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健康学院应用心理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
发布时间:2024-01-04   信息来源:健康学院  动态浏览次数:10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2014年,福建医科大学获批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于同年开始招生。作为福建省唯一具有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医学院校,本学位点依托丰富的医学教育资源,在强化医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坚持产学研结合,执行导师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现已成为福建省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科研建设的重要基地。

本学位点现有两个培养方向:1)心理治疗与心理康复:培养具备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心理康复能力的高技能专业人才。(2)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备心理发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潜能开发能力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2023年本学位点新增专业硕士导师1位,引进优秀博士1位,1位教师赴高水平院校进修。通过学院“至善讲坛”等平台,2023年开展学术讲座18场,以科研推进循证实践。继续打造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课堂教学、校内实践、临床实践及社会实践的无缝连接;依托社会服务实践平台,指导学生开展心理测评、心理科普、心理热线等公益活动,通过“服务-学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本学位点具有包括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大中小学等20家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导师与专职导师密切配合,形成了相对稳定、高效运行的教学团队。执行1年理论和实验教学、2年专业实践训练的“1+2”人才培养模式,保证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专业岗位胜任力。加强教育督导,构建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组建校院研究生教育督导组,对招生复试、课程教学、中期考核、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进行监督指导。执行中期考核制度,客观评价专业能力。强化评阅监督,执行学位论文“盲审”制度,提升学位论文质量,排除学术不端行为。

2023年共有6名毕业生,授予学位人数6人,就业率100%,培养质量受业内同行和用人单位肯定及社会认可。

(一)目标与标准

1.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胜任临床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实践工作的高层次心理学应用专门人才。具备优良职业心理素质、扎实心理学理论基础和良好实践能力;具备良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胜任力,及应用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具备优良政治思想品质、遵纪守法,具有优良职业心理素质与高尚的职业品德。

2)具备较为广深的心理学基本原理、知识和技术,能综合应用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为矫正、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潜能开发、心理评估等实践领域,有效解决心理学实际问题。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2.学位标准

严格执行《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按照本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申请人通过学位课程考试,修满规定课程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授予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

学位论文答辩需答辩委员会经无记名投票,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作出建议授予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决议。经学位分委员会审核批准,报校学位委员会确认备案,授予申请人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

 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答辩委员会应作出是否同意在半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经再次论文答辩,通过后方可授予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

(二)基本条件

1.培养方向

本学位点有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1个,共有两个培养方向:1)心理治疗与心理康复:培养具备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心理康复能力的高技能专业人才。(2)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备心理发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潜能开发能力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2.师资队伍

截止到202312月,本学位点共有硕士专业学位导师7人,27位校外实践导师。校内导师中正高级导师3人,副高级导师4人;最高学位为博士的导师4人。2023年新引进严世振教师,新增导师连坤予。2023年,本学位点获得各类项目10项,到账经费约37.5万。

3.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聚焦高层次应用型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提升人民获得感与幸福感、为健康中国健康福建服务。依托医院、学校、培训机构等实践基地,借助脑电、眼动、核磁、心理评估等技术,主要从事心理治疗的生理与心理机制、心理治疗方法的优化、视觉认知发展、场景知觉、非自杀性自伤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1)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专注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发展研究,包括不良心理行为问题、发展障碍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及教育与干预。重点开展特殊儿童、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问题及干预研究;特别是研究教育情境中上述群体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教育实践,产生广泛影响。

2)心理治疗与心理康复方向专注于心理问题、精神障碍的神经心理机制和诊断治疗过程研究;探索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机制和疗效。重点研究抑郁症、焦虑症个体的内隐记忆、情绪、认知、人格等心理病理机制,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和慈悲聚焦治疗的机制和疗效。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产生广泛影响。

4.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拥有福建省心理与行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面积为1300平方米、研究设备总值2091.38万元,中心配置有综合心理实验台、生物反馈治疗仪、沙盘治疗套件、远程临床和人力资源管理测评软件、心理学实验软件、眼球轨迹追踪仪、128导事件相关电位系统、日立近红外脑成像系统、生理多导仪、深部经颅磁刺激系统等心理学实验教学设备和高尖端研究设备,为研究生科研基本技能培养提供完备的条件。

本学位点目前拥有实践教学基地20家,目前有26位研究生在实践教学基地实习。能满足心理治疗与心理康复、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这两个方向研究生的实习需求。

5.奖助体系

学位点具有完备的奖助体系,根据《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评审办法》、《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办法》、《联邦医学教育奖学金》、《协和奖学金》等评选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评选办法(试行)》等,形成覆盖全部研究生的奖助体系。具体包括“奖贷助勤补免”六项资助措施:

1)“奖”,除了国家奖学金,还设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覆盖率达50%。其中,一等奖学金奖励额度为5000元/生,二等奖学金奖励额度为3500元/生,三等奖学金奖励额度为2500元/生。此外,还设有协和奖学金、中美华东制药奖学金和大博奖学金等社会奖学金。2023 年共11人获得学业奖学金,发放金额3.3万元。

2)“贷”,设有生源地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极大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问题。

3)“助”,研究生助学金覆盖率100%,每月可享受2000元助学金。2023年共45人次获得助学金,发放助学金  76.8万元。 

4)“勤”,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获取一定岗位补贴,2023年共有2名研究生参与勤工,共发放勤工助学金1万元

5)“补”,设有临时困难补助,包括学生突发经济困难补助、有特殊困难补助等,及时缓解学生经济困难。本年度无学生提出申请该补助。

6)“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政策,2023年共有2名学生获得学费减免,减免金额0.37万元。

(三)人才培养

1.思想政治教育

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充分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措施。

打造“三融合”课程思政模式。建立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政办、教学科研办、学工办多方联动、具体落实推进的工作机制。执行《研究生课程思政指导意见》,明确德育目标,探索德育方法,培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养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以“内容融合、方法融合、课程融合”三融合为切入,要求教师“门门课程有思政,思政元素与专业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医者仁心和人文素养。通过网络平台、线下组织生活等形式开展专题、党课、先进事迹等学习,注重思政课程、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等多环节的培养。

守好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党委统筹各类媒体、教学平台,打造“多平台、各领域、多环节”立体化思政教育载体。通过日常审查、“一会一报”、“三审三校”等措施,严守严管意识形态阵地。学院微信公众号2020年2月开通以来,累计发送推文773篇。

建好基层党组织。高质量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要求研究生党员参加线上政治学习、完成校院党校的规定课程,开展严肃活泼的批评与自我评等组织生活会,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强化自控自律能力。    

2.师德师风建设

遵守《福建医科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福建医科大学师德师风考评办法(试行)》、《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管理办法》、《福建医科大学教职工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成立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二级党委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师德建设工作摆在教师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日常工作抓,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激励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对在教书育人方面成果显著的导师,予以专门表彰,在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和晋升、年终绩效考核、评选先进工作者等方面予以优先推荐和考虑,并作为下一年度导师招生名额优先考虑的重要依据。本年度1位导师获评校优秀教师。

3.招生选拔

2023年本学位点招生15人,招生人数逐年上升,毕业6位,毕业率100%。详见下表。       1.研究生招生选拔和授予学位情况表

专业学位类别或

领域名称

项目

2023

 

研究生招生人数

15

其中:全日制招生人数

15

非全日制招生人数

0

招录学生中本科推免生人数

0

招录学生中普通招考人数

15

授予学位人数

6

招生总人数

15

授予学位总人数

6

4.课程教学

2023年根据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课程体系设计立足应用心理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目标,继续执行《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开设公共学位课程4门,公共非学位课程2门,专业基础学位课程4门,专业基础非学位课程4门,心理治疗与心理康复方向专业学位课程3门,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专业学位课程3门,专业选修课程9门,充分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同学选课需求,响应社会行业发展需求。在理论学习同时,强化不同培养方向的实践学习,注重应用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依托“至善讲坛”开展系列讲座,将前沿知识融入课程,开拓学生视野、思维。 

5.导师指导

执行导师组集体指导。导师组由学科专职教师和实践教学基地带教教师构成,执行第1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6.学术训练或实习实践

1-2学期以课程学习和实验室实践技能训练为主。依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特点,课程学习分别采用面授、跟班学习、导师指导下自学以及实验室训练等方式进行,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5学期为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期,每天6学时、每周3天、总共60周、合计1080学时,获得30学分。专业实践学习采用导师组督导下的顶岗实习方式。专业实践技能学习内容包括专业实践工作、督导、体验或者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带教、学术报告与研讨等。专业实践技能学习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项目与内容,并执行过程考核制度,确保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符合培养方案要求,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岗位胜任能力。

6学期以研究能力训练为核心,要求学生对实践工作中遭遇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科学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系统训练应用研究能力。研究能力训练包括文献阅读报告、学术交流、文献综述、毕业设计与研究、毕业论文撰写等。

7.学术交流

学位点重视师生学术交流,开拓视野。本年度邀请校外专家依托“至善讲坛”共开设讲座18场。学院专项经费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本年度研究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22人次,其中6人次做会议报告,16人次做会议展贴。

(四)质量监控

1.质量保障

为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严格执行《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手册》等相关文件。组织学院督导组进入课堂一线听课,保证研究生教学质量。

2.分流淘汰

规范执行中期分流制度。第三学期对学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第1-3学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身心健康5个方面。中期考核合格者,准予继续学习,并获得2个学分。

3.学位论文

2023年度,按照本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6位毕业生通过学位课程的考试,修满规定课程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授予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

4.学风教育

发挥校园文化教育功能。将专业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融合,将专业教育和校园文化环境中校训精神融合,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构建思政队伍协同育人合力。一是加强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以思政教师为引导,促进学生日常生活思想行为规范,强化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生活学习的能力。二是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在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过程渗透思政元素,培养社会责任感、塑造职业品德、涵养家国情怀,不断提升道德水准。特别在研究生“实践教学手册”中单列思品考核模块,执行过程考核。

打造心理服务品牌。一是开展心理热线援助活动。学位点定期组织心理热线培训,组织研究生接听全国公益心理援助热线,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为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许多有心理困扰的群体缓解压力。二是依托健康科普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依托科普中国平台,学位点发布心理健康短视频、宣传海报等,广泛普及心理学知识,增强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同时提升研究生的科普传播能力。三是改善服刑人员心理健康,助力社会矫治成效。学位点组织研究生开展服刑人员心理健康干预项目,包括心理普查、讲座与辅导,帮助服刑人员改善心理健康、睡眠质量等问题,为社会矫治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持。四是推动校园心理健康服务,提升校园心理支持能力。组织研究生进行学生心理筛查与个案咨询,提升校园心理支持力量。研究生已逐渐成为我校大学生心理咨询的重要力量(接待个案占总数的24.2%)。学位点还为洪塘小学等中小学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儿童树立健康心理认知。

在服务实践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专业能力,成人达己,为中国的心理事业奋斗终生。

5.管理服务

我院有研究生教育专职管理人员2名,负责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管理等工作。组织开展新生班会、校园安全讲座、奖助宣讲会等专题会议,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与教育工作。举办师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于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开设公开信箱,多渠道接受学生的意见反馈。

6.就业发展

定期开展就业工作分析,根据学生特点精准推送就业信息。毕业生就业率高,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1人考入医疗事业单位,2人考入教育单位,2人考取公务员,1人升学,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

二、工作特色与成效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学习、技能培养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分配修学时间,半年深化理论、半年复训技能、一年半顶岗实习和半年应用研究,精心打造心理学-医学、理论-技能“双贯通”课程模块,公共课程是提升思政与人文素质主要支点;《心理统计与应用》《心理研究方法基础与应用》《心理康复理论与实务》《心理发展促进实务》等专业基础课程用于深化专业知识技能;《心理治疗会谈技能》《认知行为治疗实践》等专业应用课程让学生紧跟专业前沿;长期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保证;《心身医学》等专业拓展课程致力于提升医学跨领域应用能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含“三支一扶”)或创新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可多种形式开展,包括结合学科研究开展的社会调查、企(行)业实习实践、志愿者服务、支教、暑期“三下乡”活动等。

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依托“至善讲坛”“心理沙龙”等平台,邀请国内外知名大学教授为研究生开展主题讲学,为研究生开展前沿讲座和学术沙龙。

科研和实践指导并举。一方面,带领学生参与导师团队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指导学生申报研究生科研项目,鼓励研究生在各级各类学术活动上作读书或学术报告,支持其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投稿,研究生发表论文10篇。另一方面,注重传授教学及临床技能,掌握教学基本流程和教育教学规律,以及临床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和临床治疗能力。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项专业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本年度获2023年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大赛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福建省心理咨询技能大赛二等奖1名;第十六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1人次获福建省心理学会第八届优秀学术论文学生组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 2023年福建省心理学会第二届心理科普作品大赛二等奖1名。

建设实践督导体系。在研究生参与心理实践、临床实习、疫情热线工作时,建立实习双导师制,落实面向个案的定期督导制度,由专业教师、临床实践基地教师和国内一流督导师轮流进行个案督导,定期邀请国内心理治疗专家开展团体督导,让毕业生能够胜任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领域工作。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位点发展速度与导师队伍不匹配

本学位点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是专职导师数增长缓慢,导师科研能力较弱,科研成果比较单薄,新加入指导教师队伍的年轻老师尚需在教学方面进行锻炼,理论研究素养亦待培养,指导能力亟待提升。

2.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难以提升

学校高度重视和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近年来积极推进和鼓励研究生出国出境访学,希望校院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支持,提升硕士生国际化进程和水平。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带教水平

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导师队伍,加强年轻导师培训,激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紧密联系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带教老师的培训,以进一步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督导能力。

通过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形成科研团队,提升高级职称人员数量等措施,积极申报国家级课题,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提升论文被引率,提升高层次科研成果产出。

2.积极寻求开展对外交流

进一步推动境外高校交流与合作,积极寻求合作项目,提高在教育、科研、心理健康等领域合作与交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