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聚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硬指标和软实力显著提升,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推进跨学科智能教育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华东师范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部署,坚持学校“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牵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推动文科科研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迈出坚定步伐。
坚持“育人”“文明”“发展”使命,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华东师大牢记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的使命担当,全面贯彻学校“育人”“文明”“发展”作为办学的三大使命,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围绕“教育+”“生态+”“健康+”“智能+”“国际+”五大领域推动学科交叉研究,聚焦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重要问题,提出高质量的“师大方案”“师大见解”,着力提升人文社科的原创能力。
“十三五”期间人文社会科学到校科研经费同比“十二五”期间增长了94%;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位居全国前列;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增长了600%;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数增长了105%;采纳和批示的资政报告数量每年增长50%以上。
聚焦重大事件专题,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阐释重大重点专项为依托,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以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为平台,基于当代文献史料中心的史料,整合学校所有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力量,打造高端平台和智库,服务“四史”教育;布局“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建党100年”三大系列研究项目,从多学科角度对中国奇迹背后的成就和经验进行道路、学理和哲理总结与分析。
袁振国教授总主编的《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纪念教育改革开放40年丛书》
殷德生教授著的《中国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改革开放40年实践》
吴遵民教授著的《终身教育发展的中国经验——改革开放40年终身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袁振国教授总主编的《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纪念教育改革开放40年丛书》、殷德生教授著的《中国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改革开放40年实践》以及吴遵民教授著的《终身教育发展的中国经验——改革开放40年终身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共12本成果入选上海市纪念改革开放40年研究丛书;褚君浩、崔海英、熊踞峰、王元力等合著的《科技探索发展之魂》,顾红亮、聂大富合著的《革命精神世界》,刘世清、袁振国合著的《教育强国之路》入选《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研究丛书》。
推动融通创新,产出高质量的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成果
坚持守正创新,扎根中国大地,构建师大特色的中国学派。叶澜教授及其团队扎根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成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华东师大“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团队
哲学系学者继承华东师大已故知名哲学家冯契等前辈学者的学风,形成了以杨国荣教授为带头人的哲学创新团队,被誉为冯契学派。
闵行校区又添新地标,这座思想屋等你打卡
聚焦智能教育、社会计算等主题,跨学科重大研究取得新突破。学校通过设立“幸福之花”先导基金,成立跨学科校管科研平台,重点关注智能教育、数字人文、社会计算、健康管理、大数据治理等领域,凝练了音乐画、量子思维、智能教育等一批新的研究方向,资助立项一大批以文科为主要依托学科的重大跨学科研究项目,组建起多个跨学科研究团队,产出了一批原创标志性成果。
2020年12月26日,华东师大成立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
场面火爆!华东师大举办智能教育开放日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推动古文字等冷门绝学研究。设立跨学科研究专项“世界汉字智能化传播:古文字智能网络数据库”。以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为手段,生成“新文科”知识网络,建设数据库文字学,深度挖掘探究汉字悠久丰富资源,建设AI+表意文字大数据全新文字学科体系,推动传统文字学科创新性发展和世界汉字智能化传播。
特色数据资源展示
着力推动话语体系建设,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学术故事
以重大项目为载体,探究中国特色学科话语体系构建。《诠释学辞典编纂与中国诠释学知识体系建构研究》和《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是全国仅有的两项研究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已经设立的16项有关话语体系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东师大获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建构研究》和《中国特色宗教社会学话语体系及其知识结构研究》两项。
以学科话语基地和上海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系统推进学科话语体系建设。2018年,成立国内首家教育学话语研究中心;在2020年上海市首批设立的15家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基地中,华东师大占得5家。2019年获批上海市“文化建设与话语体系”劳模工作室,旨在搭建当代中国文化话语体系建设平台,创建中国文化哲学话语体系。
2019年,“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中国话语和中国道路”专题论坛在校举行
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主动策划议题和专栏,优选话语体系成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文艺理论研究》等以文史哲学科见长的期刊,通过开设“再写中国伦理学”“对话大师”“国家话语生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如何做中国伦理学”等专题专栏,积极推动中国当代学术话语构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以研究中国教育问题、总结中国教育经验、形成中国教育理论、服务中国教育实践为主线,助力中国教育学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术语的构建。创办教育学英文学术期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评论(英文)》,承担起“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使命。
纽约首发创刊号!华东师大创立中国高校第一份教育学英文期刊
立足特色优势学科,积极推动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走出去。叶澜教授专著《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英文版正式出版发行。Curriculum Reform and School Innovation in China大型英文书系、Handbook Of Education Policy Study 、Philosophical Horizons: Metaphysical Investigationin Chinese Philosophy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英文著作先后出版。
叶澜专著《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英文版发布会暨国际研讨会在校举行
冯契“智慧说”理论的第三部《人的自由和真善美》《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实证主义与中国近代哲学》等一批优秀著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英译本分别在Indiana University Press、Brill出版。
冯契“智慧说”理论的第三部《人的自由和真善美》
Curriculum Reform andSchool Innovation in China大型英文书系
杨国荣《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英译本出版
发挥国际学术组织平台优势,主动争取国际话语权。构建世界表意文字文化研究国际化合作体系,引领汉字文化研究国际化潮流。创立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论坛,宣介教育学话语体系成果。
创办世界首个中国文字专业研究国际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s(已进入Scopus检索系统)
发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学校长论坛,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做出新贡献。依托“国际+”行动计划,在美国、匈牙利、澳大利亚等地,创建综合性海外中国研究中心,为宣传中国知识体系的学术成果提供平台服务。
看华东师大全球教育学院院长“朋友圈”!他们用政策和实践引领未来
加强科研基地和智库平台创新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能力
着力打造高端智库。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上海市社科创新基地/工作室、上海高校智库,“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等,构建起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科研基地智库平台创新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届“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论坛举行
共有15家智库入选CTTI智库索引,5家智库成为中国高校智库百强;10项成果入选CTTI优秀案例和精品成果;2家教育部基地加入高校高端智库联盟。冯绍雷教授获颁“瓦尔代贡献奖”。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入选上海市重点智库。
2019年,冯绍雷教授获颁“瓦尔代贡献奖”
着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学科多位专家积极参与国家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深度参与国家教育现代化相关文件研究制订,深度参与国家课程改革战略决策的顶层设计;城市学科多名专家参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长江流域经济带及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的编制;体育学科团队长期聚焦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牵头制定《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0-2030)》。
激励专家学者聚焦重大战略和民生问题,服务中心工作,省部级以上采纳资政报告数量大幅增长,2020年发挥多学科优势为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师大智慧。一批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和教学成果,为育人发挥重要作用。华东师大教师主编的《数学》《品德与生活》《有效教学》等教材都重印多达十几次,最大发行量多达3亿册。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推进会暨“江南文化”学术研讨会
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篆刻”传承基地入选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成立江南文化研究院,服务“上海文化”品牌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成立中国智慧研究院,着力把中国传统智慧的历史形态转化为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
汇聚共享加快推进文科实验室和数据库建设,驱动人文学科创新发展
通过数据驱动拓展人文社科研究的多维视角,以人文社科数据的获取、共享、整合和增值创新为抓手,促进人文社科研究范式的转型,提升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人文社科科研创新能力,推进人文研究范式转变。在研究议题设计、数据资源和技术支撑、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具有华东师大特色的数字人文研究。超前布局文科实验室建设,推动基于实证和实验的跨学科研究,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学校把发展智能教育作为第一战略,高起点建设智能教育文科实验室。
老子思想专题研究平台
文科走向国际主题数据库
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探索学术评价体系改革
探索人文学术成果评价改革。为弘扬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治学精神,鼓励文史哲领域产出更多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华东师大2011年创设思勉原创奖,将“原创”作为人文学科学术质量的衡量标准,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十三五”期间定期组织奖励评审,在学术界和社会产生了极大反响。
第四届思勉原创奖颁奖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校举行
探索破解哲学社会科学评价难题。在学校职称评审、聘期考核、科研奖励等工作中,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推进跨学科团队建设和跨学科评价体系建设;设立学术贡献奖,激励教职工提高科研水平,矢志追求卓越学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智库建设激励,激发专家学者参与决策咨询的热情,不断提升华东师大服务治国理政的能力。
【成就巡礼迎校庆系列】
华东师大“十三五”学科建设成绩喜人 学科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以“三个体系”建设牵引!华东师大文科科研高质量发展
华东师大以卓越学术提供科技强国重要推动力
立德树人,华东师大交出“卓越”答卷
强国路上,华东师大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华东师大以国际化战略提速双一流建设
文、来源|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 通联|戴琪 编辑|古丽达娜·巴哈提 吴潇岚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