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在常见毒物检测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发布日期:2022-08-05    浏览次数:

今年4月以来,我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生物质转化与污染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课题组在常见毒物检测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化工顶尖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1TopIF16.744)和化学权威顶级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中科院1TopIF8.008Nature Index期刊)。两篇文章第一作者均为副教授白翠冰,通讯作者为教授乔瑞,第一署名单位为阜阳师范大学。



众所周知,氰化物(CN-)是一种剧毒物质。发展一种快速准确检测氰化物的方法是环境检测和生命医学领域的迫切需求。课题组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简便的步骤合成得到了一个新荧光探针分子。ESIPTAIE特性的有效结合,促使该探针分子实现了对CN-高灵敏度和专一性识别,并获得高达243 nmStokes位移值,提高了对CN-的生物成像质量和检测水平。通过多种测试手段深入研究了识别机制,并且该探针在食品检测和生物成像等实际应用中表现优异。该研究为进一步设计新型CN-荧光探针分子提供了新的思路。(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2.136445



一氧化碳(CO)具有致死作用,但也是一种重要的气体递质,参与调节多种生理过程。因此,实现对CO的高效检测对深入了解其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该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由铜离子辅助的新策略来识别CO。该策略无需昂贵的钯(II)盐,并且不会额外的产生离去基团,具有令人满意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研究了识别机制,而且细胞毒性低,可以检测小鼠和斑马鱼中的CO。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O的检测提供了新的策略。(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nalchem.2c01948)


这两项研究成果得到了九江学院黄华南教授的大力支持。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屈长青,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博士李瑞乾、魏标、张琳、苗慧,研究生张杰、覃于鑫、孟倩和姚俊雄等参与了研究工作。


(撰稿、图片:白翠冰 学院审核:盛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