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概况,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为创建于1860年的福州圣教医院与创建于1877年的福州马高爱医院合并而成,是八闽现代医学的发祥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现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医院综合实力雄厚,是我省唯一同时跻身“亚洲华人地区最佳医院百强”、“全国医院综合实力百强榜”、“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百强榜”和“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百强榜”的医院,并位居省内榜首。现有编制床位2500张,年门诊病人近20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1万余人,开展各类手术11万余台(其中住院部Ⅲ、Ⅳ级手术达75%以上)。除院本部外,还拥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协和医院西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平潭协和医院(协和医院平潭分院)两个院区,编制床位2300张。
协和医院是福建省高水平医院和国家首批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单位。拥有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血液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普通外科、烧伤外科、老年病科、临床护理)、4个福建省医学中心(血液、心脏、微创、烧伤)、12个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普通外科、烧伤外科、老年医学科、小儿科、临床护理、康复医学科、超声诊断专业)和8个福建医科大学首批重点学科(心血管病学、肿瘤学、血液科、胸心外科学、普通外科学、胃肠与肝胆病学、老年医学、神经外科学)。
医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50个教研室(组),兼职教师969人,其中正、副高职称(含教授、副教授)近500人,博、硕士学位的医师占医师总数的80%,拥有国家级、省部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百余名。2018年入选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是我省唯一入选的省属医疗机构。
血液病学专业是我省“211”工程唯一的西医临床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学科培育学科、福建省恶性血液病人才高地。医院拥有血液病、内分泌、肝胆外科、消化系疾病、烧伤、老年医学、临床免疫、胸心外、冠心病、神经外和超声医学11个省级研究所,以及整形研究室、耳鼻咽喉研究室 、泌尿外科研究室、临床肿瘤研究室、消化道肿瘤研究所、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研究中心、变态反应性疾病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研究室、心脏中心、口腔牙颌面畸形防治研究室和肿瘤中心10个挂靠医院的校级研究机构。福建省超声医学、院内感染、烧伤治疗、临床输血4个质控中心挂靠我院。医院科技投入及产出、质量均居全省首位。
福建省最早的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点发端于我院, 1986年和1990年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并开始招收研究生。目前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4个。现有博、硕士研究生导师215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58名,至今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60名,硕士研究生2694名。
2001年设立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在福建医科大学率先引进临床医学博士后至今已有14位博士后进站工作,2018年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开展创建高水平医院和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及临床重点专科工程。医院作为福建省首批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之一,负责建设4个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1个临床医学实验平台及1个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与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上海瑞金医院共建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全面提升人才、科研、医疗、管理等方面的实力。
医院以“创新”为导向,以医学发展前沿为方向,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临床基础研究为切入点,以临床应用研究为突破口,努力建设高水平医院。为满足高水平医院建设和学科发展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现向国内外公开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
二、招收条件
1、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2、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3、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4、原则上应为非在职人员;
5、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发表过5分以上SCI者,年龄与获得博士学位年限可适当放宽。
三、薪酬待遇
1、享受我院副高人员待遇,年综合收入不少于30万元(税后);
2、享受房租补贴,每人每月3000元;
3、以上待遇按月发放,但最长不超过24个月;
4、博士后科研课题启动经费50万元;
5、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时间一般为2-3年,确因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的,可申请延长在站时间1-2年。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 陈老师 ,苏老师
Tel:0591-86218636
Email:xhyyyjs@163.com
联系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新权路29号协和医院一号楼一层教学办102#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
邮编:350001
五、招收专业目录
申请我院博士后的人员,请按照招收博士后专业目录选择合作导师,并提前与合作导师取得联系,就合作达成意向,再联系办公室申请入站程序。
学科专业 | 合作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 |
内科学(心血管) | 陈良龙 | 1.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 2.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系列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系列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
内科学(血液) | 陈元仲 | 分子伴侣Hsp70、Hsp90、TCP-1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
胡建达 | 1.恶性血液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2.精准医学领域:免疫细胞治疗,细胞工程设计及免疫细胞表型研究 | |
王少元 | 白血病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研究与应用开发 | |
沈建箴 | 1.淋巴瘤表观遗传研究 2.淋巴瘤免疫靶向机制研究 | |
李乃农 | 1.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耐受 2.血液病免疫治疗及机制 | |
杨婷 |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以及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 | |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 | 刘礼斌 | 糖尿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老年医学 | 洪华山 |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血管衰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神经病学 | 陈晓春 | 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 |
黄华品 | 颞叶癫痫机制;慢性癫痫共患病机制;耐药性癫痫遗传表型的研究 | |
刘楠 | 1.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免疫 2.神经康复与免疫 | |
叶钦勇 | 1.线粒体损伤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机制。 2.干细胞对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治疗研究 | |
潘晓东 | 1.神经变性疾病免疫调控突触修剪的机制; 2. 基于人群队列的认知障碍谱系病表观遗传、易感基因相互关系和功能研究。 |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黄慧芳 | 血液肿瘤的微环境调控机制和诊疗新策略 |
外科学(普外) | 池畔 | 1.结直肠癌微创膜解剖 2.CRT后盆腔纤维化机理 |
陈燕凌 | 肝胆胰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 | |
黄昌明 | 胃肿瘤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
宋传贵 | 1.基于高通量筛选及测序技术的三阴性乳腺癌吉西他滨耐药基因谱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 2.miR484-CDA及其下游分子与乳腺癌吉西他滨敏感性的机制研究与临床运用 | |
外科学(骨外) | 刘文革 | HDAC6调控自噬对机械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及机制研究 |
外科学(神外) | 陈春美 | 1.脊柱脊髓疾病的精准微创治疗; 2.MR(混合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3.人工智能技术指导脊柱脊髓疾病的诊疗。 |
外科学(胸心外) | 陈良万 | 机械牵张诱导主动脉夹层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机制研究 |
康明强 | 1.TPM3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2、9诱导EMT发生促进食管鳞癌浸润和转移的机制研究 2.IL-1ra通过PI3K/NF-kB通路抑制食管鳞癌的增殖和迁袭的机制研究 | |
外科学(整形) | 陈小松 | 1.干细胞精准治疗(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及空间转录组测序) 2.再生医学、干细胞、外泌体及细胞外囊泡; 3.脂肪及能量代谢、新型减肥药的开发 |
肿瘤学 | 徐本华 | 肿瘤放射治疗 |
麻醉学 | 张良成 | 1.麻醉围术期器官损伤与保护 2.神经病里性疼痛基础和临床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