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简介
茅盾是中国现代最有影响的文学家之一,是中国左翼文坛的主将之一,是中国现代严肃文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建国后沈雁冰成为他的正式姓名。
他的一生经历了四个时期:
1896年7月4日,茅盾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一个商人兼士大夫家庭。父亲沈永锡是一位具有维新思想的读书人。茅盾5岁时便开始接受父母的开蒙教育。1904年,进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1907年转入乌镇高等小学——植材小学。1908年,植材小学举办过一次“童生会考”。考试的作文题目是“试论富国强兵之道”。在这篇作文中,12岁的茅盾写下了“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励志壮语。
1916年秋,茅盾到上海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起初他主要从事翻译工作,同时也发表文学评论文章。五四文学革命后,随着茅盾在新文学领域的崭露头角,商务印书馆任命他为《小说月报》主编。茅盾对这一曾被鸳鸯蝴蝶派长期把持的文学期刊进行了彻底改革,使其成为了新文学阵营的重要阵地之一。1920年10月,茅盾加入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他曾担任中共中央的联络员,为早期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26年初,他赴广州出席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担任中国国民党宣传部秘书。1927年4月至7月,他在武汉担任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发表一系列文章,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动面目,声援农民运动。
文 坛 泰 斗(1927~1949)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7月下旬,茅盾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指示从武汉奔赴南昌,途中因交通受阻,于8月下旬回到上海。大革命的失败使茅盾感到痛心,也使他一时对中国革命的道路感到迷茫。此后他在组织上脱离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至1928年6月,他完成了《幻灭》、《动摇》、《追求》三个中篇小说(后也合称《蚀》三部曲)的写作。1928年7月,东渡日本。在日本期间,他的精神重新振作起来,写出了展示新女性不断成长的长篇小说《虹》。 1930年春回到上海,参加了“左联”。在1932年前后,连续发表了《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大视野反映中国社会现象的作品。
抗战爆发后,茅盾辗转各地,积极投身抗日文艺活动,并写出《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长篇小说。
在30、40年代,茅盾在小说创作的同时,还写了大量散文作品和作家论。
茅盾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是时代激流的摄影师,是时代风云的书记官。他在30年代和40年代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其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泰斗地位。
壮 心 未 已(1949~1981)
1949年7月,茅盾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49年10月至1965年1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一任部长,为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革”结束后,茅盾为文化领域的拨乱反正作了许多工作,同时撰写了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1981年3月14日,自知病将不起,他向中共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分别写信。在给中共中共中央的信中,他请求中央在他去世后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审查他一生的功过是非。他写道:“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在给中国作家协会的信中,他表示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作为当代优秀长篇小说奖的基金。1981年3月27日,茅盾走完了他光辉的人生道路。3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复茅盾的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由茅盾捐款所设立的茅盾文学奖现已颁发至第八届。
(钱振纲 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