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林奈大学Zum Wik女士来访——第17期“至善学术讲坛”简讯
.
发布时间:2019-11-06   信息来源:人文学院   动态浏览次数:350


为进一步拓展人文学院各学科专业人员知识技能的广度和深度,促进行业相关领域的学术和国际化交流,人文学院邀请瑞典林奈大学国际项目负责人Zum Wik女士主持“至善学术讲坛”第十七讲学术交流活动。

111日,Zum Wik女士做了主题为“Social Welfare System in Sweden & Introduction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 in Linnaeus University瑞典社会福利与林奈大学对外交流项目”的讲座。在讲座中,Zum Wik女士以林奈大学对外交流项目为开端,介绍了瑞典林奈大学的基本情况、学术研究现状以及国际化的办学视野和对外交流情况。接着,她开始对瑞典的福利体系进行介绍,从瑞典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现状入手,Zum Wik女士讲述了瑞典现在的家庭构成以及个人和国家关系,她指出瑞典人民在注重保持个体独立性的同时又与国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点从国家对瑞典人民提供的社会福利保障中可见一斑。进而Zum Wik女士开始进入对瑞典社会福利体系的讲述,她分别从家庭与儿童福利、老年福利、健康照顾、残疾人福利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以“高税收、高福利”为特征的社会福利体系,并提到该体系当前面临着移民问题、全球化、恐怖主义等挑战。最后,Zum Wik女士介绍了瑞典的社会工作发展概况,瑞典的社会工作涵盖老年人、儿童、家庭、残疾人、精神健康和失业等多个领域,评估服务对象风险,保证公民从社会福利体系中获取应有的帮助以确保其生活。

通过讲座,在场师生对瑞典的社会福利体系与社会工作发展现状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并围绕着林奈大学的对外交流项目及与其与人文学院的合作交流情况展开热烈讨论,广大师生积极发言,Zum Wik有问必答,娓娓道来。最后,本次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112日上午,在福建医科大学台江校区人文学院实践技能训练基地,瑞典林奈大学的Zum Wik与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而友好的交流,参加此次工作坊的还有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两位社工系老师。

此次工作坊以“社会工作实务中的督导技术”为主题。首先,Zum Wik对督导进行了定义,并介绍了瑞典的三种督导形式:对学生的督导、对机构的督导和机构到学校接受督导,主要内容为教育、督导和心理治疗,督导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和个人成长。社工系的老师们也向Zum Wik介绍了中国的社工督导情况,中国和瑞典的督导形式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有一些差异,比如在中国很少有机构到学校接受督导这种形式。接下来,Zum Wik介绍了瑞典的社工督导专业方法,主要包括以工作任务为主、以案主为主、以专业角色为主、以自我学习和发展为主,而督导就是对上述方式的反思和认知,因此督导是在社工倦怠前进行的一种预防措施,也是一种引导社工成长和发展的能力。第三,Zum Wik介绍了督导反思的一种模式Reynolds model,这是由思考、感觉和行动三个元素组成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开展督导时,不要问为什么,而应问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该模式的督导过程中注重衡量被督导者的感受性、反应力和复原力。Reynolds model反思模式有五个步骤:自我觉察阶段、适应阶段、理解但无法自控阶段、理解并能熟练自控阶段、传授教导他人阶段。

为了更好的展示瑞典的社工督导形式,Zum Wik还带来了他们常用的督导工具让大家现场体验。第一种工具是对话卡,通过不同的对话卡可以展示被督导者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对话卡有状态卡和情绪卡两种,通过督导者的引导操作,帮助被督导者明晰自我现状、资源、障碍及未来。第二种工具是问题可视化,被督导者在一张纸上,将自己当前遇到的问题用不同的人物、动物或其他事物模型展示出来,用符号和工具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距离,使局势更加明显和清晰,督导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评估和治疗方法,分析家庭网络、生活现状、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通过将问题外化、情境化的展示,被督导者的情感也可以外化,叙述者可以“治愈”(移动、描述)人物,进入别人的视角、思想、感情和需求,从而帮助被督导者明确问题的目的和重点,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问题可视化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被督导者重组认知、激活情感,从而达到行为的改变。

经过两个小时的分享和讨论,在场的老师们对瑞典的社会工作督导有了更多的认知,并且学到很多实际有用的督导方法和理念,同时也对中国和瑞典的社工督导的异同之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本次工作坊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