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具体落实教育部近期启动的“手绘地图”项目,高质量提交思政课“手绘地图”系列资源,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12月12日,学院组织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学院、美术学院等学院的学子赴教育部开发的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所录基地----阜南县王家坝闸,开展“手绘地图”项目的创制。此次实践活动由学院副院长赵永明带队,部分青年教师和学生代表共40余人参加。
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建于1953年,为缓解上游的压力和保障下游的安全,王家坝闸至今已开闸蓄洪16次,累计蓄滞洪水75亿立方米,正是蒙洼人的无私奉献,换来一次又一次的淮河安澜。
全体师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王家坝抗洪纪念馆,追溯淮河发源脉络,回顾新中国治淮历程,领略王家坝从以往洪水肆虐、民不聊生的“旧貌”到如今岸清水美、百姓安居的“新颜”的巨大变迁,感悟“王家坝精神”。
在创制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专业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专业性,以青年视角挖掘基地思政元素,“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学子们对王家坝闸的历史沿革、功能结构以及许多在淮河治理及抗洪救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进行详细描述,大家借助馆内的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影像,生动地讲述着蓄洪救灾的历史故事,展示着蒙洼人民长期以来与洪涝灾害英勇抗争的艰辛历程,边讲述边体悟王家坝人胸怀大局、心怀大我、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
下午,全体师生走进了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在庄台,实践创作团队用脚步丈量蒙洼大地的奉献情怀,用耳朵去聆听蒙洼群众的感人故事,用镜头记录阜南蒙洼的魅力蝶变,在“行走的课堂”中使王家坝精神入耳入脑入心。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王家坝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坚定理想信念,磨砺坚强意志,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书写出彩华章。
此次思政课实践活动,不仅增强学生们对思政课的亲身体验,更为青年学子带来深刻的思想浸润。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严格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和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充分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贯彻“八个相统一”和“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打造思政课多元载体,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文:王莹莹 图:段志国 林帅 初审:陈思琪 学院审核:赵永明)
上一条:用好地方优质育人资源,上好铸魂育人的“大思政课” 下一条:暖冬相伴,与爱同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4年暖冬资助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