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与我院名誉院长、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亲切握手
原文载于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党建》网:
2012年12月3日,电话打来时,陈开枝正在东莞,刚忙完一个白天。内容很简单,负责接待工作的广东省委办公厅副秘书长告诉陈开枝,近期不要离开广东。
当晚,这条绝密级通知还被传达给另外3位中共老干部。
20年前,时间相近,陈开枝也接了一个电话。那时他本人是省委办公厅副秘书长,负责接待工作,正在视察鱼塘。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谢非说:“中央发来绝密电报,老人家要来……”十几天后,他成为中国改革史上那场最著名视察的见证者之一。
这一次,挂掉电话后,他开始琢磨这样一些事:是不是总书记要来?为什么他要见已经退休的自己?这次来应该不只单独见他,那还会见谁?见到总书记,可能只有短短几分钟,自己要说些什么?
问题都需要提前想好。按照传统,新任领导人离京视察通常都会在上任几个月后,地点一般选择在延安和西柏坡,以表达对革命传统的继承。
这次总书记要来,接待过“文革”后历任中央领导人和总书记的陈开枝早有预感,但并未想到会这么快。新任总书记习近平上任只有22天,并将视察首站定在特区。“这已经打破惯例,”陈开枝说,然后补充,“打破惯例也是另一种继承传统。”
跟他熟悉的20年前那次南巡一样,准备工作已经被细致地布置下去,不过,一些细节上的惯例正被悄悄改变。
首先,见习近平穿什么,需重新考虑。早些时候,广东省委办公厅通知陈开枝:“需着正装。”但会见的前一天,他又被告知“穿便装更符合现场气氛”。
梁广大在准备去深圳的行装时也犹豫了一下。在中山装和西装中犹豫之后,他最终挑了一套灰白色西装外套和一件黑色西裤。“这样穿会显得我比较精神,又不露风头,会见任何级别的领导人都合适。”梁广大20年前被邓小平接见时的身份是珠海市委书记。这一次,中央办公厅通知他要被接见,要求他提交简历,并附上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的讲话。
和20年前不同,这次他并未系领带。
在当天晚上一场久别重逢的老友聚会上,20年前的痕迹隐约闪现。陈开枝在深圳一家酒店遇到了梁广大。两人在酒店附近的饭店吃饭,席间接到了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的电话,后者晚上也来酒店和他们会合。邓小平南巡时,他是佛山市委副书记。
“当年4个陪小平南巡的老同志,一下子来了3个,那么李灏是不是也要来?”梁广大和其他两人开着玩笑。
第二天一大早,当年的深圳市委书记李灏不出意外地来了。
20年前,他们都是地方的掌舵者,踩在改革最前沿,并把邓小平吹起的风向下传播。20年后,他们都已年纪不小。如今,李灏86岁,梁广大77岁,陈开枝72岁,欧广源64岁。但他们仍有足够的力气,将当年邓小平说过的话当面对习近平再说一次。
等待习近平的时间里,4位老人在深圳莲花山山顶的休息室喝茶聊天。话题更多集中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他们彼此感慨,20年光景这么快就过去了。他们讨论这位新书记。
前一天,深圳市下班回家的人们已经从不同渠道获知习近平已经到来的消息。在路上,一名叫陆亚明的市民拍下他的车队不断被私家车超车的镜头。
李灏想起了习仲勋。习仲勋曾主政广东,有一次,李灏陪他考察,很多民众围上来,把车道马路和人行天桥围得水泄不通,当地警察开始驱逐行人。
习仲勋发火了,对着警察大声斥责:“为什么那么没有礼貌,群众们靠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驱赶他们?”从那以后,习仲勋要求,考察绝不封路,不驱赶群众。
陈开枝则回忆起20年前邓小平初到深圳的情景。在一本南巡回忆录中,他写道:“紧随邓小平一号车后的是行李车队的5辆小货车,后来才知道这些车不全是接待处的,有3辆车还是从外面借来的,站在路边的群众笑了,维护秩序的警察也笑了。”
很难找到比陈开枝更熟悉20年前那场南巡的人。他是整场考察的接待负责人和路线规划者,11天里一直陪在邓小平身边。时间虽然过去20年,他仍能准确回忆起大多数细节。比如,他曾非常仔细地推敲摆放痰盂的位置应该距离邓小平的床铺几米。
这一次,他觉得新任总书记视察南方的细节几乎具备所有跟20年前相似的场景和意义。
20年前,陈开枝改变了中央先遣3人小组设定的南巡路线,提出了“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广州—上海”的全面参观方案,以便最大程度地让邓小平了解改革开放最前沿信息。
这一次,新任总书记的路线与20年前的路线高度相似,“大的点都没变”。
若干细节还表明,这位新任总书记在视察中非常简朴,这也和20年前那次视察保持了一致。
在吃的方面,两人同样简单。习近平南下时,禁止宴请,禁止饮酒,吃自助餐,六菜一汤。20年前,邓小平喜欢吃青菜、豆腐类,当时负责接待工作的陈开枝甚至能回忆起这些菜的做法—“每顿饭,都为他准备一点法式面包,抹上薄薄的牛油,然后将煮得软软的菜心、生菜、西蓝花、豆苗轮流上。当时接待办的人准备了沿海常见的燕窝、鱼翅类补品,但被小平家人拒绝。”
在广州,习近平并未入住当地接待办准备的广东省委珠岛宾馆1号楼,甚至没住在重新装修的4号楼,他住在老6号楼一个普通套间内。在深圳,他也没有入住市委迎宾馆1号楼,而是住在当地一家商务宾馆的普通套间。据这家商务宾馆的服务员回忆,随行人员专门交代宾馆的服务员不用摆鲜花,开会时也只在每个人的面前摆上两个苹果。
这和20年前极为相似,陈开枝回忆,当年邓小平住的也是宾馆的普通房间。
随行人员都不臃肿。陈开枝说,此次陪同习近平视察的核心人员只有5人,随行的新闻部门也只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4个名额;资料显示,在20年前,邓小平随行人员除家人和一些老干部外并未有更多的部级领导跟随,他本人也提出6大要求,即不汇报、不陪餐、不题词、不见记者、不摄影、不报道。
当然,简单的布置并不意味着一些具象征意味的细节会被忽略。12月9日,习近平的宾馆房间案头摆放着一份《南方日报》,这份广东省的机关报。
3版的位置有一篇采访陈开枝的报道,报道中,这位20年前南巡亲历者巧妙地将小平提倡的改革开放和习近平此前提到的“中国梦”联系在一起,并指出改革开放才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好方式。
最后见面的时刻终于到了。在莲花山,习近平与众人向邓小平塑像献花鞠躬。
鞠躬的那一瞬最触动人心。4位老人中话最少的李灏,在弯腰的时候觉得百感交集,眼睛酸了一下。他说,“脑海中满是1992年邓公南巡来深圳时的场景—刚到深圳时迫不及待地要下去走走,以及临走时邓公突然回过头向自己喊了那句‘你们要搞快点哦’”。
以往,这样的仪式现场“级别”是影响站位的关键因素。如今惯例再次被打破。4位见证者在前一天就被通知,他们要和总书记站在第一排并献花。这让谙熟秘书工作的陈开枝十分惊讶:“这样安排肯定需要得到他的肯定,没想到他想得那么细致、那么周道。”
在位置上极具用心的安排,让他再次回想起他曾经的老领导习仲勋。
1978年,习仲勋担任广东省委书记,陈开枝是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在一次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上,陈开枝依旧按照老规矩来布置开会的人大代表座位,坐在第一排的均是中共高级官员,民主党派均坐在二三排。习仲勋很生气,一手拿着座位表,一边大声说:“懂不懂嘛?谁安排的,怎么回事?”
座位随后被重新安排。陈开枝说,那是在1978年,“文革”结束不久,多数民主党派仍处于被打压状态。“在那个时候,他能想得那么细致。”
上山的时候,和这位新任总书记聊什么,这4位老人都提前想好了。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熟悉也最符合这场纪念仪式的话题。
他们反复引用邓小平的话跟总书记交流。
梁广大对习近平说,改革开放这条路线要坚定不移走下去。他提到了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说过的一句话:“中国不搞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他回忆说,习近平听完后开始微笑。
陈开枝说:“邓小平反复对领导干部说了一个意思,‘谁不坚持改革开放,谁就没有好下场。’他又跟群众反复说了一句话,‘谁不坚持改革开放,你们要把他们打倒’。他还给老是攻击改革开放、攻击特区的反对派说了一句,‘他们都在放屁’。”
在整个会见过程最后,陈开枝用一个比较私人化的话题收尾。他问起习近平的母亲齐心的近况:“她老人家现在身体还好吗?”习近平微笑回答:“还好。”
记者 汪再兴 特约撰稿 陈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