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教师节系列专访】2024年度学校教学名师专访—赵婷:做好新时代的引路人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4-09-09点击数:

赵婷,副教授,2007年到校工作,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17年,现任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荣获广西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广西优秀共青团干部、广西高校优秀共青团干部、学校首届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获得厅局(市)级以上奖励36次,校级奖励32次。承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学任务。

躬耕教坛,诲人不倦

思政课肩负着“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大使命,“如何讲好思政课”是每一位思政课老师一生的必修课。在赵婷老师的课堂上,理论的深沉和语言的魅力交织成一幅幅绚丽的画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赵婷老师课堂的写照,她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时刻关注课堂“抬头率”,力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深刻的道理,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话语阐释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课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址、革命文物、影像资料或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作为教学“景”,在学习通云平台上发布资料和提出问题,提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由“景”及“人”,逐步递进。课堂上,开展“文物会说话”等课堂五分钟展示活动,组织学生通过文物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课后,开展主题活动,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开展“我心中的思政课”“说变化、感党恩、爱家乡”主题微视频等比赛活动,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感悟时代脉搏、勇担时代使命,她所带领的团队荣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高职组三等奖。

(赵婷老师组织校级学生比赛活动)

基层锻炼,优化课堂

思政课不是简单的说教,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赵婷老师认为“思政课本身并不意味着枯燥,如果我们的课堂变得枯燥了,这个时候理论和实际已经发生了脱节。”她将理论课堂搬出教室,牵头组建“一廊十四馆”的学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团队,目前已建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长廊,启用2年来,成为了学生学习理论的首选地。在校外,牵头赴广西民族博物馆、西乡塘街道等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共建,截至目前已与20余个单位开展共建,为学生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长廊)

她通过结合地方实际、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带领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大胆创新,将广西故事、粮食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依托学校委托课题立项,拓展延伸将广西故事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予以研究,并以1个总课题+6个子课题的委托课题形式予以立项研究。目前已经形成广西故事融入3门思政课和中共党史等课程的系列课件教案和教学精品视频,形成了符合广西高职学生的思政课教学体系。

除了深耕课堂、埋头教材,17年间,赵婷老师在任课的同时,也从事了团委、宣传等工作,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国家粮食局)挂职,到自治区党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参与自治区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深入社区参与基层治理和理论宣讲工作,孜孜不倦的理论学习和基层的实践积累,不断增强了赵婷老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涵养了她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使她能够更全面深入解读社会现象,把对社会变迁的解读融入至思政课程的教学中。

(赵婷老师在企事业机关单位宣讲)

良师益友,递薪传火

赵婷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担任着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她对待工作行俊言厉,一丝不苟,即使身兼多职,日常工作艰难繁复,但她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她亦师亦友,倾囊相授。

她经常深入青年教师课堂,观摩教学,课后指导教师反复打磨,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授课经验和诀窍。当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畏难情绪时,她就化身为鞭策他们的诤友,鼓励他们勇敢走出舒适区。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质量,她详细分析研究了近年来广西思政课教学比赛规律,结合实际,制定了教学比赛标志性成果打造方案,评阅和修改青年教师各类项目申报书。带领青年教师团队参加教学竞赛,组织青年教师座谈会,关心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生活问题,助力他们的快速成长。2024年广西中青年课题马院教师10人申报,获推荐6项。2023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荣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荣获市厅级奖励46项,其中一等奖7项。共获课题立项16项,结题15项;发表论文共计34篇。

(赵婷老师(中)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合影)

教书育人让赵婷老师的每一天都特别充实且有意义,回看自己走过的路,每一步对赵婷老师来说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展望未来,赵婷表示要在自己热爱和信仰的事业不断前行,唯有如此方能不负使命。


作者/一审:夏 姚

编辑/二审:冯金凤

审签/三审:陆升将

上一条: 【教师节特辑】学校教学能手风采展示

下一条: 【教师节系列专访】2024年度学校教学名师专访—粟卫红:在多重角色中潜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