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育人实践,以“数字赋能”拓展思政教育新路径,不断凝聚思政育人合力,积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润心启智,培根铸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开创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多措并举优服务,招生就业创业工作实现新突破
多维宣传,学校知名度不断提升。数字经济背景下,学校按照“一稳、二调、三优化”的原则制定招生政策,进一步提升招生政策的效度。在招生宣传方面,通过多平台多角度多形式的展示学校优势特色,多面呈现各学院的学科、学者、学术、学生的各项教育及培养成果;聚焦“优质生源高中的战略合作”,建立优质生源基地、共建高中高校战略研学基地;开展杭电招生云课堂系列活动、校园开放日、“赋能未来”讲师团进优质高中、浙江省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杭电分营、在校生高中母校回访专项活动等各类活动,推动学校在优质生源高中的精准招生宣传,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5年来,学校在全国建立优质生源基地100余所、战略合作高中20余所。本科招生取得多项佳绩,2020年入围“全国新生质量百强高校”(软科排名),获中国教育在线2023年度最具社会影响力高校等多项奖励,并受到人民日报、人民网、浙江卫视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多次报道。
稳中有升,本科生源质量逐年进步。2019年至2023年,学校在各省(市)投档线超当地批次线80分以上的省份从18个跃升为28个;在浙江省普通类专业(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投档最低分居省属同类高校第一;2021-2023年在浙江省普通类的录取平均分稳居省属同类高校第一;2023年,学校在90%的省(市、区)首轮投档线超过当地批次线70分以上,在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广东等21个省(市、区)的理科(含物理等选考科目类)招生专业首轮投档最低分位居省属同类高校第一。
多向发力,就业指标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就业工作从“线上提质增效、对内优化服务、对外深化拓展”着手,建设“校企联动、校院联合、多跨协同、就业育人”的就业生态系统,搭建杭电就业大数据招聘信息共享平台和就业信息监测平台,打造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特色工作室,开展“就业双百行动计划”“校友导师计划”“生涯教练计划”,推动“一站式精准就业”服务,构建“互联网+”就业工作新体系,夯实就业工作合力,提升就业工作服务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近五年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平均为95.42%,其中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3.93%,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8.04%。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趋势持续增长,考研升学率从2019届22.27%到2023届的 39.21%,5年增长了16.94%,创历史新高。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教育评估中心调查数据显示,5年来毕业生满意度从84.13分提升至96.01分,用人单位满意度从89.18分提升至99.47分,本科毕业生起薪率月薪从6402元提升至8100元,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考研升学率、起薪率以及对母校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均处于省属高校前列。
5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呈现三个“70%”的显著特点:约70%毕业生留浙就业,留浙中约70%留杭,毕业生70%左右进入信息技术产业就业。杭州高新区(滨江)成为学生就业首选地,有3239名应届毕业生选择在滨江就业,至今已聚集学校1.8万毕业生,成为学校人才输送第一大户。就业排名前5的用人单位分别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792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582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352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1人、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48人。学校也涌现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325名毕业生到国防军工单位升学和就业,213名毕业生参加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
从无到有,创业工作实现跨越式突破。5年来学校获批浙江省发改委的“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互联网+大赛国金项目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两年6项国家金奖创造学校最好成绩,使得学校在此项赛事上的排名进入全国高校前列。
智慧思政强赋能,协同育人取得新成绩
数智赋能,精准思政保持领先。学校持续聚焦数字化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贯穿学生校园学习生活全周期的精准思政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开发“上课啦”教、学、辅、督一体化学业管理系统,以小程序推动育人大合力。构建智慧思政钉钉生态集群,实现了从“数字—业务—生态”的数字思政迭代升级。
开启数字孪生校园的构建,在全省率先实现走入式场景体验,该项目获全国高校易班技术创新大会创新创意类评比第一名(唯一)。“精准思政”工作案例入选省《第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代表浙江省在全国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分享;学校2次获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立项。学校精准思政得到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时任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黄建发,教育部专家黄达人、宗瓦等多位领导专家肯定点赞。
立德铸魂,协同育人成效显著。学校通过践行“服务、团队、欣赏、责任、专业化”的学生工作标准,打造具备“简单、正直、有书卷气”品质的辅导员队伍。
思政工作队伍涌现出全国和省级辅导员年度人物、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网络教育名师、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获奖者和“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十余人。
优秀学生典型不断涌现,杭电“卜姐”、“逆袭王”潘嘉煜,媒体报道阅读量过亿,微博热搜第一;学生连续4年获全省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国旗护卫队获中国大学生国护展示赛全国第八名。
精准滴灌,涵养无私爱生情怀。形成以“奖、助、贷、勤、补”多位一体的“保障性资助”和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主体的“发展性资助”双轮驱动体系。
推出“助学圆梦工程”“培根铸魂工程”“扬帆励志工程”等系列受助学生成长成才计划,提升受助学生综合能力。打造杭电学生资助工作原创主题曲《筑梦》。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校-院-班-寝四级网络建设,不断优化二级心理站结构与配置。协同校内外资源、校院两级力量,持续推进思政工作阵地建设,相继建成守正书院、笃学书院、求新书院、党员先锋驿站、“艺韵园”“舜宇·共创空间”等“一站式”学生社区,进一步拓展学生公寓思政活动空间。
踔厉奋发践使命,教育引领青年绽放新风采
聚焦思想引领,指引青年赓续红色根脉。学校以“青年大学习”为主抓手,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搭建主题团课、实践贯通的学生骨干培养体系;以理论学习为主载体,组织“红船杯”党团知识竞赛、“卡尔·马克思”理论知识竞赛,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以“青春杭电全IP”为主阵地,培育原创作品,规范建设新媒体矩阵。
学校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校内团支部获评“浙江省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全国活力团支部”3个,浙江省高校团支部风采展示大赛优秀组织奖4次,浙江省高校“活力团支部”TOP10团支部7个,“全省高校优秀团支部”34个,1人获浙江省“成绩突出共青团员”荣誉称号,3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23年,学校斩获省高校团支部风采展示大赛优秀组织奖。在浙江省思政微课大赛中共有21项作品(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崭露头角。
立足青春建功,组织青年践行青春使命。学校立足实践育人,积极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1571支实践队伍,17544名同学奔赴安徽、贵州、江苏等共18个省份,开展了宣讲调研、乡村数字治理等实践活动,培育出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大赛亚军等省级奖项12项。
组织青年参加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校内外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体系化,团员青年志愿者注册率达100%。五年来,学校新增注册志愿者累计达20850人,总人数列省属高校第3。累计建立志愿服务基地50个,运营志愿服务项目453个,志愿者累计信用时长55.3万小时,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40051人次。五年来,共有40人参与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学校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9项、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获评“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
推进改革创新,激励青年勇于实干担当。学校从严从实治团,全面深化共青团改革,完善五级组织体系,规范三会两制一课,推行“班团一体化”,“对标定级”开展率100%。以“五育并举”全面优化改进“第二课堂”数字化管理系统,2023年共上线校园文化活动410项,社会实践641项,累计41933人次参与活动,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学生成长指数提供数据支撑。
全面整合创新创业平台,有序推进新苗计划、挑战杯系列竞赛等科研育人工作。“挑战杯”系列竞赛发动广泛,五年来学校在“挑战杯”系列竞赛等省级及以上奖项157项(全国一等奖4个,省特等奖、一等奖、金奖20项),2023年首次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全国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深化多元服务,聚焦青年成长发展赋能。学校全面指导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规范召开学代会、研代会,深化功能型团支部建设,落实“我为同学做件事”,开展学生校园“十大提案”活动,搭建学校职能部门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推出暖心送考等“团字头”“青字号”服务活动,满足青年师生多元需求。精准排摸对接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需求,共助力278名低收入家庭学生高质量就业。学校坚持“学生中心、需求导向、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把学生社团作为拓展知识视野、培育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的有效载体,现有学生社团137个,社团成员5364人,打造学术科技、思想政治、公益服务、创新创业、文化体育、媒体宣传等6大体系联盟,不断丰富实践育人载体。
着力以美育德,推进青年文化育人实效。学校每年开展“青春杭电”文化工程。以十个文化节为载体、以百名优秀大学生评选为支撑、以千名学生骨干培养为抓手,选树青年榜样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开展“十佳歌手大赛”“一二·九大合唱”“悦动青春·向未来”运动系列活动等校园特色品牌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协同多部门全面优化学校美育工作格局,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学校美育协同工作体系。开展美育文化节,全年常态化举办美育小课堂,广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美育文化活动,五年来在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中共斩获52个奖项(一等奖23项、校园十佳歌手奖项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