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初心育英才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务处 教发中心

发布者:刘璐发布时间:2024-04-26

自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以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为指引,以专业和课程的“双万计划”建设为推动力,坚持“研究唤起好奇、实践激发潜能,创新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持续深化数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坚持顶层规划,推进一流本科教育

实施一流本科行动计划,引领新征程。2019年底,召开本科教育大会,全方位谋划新时代我校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工作,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产业育人四个方面强化和推进我校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秉承“三个坚持,六种能力”的育人思路,用“互联网+特色”改造传统专业、用数字元素赋能所有专业、按数字经济需要建交叉专业,全方位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了一流本科教育“杭电模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斩获新成果。坚持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主动适应数字时代教育教学的变革,大力推进“新工科”“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五年,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十四五”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6项。统筹谋划、提前布局,聚焦高水平复合型数字人才培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

 

坚持思政铸魂,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课程思政全覆盖。出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深化教书育人工作的意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和专业化。出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实现专业教育“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融合,有效发挥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作用。2021年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以育人目标为指引,落实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思政100%覆盖。

强化示范引领,推进课程思政再深化。践行“分层推进、分类实施”课程育人模式,建设“数字中国”“科学之美”“留学足迹”等系列课程思政精品通识课程。创新校企协同的课程思政共建模式,与人民网文华在线共建课程思政研究院和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立项建设4个课程思政资源库专项项目,123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0 门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获批20 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4 个省级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出版《融合、感悟、认同——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集》。打造“名师+基层教学组织+示范课程+优秀案例”一体化课程思政网站,启用集“管、建、用、学”为一体的课程思政网络教学平台。

坚持优化融合,聚力专业内涵提升

优化专业结构,凸显学科优势特色。坚持“控制规模、调整结构、巩固优势、强化特色”的专业发展理念,制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十四五”本科专业发展规划》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改革方案》,通过“砍、优、新、融”的路径,不断推动专业结构持续优化。五年间,停撤了15个专业,依托新工科项目优化升级12个传统优势学科专业,新增了人工智能等5个新兴专业,试点建设了集成电路EDA等10个交叉融合创新实验班,获批金融数据科学等2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现有招生专业48个,70%的专业主动对接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增强本科专业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强化内涵提升,推动一流专业建设。注重专业建设顶层设计,齐抓过程管理与成果产出,出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指导意见》,加强教学改革和成果凝练,推动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精品教材建设,加大专业师资培养力度,形成“金师—金课—金教材”的一流专业支撑体系。获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获批建设1个浙江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教学资源建设

推动示范引领,构建一流课程体系。以“双万计划”为契机,坚持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构建“数字赋能、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杭电特色“互联网+”智慧教学模式,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和培育体系。围绕一流课程建设的“两性一度”要求,出台《关于加强一流本科认定课程持续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升课程质量和育人水平,推动课程应用推广和共享。近五年,共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9门、省级一流课程247门。

优化管理机制,频现优秀教材成果。学校充分发挥教材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载体作用,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教材管理体系,构建“凡用必审”的教材选用机制。聚焦新形态和四新教材建设,近五年出版教材150本,其中省级教材22本。持续培育优秀教材编写团队,计算机学院获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智能制造专业教材研究基地”获批省级教材建设研究中心(基地)。

坚持实践育人,加速创新人才培养

学科竞赛点面结合,优势明显。构建“以赛导学、以赛促研、以赛助产”实践育人体系,打造学科竞赛育人环境。学生学科竞赛成绩突出,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近五年获一等奖40项(含7项全国冠军),总成绩多年名列全国第一;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8次入围全球总决赛;电子设计竞赛屡获突破,2023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TI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保持领先,八轮总榜单(本科)中排名全国第17位,计算机类竞赛排名位列A+档。

 

科研育人持续推进,成效显著。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搭建科研育人大平台,出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学生“科研育人”管理办法》,形成以创新实践为主的课程、学科竞赛、学生科研项目“三位一体”科研育人模式。11个学院26个专业系统性开设创新实践系列课程,项目化驱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每年开设教学班近400门次。依托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开设高阶性科研育人课程21门,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攻关,培养科技创新能力。近五年,本科生一作发表高水平论文累计331篇,其中SCI论文累计23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累计169项。

产教融合不断深入,成果丰硕。构建了“金字塔型”产教融合育人体系,牵头成立了浙江省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建有杭电上虞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产业学院等3家省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围绕数字经济产业,与华为、大华、网易等企业合作培养ICT领域工程技术人才;着眼先进制造产业,与九阳、长川、海天塑机等企业联合探索智能制造领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聚焦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各专业均建立了符合自身培养特色和需求的产教融合基地,全面开展深度产学协同育人。近五年,获批9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和1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4项和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4项。顺利完成杭电-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2位教师入选2023年度全国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奖励计划(全国共20位),1部教材入选优秀教材奖励计划(全国仅5部)。

坚持质量为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深化机构改革,健全质量保障体系。2019年成立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全面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建立三级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持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作为浙江省高教学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单位,致力于推动我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建设工作。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成果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质量保障案例荣获全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优秀范例二等奖,在首届全国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优秀案例中获评一等奖。

改革教学评价,推进质量文化建设。构建“学生、教师、课程、专业、学院”五维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推进课程评价改革;以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评估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形成全链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近五年,新增8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总数11个),完成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1.2万余次和6664人次教师教学业绩考核。

坚持以赛促教,实现教师发展新跨越。以教师培训为基石,以教师教学竞赛为驱动力,双管齐下,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近五年,举办教师培训600余次,2.3万余人次教师参与。新增省级教学名师2人,获批省首批名师创新工作室1个;在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奖项34项,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13项,获省级优秀组织奖7次。2019年获浙江省“优秀教务处”称号,2023年度获得省优秀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本科)及教师教学发展贡献奖。

锚定“双一流”,奋进新征程。展望未来,我们将勇立数字教育发展潮头,面向自主可控技术,构建国家急需数字人才的自主培养机制,大力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养成“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展现杭电育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