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广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聚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与经验。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广东拥有职业院校625所、在校生280.5万人,2021年全省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652.36亿元,营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省职教城新增6万学位
“通过增加学位供给、高质量开展高职扩招,广东持续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朱孔军介绍,高质量建设省职教城,已进驻10所学校、新增6万学位,将打造成为教科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范本。同时实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新建迁建高校项目,近3年新增高职院校8所,实现21个地市高职全覆盖。
广东是职业教育大省,越来越多学子主动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如今,广东拥有职业院校625所、在校生280.5万人,每年为社会输送70万以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全面开展摸底调研,为全市13所中职学校进行了把脉问诊,破解了办学规模小、师资配备不足、一址两校、专业设置匹配度不高等问题。”韶关市副市长罗海俊说,韶关市现有应用型本科院校1所、职业院校17所,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10多个领域、120多个专业类型,共有在校生9万多人。
职业教育扩容提质需要投入“真金白银”。2021年广东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652.3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401.62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1倍和2.2倍。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国煌表示,广东在“十三五”期间已安排86亿元专项支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未来面向“十四五”,计划投入各类专项支持资金116亿元,持续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
建成29所省级以上示范性高职院校
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能力是社会关切焦点。广东着力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重点发挥示范典型的引领作用,增加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目前,已建成14所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29所省级以上示范性高职院校、62所国家示范中职学校,以及建设14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和31所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1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88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示范引领全省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是“工匠摇篮”,也是“成长桥梁”。“既要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也要助力在职人员提升技能,全面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朱孔军说,广东持续扩大中高本贯通培养规模,打破职业教育升学“天花板”。
2021年,全省52%的中职学校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招生计划8.6万人,是2011年的11.9倍,中职毕业生升学率达44%;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试点招生计划1.2万人,专升本招生6.5万人、是2011年的13.2倍。
“今年广州已有28所中职学校91个专业对接37所高职院校94个专业,开展三二分段试点工作,三二分段招生占比正在不断扩大。”广州市副市长江智涛说。
对于在职人员,广东每年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100多万人次,开展百万工人技能提升行动,开办劳模工匠本科班,实施产业工人“求学圆梦”计划,2011年以来支持近11万产业工人提升学历,赋能新时代产业工人成长成才。
产教融合迈向新高度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广东实施精准对接,优化职业院校和专业布局,让供给结构进一步契合区域产业发展。
广东聚焦战略性“双十”产业集群,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建设298个省级中职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和311个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广东先行先试现代学徒制,首创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去年有63所高职与451家单位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突出办学优势,能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在新型人才培养中,企业能够站在‘需方’角度提供新思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政企业务副总裁杨萍介绍,华为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建立“课证共生共长”产教融合模式,每年还联合产业伙伴为学生提供优质岗位,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匹配。
“学校推动15个专业群联合一批头部企业,先后建成15个特色产业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欣斌说,该校产业学院的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由校企共同开发,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