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在社会中发挥着保存文化财富的重要作用,作为档案工作主体的档案工作者,其保管者的社会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确定。从历史上看,社会对于档案工作者作用、地位的肯定也有利于其角色扮演。新时期为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档案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抓住机遇做好社会角色的转变。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及与社会地位的关系
“角色”本指表演的人化妆打扮后扮演的戏中人物,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米勒认为,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社会中的人就是他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中国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认为,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行为规范与模式,是人们对某种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发展,行为主体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确定,并按照角色期望的要求,逐渐缩小角色距离,形成稳定的职业群体或组织,建设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所以,社会角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社会角色是一套行为规范,即社会对特定地位的人做出的权利及相关义务的规定;其二,社会角色是一套行为期望,社会希望具有特定社会地位的人按照相应的行为规范模式办事。
社会地位是指群体成员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特定位置或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发生关系时的社会位置,是社会关系网中的纽带。拥有一定的地位,就享有该地位赋予的权利,承担该地位要求的义务,这些由社会地位所决定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由个人表现出来就产生了角色,所以说没有地位,角色也就无从谈起,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的基础和内在依据,角色是地位外在的、动态的表现形式,即一般情况下社会地位的特征、高低等性质总是通过社会成员所承担的角色表现出来的,但社会角色与地位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当社会规范与行为期望没有实现时,社会角色产生落差,与社会地位的高低可能不符。
二、我国档案工作者社会角色的演变
档案工作者是长期稳定地从事档案工作的职业群体,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保管者的角色形象逐渐确定,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商至春秋时期
商朝是我国有正式文字可考的历史开端,甲骨档案就是由当时的档案工作者——史官在日常占卜活动中形成并掌管的,史官成为神权代言人,是当时最高的知识分子,社会地位显赫。
西周史官的神权地位已有所下降,但仍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同样,他们知识渊博,参与大政,官职显贵,是王朝的高级知识分子,周朝实行世袭官制,形成知识袭断的局面。
春秋初期各国的史官地位仍然显贵。他们继承西周的传统,保管重要的档案典籍,主要职任就是记注本国大事,参政议政,统称为“百国春秋”。
在中央集权统治还未实现的这一时期,档案工作与神权、王权相结合,档案工作者主要扮演档案文化保管者的社会角色并发挥资政决策的重要作用,成为文化的垄断者。
(二)秦至宋元时期
秦时史官逐渐成为专管文史星历的普通官吏,脱离了国家事务,退居为次要的专掌记注和典守档案的专职保管官员,走向档案职业的专职化阶段,地位已不如前。
自汉起至宋元,文书档案官吏出现了两个层次的分化:一部分是部分内朝和中央机关主管文档的官员,即“官”这一层次,他们有品秩,出纳王命章奏,故位尊地要;另一部分是大多数的一般掌管人员,即“吏”这一层次,具体掌管文书档案的书吏,逐渐从官员群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不入流品、地位低下的胥吏,但实际上承担各级官府的日常行政事务。
在中央集权逐步加强的这一时期,档案工作者文化垄断的局面被打破,地位下降,但社会角色的扮演日益完善,在扮演保管者角色的基础上,高级文书官吏延续、扩展历史文明,成为中国优秀档案文化的传播者并开始有意识地组织档案编研工作。
(三)明清至民国时期
明清时期,档案工作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发展,高级文书官员已经脱离档案的实体管理工作,由书吏进行日常文书档案的整理和收贮工作,地位较低,清末有“老吏抱案死”的说法。
清末至民国时期,由于政权的更迭和外来的侵略,珍贵的档案典籍在战乱中被掠夺、损坏、丢失,档案工作人员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要求,在时代的洪流中坎坷前进。
这一时期尽管大部分档案工作者地位较低,但其职业特征业已显著,社会角色的扮演日臻成熟。档案工作者不仅注重保管库房及条件的改善,更注重档案文化的开发和传播,由于统治者对编研工作的重视和明清学者对档案文化的研究,客观上完善了档案工作者开发者和传播者角色的扮演。
三、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社会角色的转向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档案界进行了全国档案领导体制改革,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各级各类档案工作实行宏观管理,统筹规划,同时也重视档案教育和档案学研究的探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的今天,特别是信息时代对档案部门的冲击,传统档案工作者的社会角色定位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重藏轻用”、“等待上门”的落后保管理念也不能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档案工作者急需进行社会角色的转变。
(一)档案工作者社会角色转变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信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顺应时代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向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网络技术、信息咨询和信息利用对档案工作的被动服务提出了挑战,档案工作的难度、工作量、技术性和挑战性都大大提高了,这必然给以往较为“清闲”的档案工作者带来较大的压力与职业紧张感,其自身如果不能胜任工作的要求,就可能产生强烈的职业角色转型的冲突,经历着自身角色混乱和预期适应的考验。在现代化管理环境中,档案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将档案工作与更大范围的信息服务联系起来,这对档案工作者的创新意识、专业素质、信息服务意识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档案工作者社会角色转变的趋向
在社会全面转型的信息时代,档案部门清水衙门的形象需要打破,档案工作者“封尘故纸堆”的角色形象也需要转变,应该把握方向,向开放化、社会化的角色转变。
1、由消极的库房保管员向积极的信息管理者转变
传统的档案工作者主要是保管型人员,他们将档案收集进馆后,首要的任务就是维护档案实体和信息的安全,延长档案的寿命,其只需了解档案学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业务操作环节。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档案工作者只需“看门守摊”、“坐等上门”,正如加拿大档案学家特里·库克所说:“我们成了最擅长保管和看护实体的职业人员,我们的宣传和职业精神也还在不断强化这一形象”。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网络中,如何驾御大量信息资源成了关键的问题,档案工作者要从意识上确定开放利用的宗旨,合理优化档案信息资源结构,使档案资源成为高效的信息库,档案工作者成为积极的信息资源管理者和塑造者,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档案人员将职能的重心由实体管理转向信息管理、知识管理,这也是一种由外向内、由浅及深、由物理控制向智能管理的转变,档案工作者应该因势利导,适应转变,既保护好档案文化,又要参与其中。
2、由独立的职能管理主体向多层次的合作参与者转变
档案工作者从文件形成部门收集文件进行归档保管,作为职能管理主体具有操作的相对独立性。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到来,新型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迫使档案工作者必须主动走出去,提前介入文件运转阶段进行前端控制,对实体保管对象的关注转向对文件、文件形成过程的有机联系的关注,与文件部门紧密配合,使文件从产生到归档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便于文档一体化管理。
信息社会档案工作技术含量的增加,使得档案部门必须依赖于信息工程方面的力量,如软件开发公司等。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要求提高,如数字档案馆建设和档案网站建设、档案信息安全维护以及电子文件法律效力认证的需要等,档案工作者必须与技术、安全、法律等部门配合进行,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独自承担。
信息化环境改变了档案馆之间彼此孤立的分隔局面,馆际之间的合作如技术协作、馆藏共享和网络资源共建等都将使双方变成合作伙伴。在这种变化中,档案工作者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广泛,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工作者的社会意识都将显著提高。
3、由档案业务人员向档案技术型人才转变
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各行各业将普遍产生利用档案的需求,档案工作者有义务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和实时指导。档案工作者应迅速建立起独具的专业认知和技术特长,既要懂得传统的手工管理技能,又要熟练掌握现代档案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档案工作者才可能享有相应的信誉并成为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
在文档一体化管理中,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参与文档标准规范的制定、软件使用的编制与培训,即从注重记录形成后内容的分析向文件的形成过程和相关数据转移,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维护来源的真实性、保障信息的安全传输与贮存,档案职业也因其技术含量而具有不可替代性。
4、由被动等待利用者向主动信息服务者转变
面对网络上浩瀚的信息,档案工作者应把传统的业务如提供检索、被动服务转变为指导检索即信息的服务,帮助用户准确快捷地获取所要查询的档案信息。档案工作者应选择适当的档案信息站点并使用科学实用的检索方法,向用户提供所需的集成材料和决策建议,全面转型为信息的服务者。正如特里·库克提到的,在信息社会,档案工作者能够引导利用者从泛滥具体的信息过渡到知识,甚至于智慧,那么我们在新时代中的工作、地位就会得到保证,我们就会对社会及子孙后代做出宝贵的贡献。
(三)档案工作者社会角色转变的必备素质
在知识信息时代的冲击下,档案工作本身产生变化,档案工作者需要加强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加紧建设档案专业人才队伍,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整体水平,以便于档案工作者社会角色的顺利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档案工作者要具备敏锐的政治头脑和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积极进取的事业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档案工作者要具备综合智能素质,要有全面的组织能力、较强的思维能力和业务能力,及时准确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状况。
3、档案工作者要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懂得档案学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特别是档案信息网络化的要求,应该学习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优化档案信息。
4、档案工作者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主动抓住机遇,把握时间观、空间观。档案工作者应以“承”与“传”为宗旨,做好过去、现在、未来档案工作的连接,更好地发挥馆藏的价值,使得“物理空间”和“逻辑空间”相得益彰。
结论
综上所述,档案工作者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其社会角色的扮演也日益完善,没有档案工作者兢兢业业甘当无名英雄的奉献,档案文化遗产不可能传承延续下来,在21世纪信息时代,档案工作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档案工作者应该把握机遇,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成为高素质的档案信息服务者,为档案工作的蒸蒸日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泽洪,周绍宾: 现代社会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87
[2]张建雄,江月兰: 过多担任社会角色对知识分子身心健康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4(9):41-43
[3]周雪恒:中国档案事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4:73
[4]郭敏.地位:人类早期档案工作者给我们的启示[J],档案学通讯,2002(1):78-80
[5]王敏,鄢萍,彭玲珑:试论档案工作人员的角色冲突及其调适策略
[6]贾雪萍: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角色的转换[J],兰台世界,2004(11):30-31
[7]覃兆刿:现代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观与角色重塑
[8]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