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丨助力厚植中国学术的青春力量——《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2013—2023)十年回顾在沪举行

2023年11月02日


与会专家合影

  2023年10月28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联袂承办的“《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2013—2023)十年回顾暨第五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颁奖大会”在华东师范大学科学会堂举行。本次会议由开幕式、颁奖大会、青年学人论坛组成,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及青年学人齐聚一堂,共同回顾《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成立10年走过的道路,一道探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的理论、方法与范式,努力为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青春力量。

王为松

会议现场

梅兵

李军

  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与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分别致辞。梅兵在致辞中对中国期刊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社联等一直以来对青年人才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探索与争鸣》首创的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及系列活动的重大影响表示祝贺。她介绍了学校实施“一揽子”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在全国率先设立的“思勉原创奖”并专设青年原创奖等情况,寄语青年学人志存高远,心怀国之大者,在各自的学科领域砥砺精进,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智慧。李军在致辞中对《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十年来坚持不懈开展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的魄力表示赞许,指出新时代期刊发展要坚守正确方向,自觉引领创新,凝练办刊特色,继续大力支持优秀青年学术人才成长,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刊界力量。

任小文

  颁奖大会由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主持。《探索与争鸣》编辑部汇报了《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2013—2023十年的进展情况,以五届征文相关数据的分析,介绍了《探索与争鸣》面向40周岁以下青年学人群体所推出的一揽子青年学人支持计划落实情况。《探索与争鸣》坚持与青年学人双向互动,期刊与学人共成长。通过对5000多篇来稿的分析,编辑部发现新时代青年学人学术之路呈现出新的特质——“敢于直面时代之问,做有使命感的学术”“善于回答未来之问,做有想象力的学术”“试图回答世界之问,做有生命力的学术”。编辑部也呼吁更多的学术期刊同行、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加入到支持青年学人成长的队伍中,一起关心支持青年学人发展。

  

朱政德

赵修义

  《探索与争鸣》第五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共评选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9篇,提名奖14篇。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朱政德《重寻人—技共生时代的“数字难民”——对三个郑州住区在“7·20”特大暴雨灾害期间的比较研究》一文获得一等奖。朱政德发表感言:《探索与争鸣》延续十年的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感召着青年学人,直面中国问题,扎根中国实践,为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献上青春的答卷。前辈学人代表赵修义教授也对青年学人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独立思考、多思慎言;二是言之有物、有的放矢;三是作文负责、讲究修辞。

林尚立

裘新

陈云松

李凤亮

  高校领导寄语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分别对《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十年取得的辉煌成果表示祝贺,鼓励青年学人秉持追求真理的勇气、平等争鸣的情怀以及格物致知的为学之道。《探索与争鸣》第六届(2024)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暨2023年度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随即启动。

潘敏

  最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敏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三点: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二是持续构筑青年学术共同体,为建设“理论中的中国”贡献青春力量;三是与大时代同频共振,在融入和服务时代发展中实现个人学术成长,认真地学习研究、广泛地社会实践、诚实地劳动创造。

冯庆


于京东

 

李涛

 

顾文艳

  颁奖大会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冯庆副教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于京东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李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顾文艳四位获奖代表和作者代表,分别以《中流击水:新时代青年文化的传统根系和意义生机》《从日常生活到表象世界:大变局时代重思技术、社会与文明》《困境与破局:人口净减少省份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田野调查》《文明互鉴:重识德语世界中的中国形象》为题做主旨演讲。

分论坛一

分论坛二

分论坛三

  下午还举行了“理论中的中国:现状、路径与未来”青年学人论坛,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明互鉴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技术变革与跨学科研究”三场跨学科分论坛,来自哲学、文学、历史、法律、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100多位青年学人,共话青年之问、社会之问、中国之问、时代之问。



阅读原文


来源丨澎湃新闻

编辑丨钱梦童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鲍远福:坚持不懈,终有所成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杨宸:眺望未来,探寻超越人文学科边界的可能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秦兰珺:感谢女性学者,生命经验促进我的研究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彭敏哲:持之以恒,不畏挫折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黄敏:打碎自己,再拼起来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罗峰:对自己的领域保持专注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何青翰:思考现代与传统的并行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薛原:拥抱时代,守住人文阵地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黄冠:学以致用、探索新知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孙国东:探求学问本来的样子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金理:重建自身的名与实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刘金河:做学术是不断发现并明确自己的过程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邓剑:与孤独为伴,深耕一个领域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叶成城:做带有现代化关怀的研究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王强:在生活中实现学术热爱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王鸿:当下与未来是过去的延伸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柳亦博:学术研究没有捷径可走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李秋祺: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赛道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李辉:做学问是带着幸福感长跑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陈明辉:享受学术研究的旅程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平瑶:鼓起勇气,探索未知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王涛:坚持兴趣、坚守热爱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李倩倩:持之以恒,必有所获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宋锴业:坚持做创造性的探索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袁超:向内用力,观照现实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李涛:时光有限,莫负本心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王军洋:开拓视野,寻求合作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冯庆:从学术中收获生命体感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李旭东:以人文关怀精神关注当下

澎湃新闻丨《探索与争鸣》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10年回顾|于京东:与时俱进,兼具现实关怀与世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