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深耕钻研守初心,探索路上勇前行 | 我校市校合作项目专题报道①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1-03   浏览:

砥砺奋进数年路,深耕钻研结硕果。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科研团队不断探索,不断成长。不惧困难,勇于挑战,终有一日取得成功。从没路的地方蹚出路来,在遍布荆棘的地方洒下芬芳。

阜阳奶山羊产业:困局突围 科教兴产 富农致远

《奶山羊良种快繁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编号SXHZ202001)

“阜阳市临泉县作为著名的白山羊之乡,白山羊数量颇为可观。然而,其个体体型相对较小,产奶量也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经济效益。为突破这一困境,我校与安徽农业大学等7个合作单位共同引进萨能山羊与波尔山羊,与本地白山羊进行杂交育种。通过品种间的优势互补,希望培育出体型更大、产奶量更高的新品种皖临白山羊,从而大幅提高农民的养殖收益,推动当地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校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胚胎发育与生殖调节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徐高骁说。在畜牧生产的整个体系之中,优良品种所发挥的贡献率能够高达40%以上,然而,目前本市的奶山羊产业存在良种缺、存栏量少,在当前发展奶山羊产业中,解决奶山羊良种和良种快速扩繁技术是当务之急。如何突围困局,兴产致远,成为了大家的心之所向,这也是项目成立的初衷。

成功往往靠的是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毅力。面对阜阳市发展奶山羊产业缺乏良种和奶山羊母羊数量少的难题,课题组没有气馁,在项目确定的第一时间,便做好了完整的项目规划,着手应对。并在项目任务书下达伊始,多次召集会议,讨论拟定项目的研究内容与实施方案,协调项目组织实施,同时为给项目的技术研发引擎强势赋能,加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应用进程,在项目开展之初,便和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繁育课题组的专家一起在合肥举办羊生物快繁技术专题培训班,为项目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培育核心骨干力量。在安徽农业大学章孝荣教授和我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刘勇教授的指导带领下,一路探索,一路坚持,难题终于被慢慢攻克。当改良的新品种奶山羊出现的时候,一切付出就已经值得。

实验的成功来之不易。在研究了奶山羊精液冷冻技术优化等多项高精尖技术之后,实验才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我们与安徽农业大学等合作单位建立了一个山羊的生物高效快繁技术育种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保证了我们山羊新品种培育的质量和数量,是项目研发的关键技术。”我校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胚胎发育与生殖调节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徐高骁这样说道。这项技术不仅为山羊品种改良提供了坚实保障,还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潜力,这意味着农民能够更快地获得经济效益显著的山羊品种,提高养殖效率,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让科技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源泉。

山羊细管冻精液氨保存

研究过程固然漫长而枯燥,但好在有一群怀揣共同理想的伙伴并肩作战,让这段征程不再孤寂。临泉天缘牧业有限公司与安徽恒丰牧业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成功构建起皖临白山羊奶用群育种基地。在这两大企业的引领与带动下,奶山羊产业正持续释放出无限活力与潜能。当地政府也对该产业给予了大力扶持,众多贫困群众在政府的贴心帮扶下,纷纷赶着羊群踏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这些努力无疑为奶山羊产业的长远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更为后续的品种改良、养殖规模拓展以及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提供了强劲有力的数据支撑与坚定信心。

精心谋划,稳步推进,铸就卓越成果。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已发表相关论文3篇;培育山羊新品种1个,并选育了皖临白山羊奶用群;申请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获授权专利3项;优化和建立了6种山羊繁殖技术工艺;获得1个科技创新平台;转化科技成果1项;新增省级科研项目5项;引进高级人才(副教授、博士)5名,培养硕士2名,培训科技人员30多名。这些凝聚着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成果,为我校培养了羊育种繁殖科技队伍,在校园内营造出浓郁的科研创新氛围,有力推动了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无疑成为奶山羊产业科技进步的强大助推器。“我们共建设了3个核心育种厂、4个扩繁厂。这对阜阳市临泉县山羊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推进。”对于安徽省奶山羊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我校的学科建设与长远规划,均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与深远影响,引领着区域产业与高校科研携手共进,共创辉煌未来。

皖北药植饲源研 禽业绿金新章启

《禽用皖北特色植物饲料资源的研发与应用》(项目编号SXHZ202007)

皖北地区,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在当前禽养殖行业面临饲料资源紧张与抗生素滥用双重困境的大背景下,一支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安徽田园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阜阳师范大学生工院等单位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将目光聚焦于此,致力于将皖北特色药用植物转化为禽用饲料资源,为目前皖北地区家禽养殖业绿色、高效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项目开展之前,团队进行了明确的任务分工,细化了研究实施方案,并签订了任务书。进行了皖北地区特色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成分测定与应用定向分类,发酵菌种及其组合筛选、发酵工艺条件优化与发酵设备创制,特色药用植物成分检测、饲用效果评价与产品标准制定以及特色药用植物发酵技术在蛋鸡饲料生产中的示范应用。

科学研究,是要在未知的领域里去探索,项目推进过程中,时常出现各类问题,但面对挫折,他们从不轻言放弃。为解决项目单位研究生资源不足的问题,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项目微信群,确保项目组成员及时沟通研究进展;同时,向企业发送蛋鸡、肉鸡市场周报,及时组织召开学术报告会,整理成果与经验,保证高效研究。在饲喂蛋鸡实验中,一个周期要60天,而整个项目实施过程需要多个周期。饲养场封闭管理,进出饲养场人员及物品要进行消毒,项目组人员吃住都必须在饲养场。他们耐得住寂寞,克服了困难及生活的不便,最终完成了大量样品采集。

研究者们将每一次挫折视为通往成功的阶梯。他们的眼中,总闪烁着对真理的渴望,对创新的追求。在这条道路上,他们保持着谦卑坚定的心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建立起皖北地区特色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并通过针对本地资源研发微生物发酵技术工艺,构建了禽用药植物发酵饲料技术体系;进一步优化了研发产品的最佳添加剂量和方式,提高了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减少了抗生素用量;研发了多种中药超微粉、中药提取物、发酵中药/中药渣、单味和复方中药等功能性添加物,利用无抗养殖药渣包,进一步提升了鸡的免疫力、抗病力、产蛋率、蛋品质量、蛋香和蛋壳硬度,从而增加了养殖收入。

该项目研发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提升了养殖场和合作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获得了巨大的新增产值和新增利税。项目团队获得了2021年皖北产业创新团队的荣誉称号、孔祥峰入选2020-2023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项目实施过程中,我校生工院的多位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也参与了部分实验内容,锻炼了自身能力,并借此机会完成了毕业论文,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

此次研发成果,开拓了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也许在不远的未来,它能够推动整个行业驶向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光明彼岸,为皖北大地的药用植物资源与农业经济奏响一曲雄浑的发展赞歌。

科研逐梦番鸭路 砥砺前行铸华章

《番鸭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应用与物联网及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建设》(项目编号SXHZ202008)

2017年“三码合一防伪技术”在农产品溯源中的应用获得阜阳师范学院重大科技孵化项目基金支持;“三码合一彩色数字对应溯源防伪标签技术与应用”获得2017年阜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组合式粮食仓储设备与智能信息管理系统”获得2017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8年底,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中心校级平台成立。

获批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在当今注重食品安全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浪潮下,每一项农业科技的突破都承载着对消费者健康的守护以及对传统产业升级的期盼。番鸭,又名香鹑鸭,麝香鸭,红嘴鸭,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大型瘦肉鸭。具有低脂肪、高蛋白的特点。发展前景广阔也更符合消费者需求。但产业长期存在活鸭交易为主、产品均匀度差、成分不清、加工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研究团队基于这些机遇与挑战,开启了番鸭研究的道路。

为了解决番鸭产业的现存问题,团队决定构建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但构建时高效采集多维度数据并确保其真实、实时性成为一大挑战。面对这一困境,团队巧妙依托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搭建起全流程溯源管理系统。在生产环节部署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温湿度、喂养、屠宰等数据,借助区块链实现可信存储,确保数据透明安全。

番鸭养殖区块链溯源平台功能界面

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健康、安全和营养的要求日益严苛,团队成果在营养保留与加工安全的基础上,于全产业链溯源监管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借助“皖农链”平台,融合多项前沿技术,实现番鸭从养殖到销售的全流程可追溯。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产品信息,消除对假冒伪劣的担忧。团队在优化加工技术时发现,传统保鲜方法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他们经过大量实验,研发出新型保鲜技术,显著延长番鸭产品保质期,提升产品品质。团队校内负责人陈曙光老师说:“看到消费者因我们的努力吃得更放心、更健康,一切辛苦都值得。”消费者的安心,让研发过程中的苦最后变成了甜。

在科研攻关途中,技术难题和工作压力如影随形。每当此时,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召开讨论会,凭借专业互补寻找新思路。面对压力,他们相互鼓励、分享经验。“海压竹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团队的每个人都有着竹子一般的意志,也像竹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项目最终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 件、实用新型专利 3 件,获软件知识产权授权 2 件,制定相关标准 5 项,还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获批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智化工程研究中心平台,和竹子一样迎来黎明的光芒。

经过不懈努力,团队取得诸多成就与奖项。那一刻,喜悦与自豪在团队中弥漫。校内负责人陈曙光老师说:“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个人,是团队合作的有力见证。科研之路虽艰辛,但我们会继续前行,为番鸭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这场番鸭加工的科技变革,不仅是技术的进阶,更是人文关怀的升华。我们守护的不只是美味,更是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我们推动的不只是产业,更是乡村振兴的梦想;我们践行的不只是发展,更是对消费者的责任承诺。

番鸭项目的科研道路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一路上风雨相伴、荆棘丛生、迷雾重重。但科研人员们深知,每一次的跌倒都是成长的磨砺,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他们以无畏的勇气为羽翼,以顽强的毅力为利刃,以坚定的信念为灯塔。度过重重苦难,迎来彼岸黎明。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研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也许困难,也许挫折。但只要行而不辍,便能够履践致远。科研之途长漫漫,请相信,我们一直在路上。

(撰稿、图片:学生记者 纪真 耿乐乐 曹小慧 张雨伟 崔梦爽 袁凤琴 刘悦 陈华颖 单位审核:张丙开 宣传部初审:周静 终审: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