划未来。他强调,基于现代医学教育的认知,能够更好地理解早期形态的医学教育,是分析医学教育史、研究医学教育演进的一种重要方式。
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振国教授作题为《理论嬗变与思维模式:中医史几个问题的讨论》的专题讲座。他从中医学的属性、文化对医学的形塑、医学教育与传承模式、博物传统到数理传统等几个方面,引古论今,旁征博引,论证了关于中医发展史的理论嬗变与思维模式。
复旦大学高晞教授作题为《医资可鉴:疫情之下如何讲医学史》的专题讲座。她结合当下实际,全面而深刻地剖析了医学史教学的历史与现状,她指出,医学史作为人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式应由陈述性的历史知识传授转向培养问题意识。针对医学史教育,她提出“注重经典阅读与讲解”“问题引导式教学,鼓励学术争辩”“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涵”“培养学术的全球视野”等教学方法。
上海大学张勇安教授作题为《西方医疗社会史研究:新议题、新方法、新路径》的专题讲座。他以大量且直观的数据为依托,为我们展现了西方医疗社会史的兴起、新议题、新路径以及大数据时代医疗社会史研究的重构等方面的内容。他指出,数据在当前医疗、公共卫生和卫生政策中占据中心地位,这意味着现在以及未来医学史家的主要文献来源将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形式。
南开大学余新忠教授作题为《关怀生命:医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的专题讲座。他聚焦生命关怀,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带给我们的历史思索和启示,指出医史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医学人文教育、改善医患关系、关怀人类健康、提供有意义的思想文化资源。他从跨学科视野、历史主义、关注具象生命等角度探究了医史研究方法,倡导构筑融通内外的生命史学。
专题讲座后,各位学员组织了线下的自由研讨。研修期间,学员们还参观了学校校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