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办公室!

职业教育研究

佛职讯息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职业教育研究 > 佛职讯息 > 正文

校企“双向奔赴”精准育才,浇铸“全国技术能手”

作者:    时间:2022-11-22   来源: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阅读:

11月13日,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届全国信息产业新技术职业技能竞赛-“创想杯”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操作员竞赛决赛在浙江长兴县长兴技师学院落下帷幕,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佛职院”)2017届模具专业毕业生陈嘉伟荣获教师、职工组特等奖;王晖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获得“特等奖”的选手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准后,将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陈嘉伟荣获教师、职工组特等奖

“全国技术能手”是全国技能人才领域最高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和宣传产业工人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据悉,本次竞赛有来自全国41支职工组代表队,16支教师组代表队和24支学生组代表队,共计81支队伍参加全国总决赛。竞赛分为职业能力测评、逆向工程、3D打印工艺三个模块,比赛时长总计16小时。参赛选手经过激烈拼搏,总体水平超过了以往历届,角逐“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此次荣誉的取得是学校“走出去”、企业“走进来”,双向奔赴,潜心育人、精准培养的硕果。

佛职院通过成立3D打印产业学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广东省先进制造产业的发展和佛山市装备制造超万亿产业建设,以“机械装备业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紧紧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深化建设3D打印产业学院。通过3D打印产业学院及其延申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学家”五元融合的增材制造技术领域研究平台。

陈嘉伟激动的表示,在成为“全国技术能手”的道路上,攻坚克难是对他热爱的见证;学校和企业的培养合力,是对他深钻精研探索的重要加持。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政府支持、行业、企业融合、学校创新、科学家助力的多维参与下,打造出一个师生共建、产学相融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强联合,攻坚克难,揭榜高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企业”:助力懵懂少年蜕变技术青年

陈嘉伟是佛职院2014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现担任广东银纳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售前售后主管,目前同时兼任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增材制造技术专业企业兼职教师。

陈嘉伟自2014年入学佛职院后对3D打印产生浓厚兴趣,并第一时间加入3D打印协会。佛职院快速制造中心建立于2012年,为“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佛山推广基地”,2017年获批为“广东省3D打印公共实训中心”,校内3D打印配套设备资产总值约3000万元。

在王晖老师的启蒙和指导下,浓厚热爱、醉心技术,在3D打印领域精挖深耕。学校“手把手”、企业“交融、护航、共升”,助力陈嘉伟在校期间多次逐梦技能大赛,荣获“第八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铜奖等多项荣誉。

“翱翔+归巢”:校企加持助力精益求精

陈嘉伟毕业后,虽离开学校但是对于3D打印的热爱却越发深厚。选择了将3D打印成果继续深化。同年,佛职院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学校与企业深入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3D打印产业学院,对于陈嘉伟等热爱3D打印的人才队伍给予精益求精的培育。

2018年10月,“3D打印产业学院”正式成立,在此期间,陈嘉伟在企业“实践磨炼”加学校“团队培养”的双指导下,熟练掌握了三维扫描、产品后处理、及各类先进3D打印设备的操作,2018年荣获南海区职工职业技能竞赛(3D打印应用综合技术)“技术能手”称号;2019年荣获南海区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业设计+3D打印)打印应用技术比赛“技术能手”称号。

从“技术学徒”到“技术能手”功夫非一朝一夕,2019年3月20日佛职院与广东银纳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同年陈嘉伟将3D打印成果继续深化,入职广东银纳并得到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师资培养”、“职业培训”、“技术与工艺革新”以及多种项目的全面指导,参与合作研发,在此过程中陈嘉伟既是学校“兼职教师”,又是企业“技术骨干”,既“传道受业解惑”,又“磨砺精研细琢”,最终在国家技能竞技舞台上脱颖而出,问鼎“全国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

“科研+培训”:搭建平台助力培养模式推广

佛职院将增材制造人才培养作为校企联合,深度合作的重要环节。学校通过科研与培训一体的制度创新,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多学科相互融合、多专业相互复合、多技能相互结合、多技术相互配合的有效路径,促进科研成果落地,实现技术人才的卓越匠心、精准培养与快速配套,最终形成“培养人好用、科研出水平、企业有效益、学校有成果、引领全国有目标”的良好局面。

未来,学校将厚植工匠精神,注重实效、打造精品,奋力将学校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3D打印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和科技创新高地,成为国内一流的面向先进制造的增材制造技术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成为“一带一路”先进制造技术培训和推广重要窗口。


(通讯员 朱迎春 冯安平 李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