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正文字体:

【聆听卓越之声】一年参加50余项比赛,他在数据世界探索更多可能



来源:新闻网 作者:本报记者 谢璐瑢 王诗雨 日期:2024-12-25 点击:10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的开幕式上,有位青春洋溢的火炬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本科期间累计发表2篇学术论文,参与3项科研项目,获8项奖学金,16项个人荣誉,37项自治区级学科竞赛奖项,13项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我校2024年度校长奖学金的获得者——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2024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毕业生伍嘉庆,在一行行代码中,“敲”出自己的广阔人生。

 

求知若渴,他是坚定方向的“大梦想家”


伍嘉庆渴望通过现实与虚拟的屏障,进入数码世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结合了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领域知识的新兴专业,我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在填报志愿时,伍嘉庆毅然选择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一探究竟。


进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之初,他找不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专业成绩排名不高。摸索过后,他逐渐明白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夯实基础的关键:进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之初,他找不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专业成绩排名不高。摸索过后,他逐渐明白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夯实基础的关键:“我会制定详细的计划,确保每个阶段都有任务。遇到难题时,我会寻求老师的建议与帮助,查阅资料和查找在线资源获取解决方案。”前期,伍嘉庆侧重理论学习,打牢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基础;后期,他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专业知识应用到比赛项目中,让书本上的内容立体化、具体化、形象化。当自己编写的代码通过程序设计变成了帮助解决现实问题的小程序时,他意识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一门充满着趣味性和可开拓性的专业。”这也为他之后的学习、科研、竞赛提供了极大的动力。


谈及未来发展,他表示自己深受卜梦婵老师、梁淑慧老师、马俊波老师的影响,“卜梦婵老师、梁淑慧老师总是鼓励我以更好的姿态去面对挑战。”马俊波老师则在学习、论文写作等方面指导着伍嘉庆,“我希望跟随马俊波老师的步伐,继续努力学习和研究,争取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年一晃而过,他43门课程85分以上,以综测、推免双第一的成绩成功保送到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为本科的学习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以赛促学,他是久经赛场的“常胜将军”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他锐意进取,用高强度的“魔鬼训练”筑牢知识地基。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我会根据学习进度和兴趣,对赛事进行筛选。”本着“每一次参赛都是实践机会”的心理,伍嘉庆参加了许多学科竞赛,光大二一年就参加了50余项比赛,“以赛促学”是他应对陌生知识点的最佳方法。“实践是准备竞赛的关键。”他通过做题和模拟比赛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仅是大二的暑假,他就刷了近1000道题。除了国内赛事,他还将视野扩大到国外,踊跃参与国际平台的训练。但当中存在着时间差,“我需要跟着平台直播去研究题目,凌晨一点回宿舍是常态。”他笑着说,“后来负责登记晚归的宿管阿姨都认识我了。”深夜入眠,清早六点半起床复盘题目是他备赛的日常,所幸星光不忘赶路人,他所报名的比赛中90%都取得了省级以上的成绩。


提到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比赛,他回忆起2022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编程国赛的备赛过程。比赛前夕,原本可以留校参加暑期培训的他响应号召,返乡参与志愿者工作。白天,他与破晓并肩,投入到志愿工作中;夜晚,他在月光下复习编程知识、准备比赛。在双重角色的压力下,伍嘉庆不断调整心态,有效管理时间和精力。最终,他代表我校参加的2022Robocom 机器人开发者大赛荣获国家二等奖,是2022年广西赛区的最好成绩。于他而言,“这次比赛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个体比赛中,他是沉着冷静的赛事选手;团体比赛中,他是可靠负责的队长。“队友们的默契配合和共同努力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会观察成员的优势与兴趣,分配各自任务,尽可能地发挥所长,提高团队的运作动力和积极性。2022-2023中国西部程序设计竞赛银奖、第十二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二等奖、2023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国家三等奖……沉甸甸的奖杯是他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互相支持、同心协力的最好见证。


“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每一场赛事都是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他在比赛中磨砺自身,坚定前行。

 

孜孜以求,他是沉心学术的“科研之星”

科研项目是他展现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舞台。发现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的弊端,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基于TinyML的漓江水质检测系统”项目,该系统的开发实现了漓江水质的动态监测与垃圾检测,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面对农业生产中病虫难以识别的问题,他负责的“基于Inception-ResNet-v2 的农作物病虫害分类识别系统”项目,所构建的木薯叶识别模型能够有效识别病叶和健康木薯叶,提高了诊断效率和准确性,还在中国-东盟公共数据开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此外,他还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知识图谱管理系统、基于 Django 的农业知识图谱问答平台等,取得了三项软件著作权,体现其在软件开发的丰厚功底。


在钻研过程中,他注重自我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撰写学术论文。2023 年 7 月,他以第二作者参与发表了《Analyze and identify the compo-sition of glass products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的玻璃制品成分分析鉴定),是他在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应用方面成果的完美呈现。


2023年8月,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论文《Periodic Attention Networks for Air Quality Index Prediction》(周期性注意力神经网络在空气质量指数预测上的应用),将空气污染作为科研方向。相较于传统的预测模型,伍嘉庆更注重数据的周期性变化,面对未知的领域,他无所畏惧,锲而不舍,反复修改模型。他发现当层次注意力机制关注空气质量指数等周期性变化较大的数据时,所呈现的模型效果最为出众。从零点的钟声到破晓的鸡鸣,伍嘉庆从未停下打磨的手,这篇论文最终在ACM出版的ICMLCA 2023国际学术会议上成功发表,成为他本科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山高路远,行则将至。伍嘉庆用一点一滴的坚守,探寻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重塑屏幕内的数码世界。

 

伍嘉庆的“代码”之路,挑战与收获并行,他保持着好奇与热爱,不断发现和探索新的领域,校长奖学金既是对他过去的肯定,也是持续奋斗的激励。他将继续拓宽自己的视野,钻研学术,追求更高的目标。4年前为计算机痴迷、埋头敲代码的少年,在电脑屏幕外开拓出未来的广阔天地。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