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阜阳日报:让贫困学生获得有尊严的资助
来源: 发布人:lyy   初审:    终审: 日期:2010-09-21浏览:
【新闻中心讯】

 

      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是不是仅限于援助金钱 是不是钱发放了就完事,阜阳师范学院的回答是“不”——

让贫困学生获得有尊严的资助

本报记者冯启俊/文 穆可亮/摄

      资助也要“按劳取酬”

      下午5点,下课的学生手提饭盒、热水瓶,三三两两朝食堂走去。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08级学生吴永洪、张旭也来到食堂,不过他们却有一项特别的任务:到后厨去检查卫生情况,维持就餐秩序,如果有学生对食堂伙食不满,他们接到投诉后还要和经营者交涉。
      两人是阜阳师范学院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的成员。这个委员会中的17名学生,全部是家庭贫困学生,通过在这一委员会中的工作,他们每月可获得120元的资助。“这种资助方式背后包含了两层意义:一是贫困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解决了生活困难;二是有了个锻炼的平台,在工作中能够提升自身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对我们以后的就业、成长都有好处。”来自山西临汾的张旭说。
      最让张旭得意的是:有学生反映二楼食堂卫生较差,他们听说后找到经营者交涉,现在二楼食堂不仅卫生得到改善,伙食也大大改进。
      在阜阳师范学院,包括伙食管理委员会在内,校内设有10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约占在校生总数的7%,办公事务处理、学生管理、广播播音、校内记者、后勤等多个领域都有贫困学生身影,其中辅导员工作助理、伙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校园治安巡逻队等自我管理岗位约300个,让学生在获得经济资助的同时,提升了社会实践能力。
      “如果直接将钱发给贫困学生,反而会助长他们懒惰、依赖别人的心理。”阜阳师范学院学生处的李方老师说,这样可能就会得不偿失。因此,学校建立了按劳取酬资助制度,将物资资助与能力支持相结合,不断提升受助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贫困生也有尊严

      阜阳师范学院学生处处长夏小华告诉记者,“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只是最低标准,阜阳师范学院提出,让贫困学生获得有尊严的资助,决不能让一名学生因经济贫困而造成学习、心理、行为和就业困难。
      “这尤其体现在学生科研立项上。应该说只要是资助,肯定会有名额限制,学生科研立项不一样,只要你拿出科研成果,学校就会给你资助。”李方说。07级贫困学生于康是文学院学生会主席,大一时就开始做科研立项,至今已有留守儿童问题、农民工心理问题两个项目结题,并从科研立项中获得了资助。
      “我们的科研立项不是高精尖技术,本科生的科研立项不一定会做得多好,比如我们文学院,哪怕一个字的用法都可以报科研,只要你敢去想、敢去研究,都能获得肯定。”于康对记者说,这锻炼了贫困学生的钻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让我们懂得知识可以赢得财富。
      目前,阜阳师范学院平均每年都有300项学生科研立项,困难学生科研立项每项结题比普通学生多200元,激励、提高了困难学生的科研激情和能力,让贫困学生获得更有尊严的资助。

    在接受资助中提升能力

      来自肥东县的贫困生崔红玉,是政法学院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虽然还没毕业,但崔红玉已经带了一个班的“学生”。原来,她是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新生的“辅导员助理”,提前进入了工作状态。“辅导员助理,可以说就是新生的生活老师,这对于师范生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做好了,以后当教师、当班主任都会得心应手。”崔红玉的语气中透出自信。
      阜阳师范学院还在奖贷基金中专门设立了能力奖励基金,对在校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获得专利的学生给予相应奖励;设立自胜奖金学,对学习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每人1000元奖励;顶岗支教生活补贴,给予志愿去基层学校从事支教服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月200元生活补助等,鼓励受资助学生发挥特长、参与实践、提升能力、追求卓越。
      目前,阜阳师范学院已建立了较有特色的费用减免、国家助学、校长奖学金、自胜奖学金等综合救助体系,受救助学生的比例在30%以上,学校每年学费收入4000万元左右,投入学生奖励救助的经费就达2000万元。

  来源:阜阳日报(2010年9月21日 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