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解读

作者:邹县芳 时间:2009-06-20 点击数:

2006年,根据教育部部署,安徽省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目前,这项改革正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与这项改革相配套,现行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两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安徽省2009年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上报教育部后,教育部又予以指导完善,并于2008年12月5日正式批复核准。

  一、高考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一)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转变的需要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经历一场战略性转变,即凭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大量消耗维持的数量扩张和外延式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实现长期持续发展。与此相对应,教育发展的重心要从数量发展转向质量提升,培养出大量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这要求高考考试标准由关注知识向关注素质转变、录取 标准要由选 拔单一类型的人才向选 拔多种多样的人才转变。

  (二)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需要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维目标的统一,体现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全面性;在课程内容上要求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在评价上要求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推进,必然要求高考在目标、内容和录取方式上进行相应改革。

  (三)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趋势

   安徽省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中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这为高考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2008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左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0.3%。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方面,社会需求多元化使得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差异很大,单一的选 拔模式很难适应高校人才选 拔和培养的多样性需要;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普及化后,学生个体差异更大,单一的选 拔模式会扼杀多样化人才的发展空间。因此,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已显得十分紧迫。

  二、《方案》制定的基本过程

  高考是一件涉及面广、牵动千家万户的大事,是通过教育改革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省教育厅对2009年高考方案的研制和出台高度重视、非常慎重,按照"让社会明白、让考生放心、让学校可操作"的原则,做了大量的工作。整个研制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一)前期论证阶段

  早在2006年1月,省教育厅就责成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专题项目组,开始对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着手研究。项目组成员专程赴全国首批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如广东、山东、宁夏等省区进行考察学习。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我们草拟了十余套方案,经反复比较和权衡,从中确定3套作为我省2009年高考方案的讨论稿。此后,我们又多次组织召开不同层次人员参加讨论,广泛听取全省各市教育局局长、教研室主任、基教科长、普通高中校长、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2007年7月,省教育厅邀请了全国部分知名专家、先行高考改革省份的分管领导,专门召开了"安徽省2009年高考方案论证研讨会",形成了论证修订后的两套倾向性方案。

  (二)中期修订阶段

  2008年1月,我们依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专门召开厅常务会议,原则确定了《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印发给全省17个市教育局,广泛征求意见。2月又组织全省11位专家对09年高考方案进行了专题论证。3月4日,在省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了全国首例高考改革听证会。对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仔细梳理和深入分析,一方面据此对《方案》进行了修订,另一方面给代表们逐一给予了书面反馈。就修订后的方案,再次向教育部作了汇报。

  (三)后期审批阶段

  2008年4月,我厅将修订后的《方案》上报省政府审议。根据省政府的指示,我们召开10余场由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民主党派代表、政府参事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征求意见。5月,在梳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了完善。6月20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方案》。7月2日,我厅正式向教育部提请核准方案。教育部对《方案》进行了多次论证,在对学业水平测试等方面进行修改完善后正式核准。

  三、《方案》的基本框架

  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模式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方案总体设计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顺应教育部高考改革的方向,按照"3+X"高考方案的总体框架,根据安徽实际在"X"上做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设计;二是根据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与新课程"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相适应;三是在保持与我省现行高考方案的衔接和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努力通过统考科目结果选择、学业水平测试项目精简、综合,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和考试负担。

  (一)统一考试

  统考科目中的"3"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分值各为150分;"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是文科倾向考生必考科目,总分值为300分;"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是理科倾向考生的必考科目,总分值为300分。综合科目各科具体分值分配由考试说明予以公布。统考科目总分为750分,两天时间考完,考查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该科目必修与选修I的内容,其中选修课程总分值不低于10%,均设为必做题。统一考试成绩直接以原始分记分。

  (二)学业水平测试

  学业水平测试是对高中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也是一个过程性检测,考查的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业水平测试在教育部要求开考全部科目的基础上,我省将其归并为语文、数学、外语、人文与社会基础、科学基础和技术素养等6个科目,测试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分A、B、C、D四个等级,由各市或县区按本地全体考生成绩划分。

  (三)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评价是建立在学生成长记录基础上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评价,包括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既有对学生统一的综合素质要求,又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突出表现。评价由学生本人、班级同学、任课教师共同完成,评定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及其实证材料进入考生档案。

  (四)招生录取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高校的要求,分层次、分类别、按批次组织招生录取工作。各高等院校依据考生志愿,按统考科目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其中统一考试成绩是划线和录取的主要依据,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是录取的重要依据或参考依据。

  四、《方案》的特点

  《方案》总体上围绕"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进一步深化统一考试内容改革以及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温既∧J胶头绞礁母?三个基本目标展开,着力加强对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和中学综合评价的统筹,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我省教育评价制度的综合改革。

  《方案》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突破"唯分录取"的高考模式,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统一考试和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方案。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学业水平测试纳入高考,改变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有利于引导中学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引导学生强化平时学习。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有助于高校全面考察和了解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而不是只看几门文化课的分数。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而且是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向分类、自主、多元的方向迈进

  首先,鼓励高水平大学(如"211工程"高校)深化自主选 拔录 取改革,在选 拔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潜质的人才方面,探索统一考试、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测试相结合的相对多元化的评价选 拔办法;其次,鼓励探索符合高职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评价选 拔模式。经批准的高等职业院校,可试行以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录 取主要依据的录 取模式,也可将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与学校组织的测试成绩相结合作为录 取依据。第三,对于中间层次量大面广的高校依然以统一考试录 取为主,着力于改革录 取方式,解决好老百姓最关注的公平性问题。同时,我省大力推进平行志愿,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降低考生报志愿的风险,增加选择机会,解决考生"高分低录"和高校"大小年"问题。

  (三)突出考试内容改革,全面试行自主命题

  在多元化录取模式的探索阶段,统一考试内容改革比考试形式改革更重要。2009年,在试行语文、外语、数学3科自主命题的基础上,我省将试行自主命题的学科扩大到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科目。全面试行自主命题的主要目的,是让考试内容更贴近我省的教学实际,切实引导新课程教学方向。方案指出:"统考科目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强化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的纲领性作用,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扼制繁、难、偏、旧教辅资料对正常教学的冲击,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条件。

  (四)既保持与传统高考的衔接和平稳过渡,又为进一步改革预留空间

  "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科目设置和近几年我省的高考模式相同,考试时间及科目分值均未变动。这样有利于高考改革保持平稳过渡,实现新旧课程的有机衔接,让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章可循,为新课程在我省的平稳推进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与录取 标准多元化程度相适应,选修内容考查采取指定考试范围及限定分值比例的方式,这样既能保证选修课程的开设,又能保证同类考生考试科目统一,内容一致。我们计划在选修指定选考的基础上,积极积累经验,逐步走向选修选考。


  五、几个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一)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录取适度挂钩

   安徽人口多,高考考生数量大,高考竞争激烈,社会各界对高考公平公正的要求非常高。《方案》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社会诚信基础、基层百姓对高考的现有认识水平,2009年,在确保可信可用的前提下,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招生适度挂钩。

  2009年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录取中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为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2009年高等学校可在招生章程中,可以提出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我们不排除重点高校提高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要求的可能性,假如某重点大学要求填报该校的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全部为A也是可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切实根据自己这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对照高校具体要求做出正确选择。2、对极少数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很差、综合素质评价表现很差的学生设置了不能参加二本以上高校录取的条件。但考虑到安徽省历届生众多,且2009年高考是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安徽省方案规定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必须全部为C等(或合格)以上的考生方可参加二本以上院校的录取。3、在同等条件下,在已投档的考生中,高等学校可以优先录取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层次高的考生。例如,两名考生同时报考了报考了同一高校,他们的高考统考总分都为580分,且由于高校招生名额限制,两者只能录取一人。这时就要看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与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等级层次高的考生优先录取。

  根据2009年的实施情况,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对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不断进行完善和规范,确保其科学、合理。同时将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逐步加强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

  (二)关于选修课程的考查

   安徽区域、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不同社会群体对新高考方案的诉求差异大,特别是选修课程,各地开设情况差异很大,以至于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选修课程考查上的意见几乎相左。同时我省历届生数量多,社会压力大。因此,《方案》力图规避因考查方式变化过大、试卷不等值等带来的风险,在考试命题等环节优先体现公平公正,确保《方案》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2009年统考科目选修课程暂时采取指定选考方式,考查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该科目必修与选修I的内容,其中选修课程的分值不低于总分值的10%,均设为必做题。

  目前各个学科的指定选考范围已经确定,我厅即将以文件形式发布。同时,从2010年开始,我们将选修内容纳入学业水平测试的范围,以引导各地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加大选修课程开设力度,为今后统考科目中的选修课程实行选修选考奠定基础。

  (三)关于考试内容改革

  2009年我省高考全部学科自主命题。《方案》指出:"试题设计尽量采用新情境、新材料,力求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年的中考改革实践可以证明,命题一定会也一定能引导课程改革的实施。那些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充分开设选修课程的学校,其考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一定能在新高考中受益。目前,新课程高考所有统考科目的考试说明正在制定当中,预计2009年2月发布,考试说明依据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制定,不依据某一版本教材。各地要高度关注考试说明的具体内容,认真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组织好高三复习。

  (四)关于历届生问题

  我省人口多,普通高校数量少,以至于历届生数量一直比较多,2008参加高考的历届生达到19万。针对历届生没有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成绩的情况,《方案》在设计与专家论证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方案》规定,2008届及以前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其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要求参照原会考成绩(等级),社会考生仍参照原有录取 办法,过渡期为3年,鼓励社会考生在过渡期内参加学业水平测试。。以实现新旧高考方案的衔接,力争在保障全体考生权益的前提下,实现平稳过渡,维护社会安定。

  (五)关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方案》对综合素质评价做了调整,主要变化是将评价数据上报由一年一次变成三年一次。评价比重教师由50%降为40%,学生自评由10%提高到20%。目前,新操作细则和软件补丁已经研制完毕,省教育厅即将通知各地各普通高中学校从网上下载相关软件和文档。

  各普通高中要切实按照《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要求,应用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手册,做好实证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公示工作,其中实证材料一定要按照评价标准的要求提供。学校应于2009年3月1日前应用评价软件完成评价并上报评价数据。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要求,加强对学生上报数据中实证材料和各等级比例的审核,并报省教育厅。此项工作必须在2009年3月20日前完成,具体工作要求省教育厅已做了明确规定。

  (六)关于《方案》的实施细则

  《方案》是高考的总体设计,具体工作将主要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实施,考试院将根据《方案》要求制定2009年高考工作的实施细则,做好以下工作:

  1、将招生考试各个环节工作的优化和完善的出发点放在广大考生、教师、学校和基层招生考试机构的需要上。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他们的愿望,化解误解和偏见,从而营造和谐、安全的人文考试环境。

  2、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做好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与考生电子档案的衔接。

  3、继续深化"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信息化建设。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落实网络条件下的考生报名、志愿填报及考生信息采集及确认工作。加强高考报名信息采集及确认环节的监督及信息公开。对报名资格审查、信息确认等重点工作环节、重要工作岗位和人员,加强监督和管理。

  4、全面推行平行志愿。在2008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志愿设置。我省2009年在艺术、体育类招生中将实行平行志愿,切实尊重广大考生的报考意愿,维护考生利益,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考生。

  5、加强命题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加强高考命题教师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命题的程序管理,进一步加强命题的安全保密工作,深化统一考试内容改革。同时,进一步完善网上评卷系统,增加阅卷人员中中学一线教师的比例。

  6、积极落实依法治考,确保考试安全,严肃考风考纪,全力净化考试环境 。继续坚持把试题安全作为考试第一要务,精心组织实施命题、施考到阅卷全过程,把严格的管理落实在每一个环节;继续加快推进应用高科技手段对考试的管理;继续推进标准化考场的建设。切实做好考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综上所述,我省2009年高考改革方案总体上符合现行安徽教育的实际,符合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要求,符合高考改革的方向。当然, 2009年的高考改革方案只是我省新课程高考改革的开端,是一个阶段性高考改革方案,随着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和教育形势的发展,我省高考改革将在坚持"方向明确、操作稳妥、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下稳步向前推进。


[转自安徽教育网]

--------------------------------
阜阳师范学院招生办公室
2009-4-24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清河西路100号(236037)

电话:0558-2596225

Email:zjc@fynu.edu.cn

Copyright©阜阳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