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网 > 河科大新闻

省教育厅召开“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工作视频调度会

发布单位:党委宣传部   |   2022年03月26日 21:03   |   人气指数:

3月24日,省教育厅召开“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工作视频调度会,部署“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工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宋争辉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刁玉华主持会议。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宋争辉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刁玉华主持会议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7所“双一流”创建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等在分会场参加会议。会议关键词:“双航母”“第二梯队”“发展机遇”“紧迫感和危机感”“华山一条路”“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会议围绕一系列关键词,细致、深入、精准剖析了河南“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短板。会议以客观冷静的态度,为下一步河南“双一流”建设和“双一流”创建工作指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以时不我待、责任在肩的紧迫感,要求各校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超常规的赶超劲头和动作,向河南人民交出满意答卷,不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重托。

就做好“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工作

宋争辉在会上围绕三点做工作部署


站位全局,拉高标杆

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省委书记楼阳生“千里北上”

省部会商中连发“三个恳请”

“双航母”要开足马力、认清形势

向河南人民交出答卷

“第二梯队”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要一门心思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双一流”建设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深刻理解,“双一流”建设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要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视野、国际眼光;同时“双一流”建设又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必须要有使命意识、责任担当。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发挥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在服务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贡献力量。创建高校必须在“双一流”建设中主动作为、乘势而上。

当前河南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省政府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奋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成为重要人才中心,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道”。在这一战略进程中,高校责无旁贷、首担其责,承担着提升创新源头供给能力的重任。

去年11月底,楼阳生赴京参加了和三个部委的省部会商,分别说了三个恳请。其中之一就是恳请教育部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河南发展,在“双一流”建设方面给予更多指导帮助。

2021年11月23日,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与教育部举行省部联席会议。会上,省委书记楼阳生表示,恳请教育部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河南发展,在“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布局优化调整、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等方面给予更多指导帮助。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责任,持续补短板、提质量、促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对“双一流”这一高等教育领域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河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一是打造“双航母”,进一步加大首轮入选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支持力度,重点推动郑州大学的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河南大学的生物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冲击世界一流,形成郑大、河大并驾齐驱的“双航母”;二是培育“第二梯队”,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支持河南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11个学科,力争2-3所高校、若干学科进入下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去年以来,楼阳生书记先后7次到有关高校调研指导,9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双一流”工作,8次就“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工作作出批示,省教育厅牵头制定、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双一流”建设和创建的三个支持意见,提出了38条硬招实招,明确“十四五”期间,省财政将安排130亿元“双一流”建设和创建资金。“双航母”重装启航,“第二梯队”整装前行。

会议要求,各高校要拿出实绩,不负省委和楼阳生书记“赴京会商”的真诚恳请与对“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工作的殷殷嘱托。

“双航母”要提质进位。上月中旬,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公布,郑大、河大再次进入建设行列,但4个一流建设学科都是传统基础学科,在国家“双一流”布局中数量最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要实现同台并跑甚至赶超,需要有超常规的举措和行动,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双航母”要清醒认识当前形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危机感推动“双一流”提质进位,向省委省政府和河南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第二梯队”要奋勇争先。宋争辉指出,对比第二轮新晋“双一流”建设高校,我们在核心指标上还有不小的差距。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面对国内众多强校,7所高校要认真谋划、积极推进,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既要充分认识到压力,更要化压力为动力,下大力气取得丰硕成果,以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而且是有分量的建设成效在“双一流”创建中突出重围。


明确目标,攥紧拳头

进一步聚焦建设方向重点

“双航母晋位升级”

“后备军高速发展”

让广大教科研人员

心无旁骛抓教学、专心致志搞科研

坚持结果导向,用成果来说话

聚焦聚焦再聚焦

会议强调,各高校要按照省十一次党代会部署,落实三部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5个方面建设:强化立德树人,造就一流自立自强人才方阵;服务新发展格局,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坚持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完善大学创新体系,深化科教融合育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提升人才培养国际竞争力。

会议指出,“双一流”建设要紧盯起高峰,攥紧拳头,聚焦五个重点,不能平均用力,更不能铺摊子,首先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努力取得标志性成果。

一要聚焦学科建设。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要聚焦到4个一流建设学科上,做好必答题。要围绕4个学科布局凝练课题、汇聚团队、布局项目、安排经费。真正围绕一流建设学科排兵布阵、谋篇布局,找准一流建设学科的引领作用和突破方向。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还要实施学科培育倍增计划,积极培育新的优势学科,促进更多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争取加分项。7所创建高校要全力围绕创建学科做文章,努力把学科做强做优,聚焦聚力,遵从学科建设自身规律,相应发展必要的支撑学科,明确“密切服务于一流学科创建”的一条主线,形成建设合力。

二要聚焦人才引育。楼阳生书记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在省科学院揭牌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一流建设说到底,要靠高层次人才来完成。要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对引人、育人问题要有自信心,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要把舞台搭建好、环境打造好,优秀人才就会慕名而来。既要瞄准前沿领域,引进领军人才,又要有伯乐相马、慧眼识才的本领,看准绩优股、挖掘潜力股,千方百计把有真本领、能扛大梁的青年人才引进来、用起来,营造良好学术生态、创新生态,优化组织结构,让各类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三要聚焦标志性成果。一流学科要努力产出“顶天立地”的成果,顶天就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立地就是成果表现要写在河南大地上——解决了河南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或者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标志性成果,提前谋划,协同科研攻关。

四要聚焦服务发展。以骨干企业、头部企业、领军企业为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建立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要实现产学研贯通、上下游一体,让更多科研成果成为产品产业,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9所高校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努力在科研成果转化、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出大成果、做大贡献。

五要聚焦深化改革。9所高校要把一流建设与高校综合改革有机结合,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持续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塑性、重构性改革。要借鉴郑州大学等部分高校试点经验,列出改革事项清单,加快出台可操作、可考评、能见效的具体改革举措,打造一流学术生态、创新生态,充分激发教学科研人员内生动力、创新活力,持续提高一线教学科研人员获得感,让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抓教学、专心致志搞科研。


加强管理,强化落实

进一步细化推进措施

各级鼎力支持

一流建设的四梁八柱已建成

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

把“大写意”变成“工笔画”

会议指出,当前三部委、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已经搭起来我省一流建设的四梁八柱,下一步关键是要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大写意”变成“工笔画”,拿出绣花功夫,把建设任务一项一项落实到位、确保按时完成。近期要着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实落细推进措施。定期对领跑学科和对标学科进行对比分析,找差距、学经验、谋策略。制定问题导向、操作性强的推进措施,逐项落实各一流学科的建设规划,将“规划图”变成“施工图”。特别是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要明确引什么样的人、目标人才在哪里、怎么去引、引进后如何工作等,不能停留在规划和设想上。

二是坚决实施动态调整。省教育厅已经建立了“双一流”学科的核心指标监测体系和监测平台,根据监测数据和学科进展情况,对一流创建学科实施动态调整,支持政策向成效好的学校、学科倾斜,建设成效不明显的学科坚决调出,切实建立健全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是优化调整学科学院。简政放权,加大放管服改革,重心下沉,充分调动学院、教师主动性、积极性。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要在学校内部进行重塑性调整,以学科为基础来做优学院,以高水平学院反哺学科发展。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上一条我校组织收看“能力作风建设年·线上大讲堂”专题报告
下一条学校召开“双一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