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华东师大践行“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对接社会需求、产业发展需求,瞄准国际前沿推进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支持。
五年来,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承接能力持续增强,理工科到校课题经费呈现阶梯式递增,累计到校课题经费超25.6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78%。2020年理工科到校课题经费数首次突破7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51项。
理工科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创新助推,项目申报质量提升。五年间,共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86项、获批914项,较“十二五”期间分别提升40.8%和23.5%。近三年项目获批数和经费数双增长,其中人才及重点类项目获批数提升近50%。面上项目资助率33.5%,位列“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第七位。
华东师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数、经费数连续三年双增长!
优化科研生态,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完善理工科科研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是学校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期间,华东师大在统计、生态环境、信息、心理等学科领域新建各类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7个,包括统计与数据科学前言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三角洲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上海有机固废生物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大数据管理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等。
长江三角洲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
截至“十三五”期末,华东师大已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9个教育部、上海市和其它省部级研究机构,基本实现学校所有理工学科全覆盖,为学校高水平科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和集聚、学术合作交流搭建高层次平台。
推进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华东师大共签订横向科技合同1628项,合同总经费5.6亿元。技术转移中心通过不断完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进学校创新链与社会产业链精密对接,有效提升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2016年学校与以色列海法大学联合成立“华东师范大学-海法大学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以两校优势学科的高水平联合科研为基础,打通技术转移通道,实现科技成果的双向转化。
国际战略再提速!华东师大与“中东硅谷”联合攻关
2018年学校成立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CTO学院),贯彻“人的转化”与“机制的转化”深度有机融合,力争成为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的创新示范,探索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技术转化、产业化领袖的培养模式。
强化科研管理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学校理工科科研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强化学科、科研平台和院系协同机制,推动校内外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深度融合;聚焦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重要问题,设立“幸福之花”先导基金和共享交叉基金,培育研究制高点;凝炼优势特色,打造高水平开放共享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基地+平台+团队”的建设;优化学校、学部院系二级科研管理模式,促进科研“放管服”政策落地落实;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改善学术生态;建立以贡献和质量为导向的绩效分配制度,有效激发创新活力。
坚持“四个面向”,以原始创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面向世界科学前沿,探索新原理,发展新技术,源头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华东师大科研团队在超冷量子气体中发现普适动力学膨胀新规律,验证其时间反演对称不变性,首次观察到双对数多体动力学,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首次揭示了量子统计在超辐射量子相变中的作用,发现泡利排斥改变了临界泵浦强度随原子数的标度率,为研究长程相互作用费米多体态的非平衡动力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研究成果再次发表于《科学》杂志。
华东师大团队Science再发文!
首次利用单一分子股线通过模拟分子伴侣蛋白诱导蛋白折叠构筑三种不同的分子拓扑结构,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
Nature刊发华东师大成果!分子拓扑学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以十字花科中的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对象,揭示出花粉-柱头相互识别的分子机理,在植物生殖发育领域,首次破解了开花植物识别本物种花粉而拒绝其他物种花粉的根本原因,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
重磅!华东师大《科学》顶刊发文,破解植物授粉奥秘
应用微分K理论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几何不变量,η-不变量的局部化公式,解决了基础数学指标理论领域的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被专家评价为“这次成功再次印证了指标理论的主旨:将数学的不同部分统一起来”,研究成果发表于数学学科顶级期刊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6年,69页, 华东师大青年数学家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难题!
实现对冷镱原子光钟的绝对频率的精确测量,相关数据上报国际计量委员会并被成功采纳,成为我国首次向国际组织成功上报镱原子绝对频率数据,对我国在下一轮国际单位“秒”定义修改过程中争得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华东师大徐信业课题组冷镱原子光钟成功向国际计量委员会报数
首次揭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精灵圈”斑图的形成机制和生态弹性,并提出 “瞬态行为”这一空间自组织的新概念,为评估生态系统退化、改进管理策略提供重要指导。
“精灵”的杰作?华东师大科学家揭示这个环形的秘密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紧密对接上海打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创新高地”需求,华东师大整合学科优势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坚,破解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
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打造上海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四梁八柱”重要内容;支撑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发智能码头操作系统核心关键模块,成功应用于洋山港四期智能码头“中枢系统”及国家重点建设枢纽港口唐山港建设;为中国民航安全保驾护航,构建融合北斗集装箱物流跟踪与监控系统及相关国际标准,实现我国在该领域国际标准制定“零突破”。
从神舟飞船对接到地铁无人驾驶……都有华东师大高可信软件自主保障!
助推洋山港四期智能码头“中枢系统”研发
聚焦崇明生态岛建设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难题,在大气污染物溯源和治理、崇明东滩互花米草整治、新生土壤的绿色快速改良与生态修复等领域,研发一批新技术并已得到示范应用。
发布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绿皮书,开展长江流域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研究,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长三角一体化、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以及上海城市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华东师大领衔!为崇明生态岛开“体检报告”附5剂“药方”!
开创和引领我国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领导建立国家海洋微塑料监测技术规程和研究方法,为微塑料领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新技术保障,研究成果为我国在联合国环境大会和G20峰会等应对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问题的国际政治与外交谈判中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咨询和科技支撑;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GeoSOS耦合模型,解决了自然-人文耦合、大尺度和精细化模拟等难题。
提出大河三角洲系统状态转换创新机制,为国务院批准《长江口综合整治规划》修编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提供关键科技支撑,发起的“大河三角洲计划”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首批入选的行动方案之一,也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入选方案。
经略海洋!华东师大全球计划入选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大需求。华东师大发挥基础学科特色和学科门类齐全优势,主动开展前沿交叉研究,形成一系列新的科研增长点与突破点。华东师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共37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周傲英教授牵头的“支持互联网级关键核心业务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项目,面向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前沿,实现关键核心业务中数据库系统转型替代,打破大型银行核心系统数据库被国外IT公司的垄断,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数据领域新突破!华东师大牵头攻关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兼职教授法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简·埃蒙德·阿布瑞尔首次将B方法系统级的工控软件高安全保障解决方案引入中国,打破国际垄断并打入国际市场,获2016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科技奖揭晓!华东师大外籍学者荣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何积丰院士牵头的“面向重大工业装备核心控制软件的安全可信保障技术及应用”项目,为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力控制等领域的自主可控保驾护航,获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重磅!华东师大首获上海科技进步特等奖
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夯实精密光谱基础研究,创新超限制造理论和技术,2020年学校承担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超限制造”,总预算经费5.26亿元,重点布局微纳化工芯片、精密医疗器件,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开发的咽喉,成为科创中心在先进制造领域的主要支撑之一。
面向人类生命健康,坚持科技以人为本,产生一批基础理论与应用转化相结合、服务国计民生的研究成果。建立活性氧等氧化应激相关分子的高选择性高准确度的分析新方法,对深入了解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疾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技术可能。开展G蛋白偶联受体从上游结构生物学和基于AI的药物设计,到下游药物的活性评价与药物代谢的完整的研究链条。
华东师大科学家六年半攻关,给细胞“喝红酒”调控肿瘤免疫治疗
在人工细胞、人工生命体系的设计合成与理论研究,新型光遗传控制技术开发,新型高效单/双碱基基因编辑技术,“通用型”超级CAR-T细胞和非病毒定点整合的CAR-T细胞的制备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并开展在糖尿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治疗中的应用。面向脑科学领域重大需求,成功研发国内首套芯片式64道无线脑活动记录系统,正尝试开展产业化示范。
积极参与全国的疫情防控,在心理援助、心理干预、科普讲座、政策咨询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获上海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
表彰 ! 华东师大这个团队获评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建校70周年的新起点,华东师大将遵循“强基础、求突破、建高峰、重服务”的科技工作理念,在服务国家和社会中追求学术卓越,不断推动理工科科研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参与建立走向世界的中国知识体系,为实现科技强国梦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