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新闻热点 / 正文

华东师大主办第22届中国水色遥感大会

2024年04月16日 卓越学术 生态+

  围绕“水色遥感的出路: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的主题,4月12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红外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光学薄膜与光谱调控重点实验室等承办的第22届中国水色遥感大会(原全国二类水体遥感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定波、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等300余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参会。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何青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第22届中国水色遥感大会在上海召开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施国跃在开幕致辞中,对参会来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对专家长期以来对华东师范大学的关心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施国跃指出,水色遥感目前已是全球水体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期待本届大会能够探讨前沿科学问题和难点,交流研究经验,汇聚智慧力量,迎接全球变化的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施国跃致辞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何青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大会特邀匡定波院士和潘德炉院士作主旨报告。匡定波院士围绕“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水色观测通道的演变”主题,回顾了中国最早卫星传感器中水色通道的由来及发展历程,为广大学者深入了解中国气象及海洋卫星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潘德炉院士围绕“海洋水色遥感的出路?”主题,指出未来出路在于跨界面全时空的水色探测、水色遥感的AI大模型构建、发展海洋经济的应用新技术,以及最核心的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定波作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作主旨报告

  大会特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邹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危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苏奋振研究员、厦门大学李忠平教授、崂山实验室唐军武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刘东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秦伯强研究员,分别就国产海洋水色卫星的发展、载荷技术、大数据在全球性海洋研究中的应用、水色遥感中的未解决问题、主被动光学海洋遥感的前沿技术、中国近海浮游植物色素遥感观测应用以及内陆水体生态环境遥感应用等主题进行了主旨报告。这些报告不仅展示了水色遥感领域的最新探测技术和机理方法,还突显了水色遥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和前沿研究成果。

  叶小敏研究员(代邹斌研究员)、危峻研究员、苏奋振研究员、李忠平教授、唐军武研究员、刘东艳研究员、秦伯强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第22届中国水色遥感大会为期3天,汇聚了国内外80余所科研单位、7家领域内优秀企业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参与。本届大会设置了9个专题论坛,包括大气与海洋辐射传输、水体光学基本特性与参数、海洋水色遥感与应用、内陆水体水色遥感与应用、浅海与极地环境遥感与应用、大数据处理与AI技术、激光雷达观测与应用、新型观测技术和科技论文写作与期刊发展,并首次设立了青年论坛。会上累计贡献了9场大会主旨报告、46场专题报告、32场学生及企业快播报告、27份板报展示及21场青年论坛报告,充分展现了专家学者与青年学生们在水色遥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推动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大会特别为青年学生设立了优秀奖项。通过专家评审,分别评选出7项优秀报告、9项优秀快播、7项优秀板报,以鼓励青年学者积极投身于我国水色遥感事业的发展。

大会板报交流现场

相关仪器设备参展

大会评选出优秀快播、优秀板报、优秀报告

  自2001年首届中国水色遥感大会举办以来,大会历经二十余年的沉淀与发展,已成为中国遥感科技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学术活动。它不仅为遥感领域的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为国内外遥感科技界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了遥感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芳研究员作大会总结发言

  在大会闭幕式上,本届大会的执行主席—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芳研究员表示:“随着本次大会的圆满落幕,学界及多领域交叉的交流与合作并不会停止。我相信,今后我们将继续携手努力,共同致力于水色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水环境健康、海洋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文、来源|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邓安之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